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20588B
公开(公告)日:2024-09-03
申请号:CN202410151997.4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州珠科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水灌溉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低成本的园林节水灌溉结构,包括拱起区及蓄水区,拱起区的外周形成有多个排水道;设有纵向布置的水塔,水塔中设有水腔以及过滤结构,蓄水区中的水体通过过滤结构置于水腔中;拱起区设有喷水管,喷水管具有上延段,上延段的顶部设有喷水头;上延段中设有移动管,移动管的外周设有多个侧向喷水口,当移动管朝下收缩在上延段中,侧向喷水口被上延段封闭,当移动管朝上延伸在上延段的上方后,侧向喷水口敞开布置;拱起区中设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监测土体湿度,以实现及时灌溉,布置水塔,对蓄水区的水体进行回收,备用于对园林进行灌溉,上部段布置移动管,实现多样式灌溉,广范围灌溉,灌溉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000050B
公开(公告)日:2024-08-16
申请号:CN202410151980.9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州珠科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水灌溉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包括蓄水箱,蓄水箱中具有蓄水腔,蓄水箱的外周布置有多个渗水道,渗水道中具有渗水槽;渗水槽的中部形成有隔板,隔板将渗水槽分割为上部槽以及下部槽,上部槽中填充有过滤碳层;渗水道的顶部开口覆盖有拱起布置的固定网层;蓄水箱的顶部布置在筒状体,筒状体中填充有过滤料;蓄水箱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泵体将蓄水腔中的水体通过排水管喷至喷水头中,并由喷水头朝外喷射;通过渗水道,将水体中多余的水体渗入下部槽中,并回收至蓄水腔中,通过筒状体,将土体上的积水过滤进入蓄水腔中,并利用蓄水腔中的水体进行园林灌溉,起到水体循环利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7751827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69620.4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州珠科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水灌溉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绿色环保的生态区节水灌溉结构,包括生态区,所述生态区具有绿化带以及人工河流,生态区中具有储水箱;储水箱与人工河流连通;绿化带设有多个喷水管,喷水管与储水箱连通,人工河流的底部上覆盖有底部层,底部层由多个鹅卵石平铺形成;底部层分为多个阵列式排布的阵列块,各个阵列块包括镂空网,镂空网填充有多个鹅卵石;人工河流的两侧凸设有拦截栏,拦截栏的外侧设有拦截网;生态区中布置绿化带以及人工河流,布置储水箱与人工河流连通,利用储水箱中的水体对绿化带进行喷水灌溉,且绿化带中的水体可以自然回流至人工河流中,整体形成水体循环利用,实现了绿色环保的节水灌溉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7751827B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311869620.4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州珠科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水灌溉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绿色环保的生态区节水灌溉结构,包括生态区,所述生态区具有绿化带以及人工河流,生态区中具有储水箱;储水箱与人工河流连通;绿化带设有多个喷水管,喷水管与储水箱连通,人工河流的底部上覆盖有底部层,底部层由多个鹅卵石平铺形成;底部层分为多个阵列式排布的阵列块,各个阵列块包括镂空网,镂空网填充有多个鹅卵石;人工河流的两侧凸设有拦截栏,拦截栏的外侧设有拦截网;生态区中布置绿化带以及人工河流,布置储水箱与人工河流连通,利用储水箱中的水体对绿化带进行喷水灌溉,且绿化带中的水体可以自然回流至人工河流中,整体形成水体循环利用,实现了绿色环保的节水灌溉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120588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151997.4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州珠科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水灌溉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低成本的园林节水灌溉结构,包括拱起区及蓄水区,拱起区的外周形成有多个排水道;设有纵向布置的水塔,水塔中设有水腔以及过滤结构,蓄水区中的水体通过过滤结构置于水腔中;拱起区设有喷水管,喷水管具有上延段,上延段的顶部设有喷水头;上延段中设有移动管,移动管的外周设有多个侧向喷水口,当移动管朝下收缩在上延段中,侧向喷水口被上延段封闭,当移动管朝上延伸在上延段的上方后,侧向喷水口敞开布置;拱起区中设有湿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监测土体湿度,以实现及时灌溉,布置水塔,对蓄水区的水体进行回收,备用于对园林进行灌溉,上部段布置移动管,实现多样式灌溉,广范围灌溉,灌溉成本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000050A
公开(公告)日:2024-05-10
申请号:CN202410151980.9
申请日:2024-02-02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 广州珠科院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节水灌溉结构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循环利用的节水灌溉结构,包括蓄水箱,蓄水箱中具有蓄水腔,蓄水箱的外周布置有多个渗水道,渗水道中具有渗水槽;渗水槽的中部形成有隔板,隔板将渗水槽分割为上部槽以及下部槽,上部槽中填充有过滤碳层;渗水道的顶部开口覆盖有拱起布置的固定网层;蓄水箱的顶部布置在筒状体,筒状体中填充有过滤料;蓄水箱的底部连接有排水管,泵体将蓄水腔中的水体通过排水管喷至喷水头中,并由喷水头朝外喷射;通过渗水道,将水体中多余的水体渗入下部槽中,并回收至蓄水腔中,通过筒状体,将土体上的积水过滤进入蓄水腔中,并利用蓄水腔中的水体进行园林灌溉,起到水体循环利用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427989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1627586.0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G01N1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研究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沉积物中重金属迁移的装置,包括第一蓄水池、第二蓄水池、模拟水槽、输水管和电控装置,输水管设在模拟水槽的下方,模拟水槽和输水管均设在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之间,且均连通第一蓄水池和第二蓄水池;所述电控装置包括水泵和流量计,水泵设置第一蓄水池内部,水泵的出口连接输水管,流量计设在输水管上;所述模拟水槽包括至少一个挡板、至少一个样品槽和水位调节尾门,模拟水槽内的水流向由第二蓄水池指向第一蓄水池,样品槽设在模拟水槽底部,挡板具有倾斜角度,且设在样品槽的迎水侧和/背水侧;水位调节尾门设在模拟水槽靠近第一蓄水池的一端。
-
公开(公告)号:CN112624792B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011507400.3
申请日:2020-12-1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4B38/02 , C04B33/13 , C04B33/135 , C04B33/30 , C04B33/32 , B01J20/20 , C02F1/28 , C02F3/00 ,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污染治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植物处理污泥后的附产物陶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陶粒包括以下按质量百分比计的组分组成:粉煤灰30~50%,生物炭5~10%,膨润土20~30%,碳酸镁10~30%,硅酸钠5~10%,二氧化硅2~5%。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1、制备生物炭;S102、制备生球料;S103、烘干;S104、煅烧。本发明利用植物处理后的污泥及皇竹草残余体的混合物作为原材料,制备成生物炭,再混入粉煤灰、膨润土、生石灰等材料,将其按照一定的质量比例高温热解制备出陶粒。实现了种植植物产品干化后污泥及其附产物的最大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吸附水中氮、磷的陶粒,并将其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净化处理系统中。
-
公开(公告)号:CN113307446A
公开(公告)日:2021-08-27
申请号:CN202110555168.9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IPC: C02F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弯曲、伸缩的水处理系统,包括进水单元、水处理单元和伸缩单元,所述进水单元连接水处理单元;所述水处理单元包括若干个彼此串联的处理节厢,每个处理节厢之间由所述伸缩单元连接;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一伸缩装置和褶皱软管,所述褶皱软管设在每个处理节厢的后部,连接相邻的两个处理节厢;第一伸缩装置设在处理节厢的上方和/或下方且对应所述褶皱软管的位置;第一伸缩装置通过自身长度的伸缩和在水平方向上的偏转角度的变化,调控所述褶皱软管的长度和弯曲弧度。
-
公开(公告)号:CN114303773B
公开(公告)日:2022-09-06
申请号:CN202111629103.0
申请日:2021-12-28
Applicant: 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红树植物的稳定强化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选择红树植物的适宜条件:温度15‑25℃,盐度10‰‑35‰,沉积物粒径0.001‑0.05mm的潮间带;S200:将红树植物幼苗栽种到符合步骤S100条件的潮间带,使用幼苗固定装置辅助固定红树植物幼苗;S300:待所述幼苗成长为植株,使用植株固定装置辅助固定;S400:待所述植株成长为成木,拆除植株固定装置,完成红树植物的种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