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细晶铁素体/低温贝氏体双相低碳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8414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611129217.8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晶铁素体/低温贝氏体双相低碳钢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18~0.22、Si 1.5~1.7、Mn 0.9~1.2、Cr 0.4~0.6、Mo 0.18~0.22、P≤0.02、S≤0.02,其余为Fe和不可必避免的杂质;其其中超细晶铁素体的晶粒尺寸为0.5~3μm、体积含量为50~70%,低温贝氏体的板条尺寸为95~212 nm。其将低碳含硅低合金钢淬火马氏体组织,加热到获得回火屈氏体组织的温度,保温后轧制变形,空冷至室温,然后重新加热至“α+γ”两相区进行部分奥氏体化,再放入温度稍高于两相区奥氏体的马氏体开始点的盐浴炉中进行等温贝氏体转变,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超细晶铁素体/低温贝氏体双相组织。

    细晶铁素体/低温贝氏体双相低碳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957995B

    公开(公告)日:2018-07-13

    申请号:CN201611128628.5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细晶铁素体/低温贝氏体双相低碳钢及其制备方法,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18~0.22、Si 1.5~1.7、Mn 0.9~1.2、Cr 0.4~0.6、Mo 0.18~0.22、P≤0.02、S≤0.02,其余为Fe和不可必避免的杂质;其金相组织为细晶铁素体和岛状分布的低温贝氏体,其中细晶铁素体的晶粒尺寸为0.5~8μm、体积含量为50~70%,低温贝氏体的尺寸为1~5μm。其将低碳含硅低合金钢淬火马氏体组织,冷轧后重新加热至“α+γ”两相区进行部分奥氏体化,再放入温度稍高于两相区奥氏体的马氏体开始点的盐浴炉中进行等温贝氏体转变,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细晶铁素体/低温贝氏体双相组织。

    超高强度超细晶铁素体/纳米贝氏体双相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8415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611130221.6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高强度超细晶铁素体/纳米贝氏体双相钢,其特征在于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45~0.50、Si 1.5~1.7、Mn 0.8~1.2、Cr 0.45~0.55、Mo 0.18~0.22、P≤0.02、S≤0.02,其余为Fe和不可必避免的杂质,其中超细晶铁素体的晶粒尺寸为0.5~3μm、体积含量为35~45%,纳米贝氏体的板条尺寸为97~218 nm。其将中碳含硅低合金钢淬火马氏体组织,加热到获得回火屈氏体组织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出炉在此温度轧制变形,空冷至室温,然后重新加热至“α+γ”两相区进行部分奥氏体化,再放入温度稍高于两相区奥氏体的马氏体开始点的盐浴炉中进行等温贝氏体转变,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超细晶铁素体/纳米贝氏体双相组织。

    超细晶铁素体/纳米贝氏体双相中碳钢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68413B

    公开(公告)日:2018-11-30

    申请号:CN201611129146.1

    申请日:2016-12-09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超细晶铁素体/纳米贝氏体双相中碳钢,其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为:C 0.30~0.35、Si 1.5~1.7、Mn 0.7~0.8、Cr0.4~0.6、Mo 0.18~0.22、P≤0.02、S≤0.02,其余为Fe和不可必避免的杂质。所述双相钢的金相组织为超细晶铁素体和纳米贝氏体,其中超细晶铁素体的晶粒尺寸为0.5~3μm、体积含量为48~59%,纳米贝氏体的板条尺寸为95~212 nm。其将中碳含硅低合金钢淬火马氏体组织,加热到获得回火屈氏体组织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出炉在此温度轧制变形,空冷至室温,然后重新加热至“α+γ”两相区进行部分奥氏体化,再放入温度稍高于两相区奥氏体的马氏体开始点的盐浴炉中进行等温贝氏体转变,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超细晶铁素体/纳米贝氏体双相组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