散热装置、电控箱、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86057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683891.5

    申请日:2024-11-22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散热装置、电控箱、空调器及其控制方法,该散热装置设置于电控箱上,散热装置包括:液冷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液冷板的第一侧与电控箱的发热区域接触,液冷板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鳍片,散热鳍片可移动地设置于液冷板的第二侧,以使散热鳍片具有与液冷板分离的第一状态、以及与液冷板贴合的第二状态;温度检测装置,被配置为,检测电控箱的温度;流速控制装置,被配置为,检测进水口或者出水口的流速;控制器,温度检测装置和流速控制装置与控制器电连接。该散热装置能够提升散热装置的整体散热效率,避免因液冷板失效而导致电控箱内部热量堆积,保证电控箱正常工作。

    水箱均温装置及冷却机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670094A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410848318.9

    申请日:2024-06-27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水箱均温装置及冷却机组,均温装置包括:水轮,设置在水箱进水口的进水路径上;储能组件,与水轮传动连接,将水轮转动产生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存储;驱动组件,与所述储能组件电连接,通电时驱动所述扰流组件转动。本发明通过在水箱内的进水路径上设置水轮,使水箱进出管流出的水能够推动水轮转动产生机械能,再通过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行收集以及使用,从而将供水泵部分扬程产生的能量收集利用起来;在水箱温度出现分层影响用户体验时,将该部分能量释放供给扰流组件使用来搅动水箱内的水,使水箱的温度均匀,相对于现有技术中水箱扰流用的电机采用的外部供能方式更加节能。

    冷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99998A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641073.2

    申请日:2024-05-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冷却机组及其控制方法,控制方法包括:先根据末端设备的负载参数以及当前外部环境温度计算运行频率,控制冷却机组的压缩机执行所述运行频率;再检测所述冷却机组送向所述末端设备的供液水温,根据所述供液水温的变化参数ΔT1调节所述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本发明先根据末端设备的负载参数以及当前外部环境温度对压缩机进行粗调,避免现有控制方案缓慢调节无法及时跟进负载变化的弊端,之后再根据供液水温的变化参数对压缩机进行微调,提高控制精度,保障供液温度恒定在设备所需的范围内。

    液冷源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423840A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410513189.8

    申请日:2024-04-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液冷源机组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该方法包括:采集目标时长内液冷源机组的供液温度变化数据和回液温度变化数据;基于供液温度变化数据和所述回液温度变化数据确定所述液冷源机组在所述目标时长内的供液温度变化率和回液温度变化率;比较所述供液温度变化率和所述回液温度变化率的大小,以确定当前时刻所述液冷源机组的热负荷情况;按照与所述热负荷情况匹配的控制策略控制所述液冷源机组的制冷量。本申请在保证液冷源机组始终运行不停机的基础上,使用风机无极调速+压缩机调频的方案,实现变热负载条件下精准控温,同时满足热负载的制冷量需求,解决了现有液冷源机组的控温方案无法满足实际制冷量的技术问题。

    冷却机组的控制方法、冷却机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7469893B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822313.0

    申请日:2023-12-27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冷却机组的控制方法、冷却机组、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属于制冷设备技术领域。其中,该方法包括:检测由冷却机组的供液端流向负载的供液温度;获取所述负载的设定需求温度,并计算所述供液温度与所述设定需求温度之间的温差;判断所述温差是否超出设定的温差范围;若所述温差超出设定的温差范围,则根据所述温差控制所述高温旁通系统向第二连通管道输送高温冷媒介质或控制所述低温旁通系统向第二连通管道输送低温冷媒介质,以调整所述温差在所述设定的温差范围。通过本申请,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无法满足负载在短时间内剧烈波动的制冷量需求的技术问题。

    压缩机组件及车辆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69128A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311664837.1

    申请日:2023-1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压缩机组件及车辆。压缩机组件包括压缩机;底部减振结构;挤压结构;控制装置。本发明提供的压缩机组件及车辆,利用挤压结构对压缩机的上部进行挤压,能够对压缩机的上部进行固定以降低压缩机的上部的振幅,并且挤压力还能够对压缩机在竖直方向上进行限位,从而在挤压结构和底部减振结构的共同作用下降低压缩机在竖直方向上的振动,保证对压缩机的减振可靠,而且控制装置还能够获取预设结构的振动参数,并根据振动参数对挤压结构的挤压力进行调节,保证挤压结构和底部减振结构对压缩机的预紧力与压缩机受到的振动进行匹配,减小了压缩机在高强度环境振动下的振动,提高了压缩机的使用寿命,大大减少了维修成本。

    一种电机保护装置、风机、空调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386648A

    公开(公告)日:2024-01-12

    申请号:CN202311594918.9

    申请日:2023-11-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保护装置、风机、空调,其中,该装置包括:扇头、扇叶、电磁铁、紧固磁铁;所述扇叶的旋转面位于外接磁场中,所述紧固磁铁沿所述扇叶的驱动轴方向固定设置在所述电磁铁的一端,所述紧固磁铁的S极与所述电磁铁相对,所述电磁铁上绕有线圈,所述线圈与所述扇叶连接,所述线圈在所述扇叶旋转时产生的感应电流用于调整所述电磁铁的磁极方向,本发明提供的电机保护装置,通过调整电磁铁的磁极方向,控制风机反转时扇叶松开电机轴,防止扇叶继续带动电机反转,无需额外增加耗能,控制简单且节能环保,解决了逆风环境下风机反转导致电机烧毁的问题,无需额外增加耗能,控制简单且节能环保。

    一种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1842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211640774.1

    申请日:2022-12-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及空调。其中,该方法包括:在冷凝器制冷量达到预设制冷量的情况下,获取待散热部件的温度;若所述待散热部件的温度未处于预设温度区间,则调整风口装置的过风面积;其中,在风机的驱动下,空调外部的空气一部分由空调进风口进入空调并流经冷凝器,另一部分由所述风口装置进入空调并流经所述待散热部件。本发明针对待散热部件设置风口装置,在保证冷凝器制冷量最优且不改变风机转速的前提下,调整风口装置的过风面积,在保证散热效果的同时,不会影响风机寿命,也会不影响冷凝器制冷量,保证整机性能,在不影响整机的基础上进行电器元件散热。

    空调设备
    9.
    发明公开
    空调设备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628547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378425.7

    申请日:2022-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设备,包括空调组件及调谐阻尼组件。空调组件包括空调本体。调谐阻尼组件包括惯性质量元件及弹性元件,惯性质量元件可移动地设置于空调本体上,弹性元件连接于惯性质量元件及空调本体之间,并在惯性质量元件移动时发生弹性形变。其中,在空调本体振动时,惯性质量元件在自身惯性与弹性元件弹力的作用下相对空调本体移动。上述空调设备,其空调本体在发生振动时,惯性质量元件会在惯性与弹性力的作用下产生一个与空调本体相反的位移,空调本体的振动能量将转换为惯性质量元件的动能和弹性元件的弹性势能,而达到吸收减振的效果。空调本体的减振不完全依赖于固定连接的内部部件,也就可以避免其因应力超标而断裂。

    一种可适应异常环境温度的空调系统和空调器

    公开(公告)号:CN114034093B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111321673.3

    申请日:2021-11-09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适应异常环境温度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和室内换热器,空调系统还包括与室外换热器并联设置的第一辅助换热模块、以及串联设置在室外换热器输出端一侧的第二辅助换热模块;室外换热器和第一辅助换热模块的输入端与压缩机的输出端连接;室外换热器和第一辅助换热模块的输出端与第二辅助换热模块的输入端连接;第二辅助换热模块的输出端与室内换热器的输入端连接;室内换热器的输出端与压缩机的输入端连接;第一辅助换热模块包括第一储液罐;第二辅助换热模块包括第二储液罐。本发明通过两套带有储液罐的辅助换热系统,解决了目前空调系统在超高温、超低温环境下难以正常运行的问题,并能有效降低能耗。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