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器及空调设备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751779B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211430852.5

    申请日:2022-11-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换热器及空调设备,包括换热腔、位于所述换热腔内的换热管以及均气装置,所述均气装置包括与所述换热腔的进气口连通的主气管道,所述主气管道上连通有数个支气管道,所述支气管道将所述换热腔分隔成数个子换热区,所述支气管道上设置有连通管道内外的通孔,所述主气管道上下方向设置,所述换热腔的进气口设于其底部。本发明将换热腔的进气口设于其底部,配合均气装置,使得过热的气体从换热腔的底部向上沿着主气管道进入时,可以通过主气管道散热,也可以与通过通孔进入主气管道或/和支气管道内的液体换热,从而去除其他的过热。

    油分离结构、换热器及空调

    公开(公告)号:CN113606825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110969656.4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油分离结构、换热器及空调,包括:带有进气口的分配主管,分别连接在所述分配主管上的多个油分离器。本发明通过布置多个油分离器,多个油分离器都通过连接管连接在同一根分配主管上,使气态冷媒通过分配主管流至每个油分离器的流速不会太高,可保持在合适的范围,提高油分离效率。且油分离器的外筒与内筒形成旋风离心分离空间,进一步提高油分离效率。且每个旋风油分离器下方出油口通过连接管与集油主管连接,集油主管与出油管之间设置U形的弯管。U形弯管的存在使其前端形成一定液位的储油池,并维持一定的油位高度,出油口靠重力出油且无汽态冷媒的从出油口流出的情况发生。

    降膜式换热器及空调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19680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159760.3

    申请日:2021-09-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降膜式换热器及空调器,涉及空调技术领域,解决了小冷量机组使用现有降膜式换热器时,布液器难以将液态冷媒均匀分配至换热管表面的技术问题。该降膜式换热器包括换热管和至少两个均液部,均液部上设置有均液孔,所有均液部在竖直方向上间隔分布,每个均液部的正下方均存在有换热管的至少部分管段,均液部内的冷媒能经均液孔滴落至该均液部相邻的下层的管段上,且均液部能承接与其相邻的上层的管段滴落的冷媒。本发明能够实现两级以上布液,提高了小冷量工况下降膜布液的均匀性,冷媒在换热管的不同管段上逐步吸热蒸发,提高了换热效率。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44260B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810830055.3

    申请日:2018-07-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蒸发器还包括布液器、换热管组和防带液管组,布液器设置在壳体内的上部,并与进液口相对应,布液器用于对进液口通入的冷媒进行分散。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布液器的下方,防带液管组设置在壳体内,并围在换热管组的外侧。这样,不仅可以增加一道蒸发过程有利于浸泡式换热,还由于防带液管组的换热管管径小且分布密度大的特点,可以使得防带液管组上的液膜厚度薄于换热管组,使得气体挣脱阻力更小,降低可携带的液态冷媒量,有利于防止吸气带液现象的发生。

    油分离装置、冷凝器和制冷装置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940820A

    公开(公告)日:2018-04-20

    申请号:CN201711391597.7

    申请日:2017-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5B39/04 F25B4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分离装置、冷凝器和制冷装置。其中,油分离装置包括油分壳体和均流板,油分壳体具有进气口,均流板设置在油分壳体内,均流板上设有多个均流孔,进气口设置在油分壳体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偏置的位置,均流板对应于进气口在油分壳体上偏置侧的长度和均流孔的总开孔面积分别为第一长度L1和第一开孔面积S1,均流板对应于进气口在油分壳体上非偏置侧的长度和均流孔的总开孔面积分别为第二长度L2和第二开孔面积S2,第二开孔面积S2与第一开孔面积S1的比值大于第二长度L2与第一长度L1的比值:S2/S1>L2/L1。本发明考虑了冷媒通过油分离器两侧的流动阻力差,使得油分离器内部流场分布均匀,油分效果好。

    汽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12752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1058817.4

    申请日:2024-0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汽液分离器包括:管道本体;挡液板;挡板;所述左腔室通过所述第一间距和所述过流孔与所述右腔室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汽液分离器及空调系统,在管道本体内部设置挡液板,并利用挡板对过流孔进行遮挡,迫使管道本体内的汽液混合物需要与挡液板或挡板进行碰撞并折流,在保证分离效率的前提下而仅需要管道本体的外径尺寸即可,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利用容器腔体的空间进行膨胀分离而需要较大占用空间的问题,在相同的安装空间下能够达到更高的分离效果,进而保证空调系统的换热效率。

    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72558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1106879.3

    申请日:2023-08-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进气管;至少两个螺旋分离组件,所有所述螺旋分离组件沿所述进气管的轴线方向并列设置,且所述螺旋分离组件内形成有螺旋流道,所述螺旋流道与所述进气管连通。本发明提供的油分离器及空调机组,利用螺旋分离组件中的螺旋流道,使得进入壳体内的油气混合物能够在螺旋流道的限定下进行螺旋流动,使得油气混合物在离心力的作用下而实现分离,达到了现有技术无法达到的分离效果,而且由于油气混合物直接通过进气管送至螺旋流道内进行分离,也能够避免现有技术中油气混合物对储油区液面的扰动,保证油分离器的回油可靠。

    油分离器及换热设备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90713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0846802.3

    申请日:2023-07-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及换热设备。油分离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流体通道;油汽分离部件,所述油汽分离部件设置于所述流体通道内;过滤分离部件,所述过滤分离部件内设置有滤油颗粒,相邻两个所述滤油颗粒之间的缝隙构成部分所述流体通道。本发明提供的油分离器及换热设备,利用滤油颗粒的无规则外形和无规则排列,使得过滤分离部件上的流体通道(滤油颗粒之间的缝隙)也处于不规则的状态,气体从无规律缝隙流出,油滴被彻底分离,有效的增加过滤分离部件的过滤分离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体验。

    一种布液控制装置、换热器和空调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5574650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16494.5

    申请日:2022-10-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布液控制装置、换热器和空调设备,涉及换热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换热管外冷媒受进口流体冲击、液位波动影响,导致液态冷媒在换热管的圆周内壁上分布不均匀,影响降膜式蒸发器换热效率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布液控制装置,包括控制环,控制环设置于换热器的换热管外侧并固定于第一管板上,换热管伸出于第一管板,并且控制环、换热管和第一管板间形成储液空间,控制环上还设置有开口,换热器的管箱内的冷媒经开口进入储液空间内,储液空间内的冷媒进入换热管内。本发明的布液控制装置,通过控制环的隔绝作用,可使储液空间内的液位平稳,从而可增强换热管内壁液膜厚度的均匀程度,从而可提高换热管的换热效率。

    蒸发器及空调机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844259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1810829285.8

    申请日:2018-07-25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蒸发器及空调机组。其中,蒸发器包括壳体、进液口、出气口和换热管组,其中,进液口和出气口设置在壳体上,换热管组设置在壳体内,用于对冷媒换热。换热管组由多个换热管组成,多个换热管的翅片的换热性能由上至下依次减小。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就能根据蒸发器的具体换热需求,更合理地设置高制造成本的高性能换热管,减少蒸发器的整体制造成本。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