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4D打印的仿海星软体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46787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1613998.3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4D打印的仿海星软体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仿海星软体机器人包括支撑单元及5个腕足单元;5个腕足单元呈中心对称状与支撑单元连接;各腕足单元均包括驱动元件和执行元件;执行元件的材料为液晶弹性体;驱动元件贴附在执行元件的上表面,并与外部电源连接,将外部电源的电能转换成热能,以驱动执行元件发生弯曲变形。降低了机器人的结构复杂度,提高了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控制方法包括:基于期望轨迹,通过外部电源给各腕足单元的驱动元件通电,以驱动执行元件发生弯曲变形,并采用闭环PD型迭代学习的方法控制施加在各腕足单元的驱动元件上的电压大小,提高了机器人运动的控制精度。

    一种基于4D打印的仿海星软体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946787A

    公开(公告)日:2023-04-11

    申请号:CN202211613998.3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4D打印的仿海星软体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仿海星软体机器人包括支撑单元及5个腕足单元;5个腕足单元呈中心对称状与支撑单元连接;各腕足单元均包括驱动元件和执行元件;执行元件的材料为液晶弹性体;驱动元件贴附在执行元件的上表面,并与外部电源连接,将外部电源的电能转换成热能,以驱动执行元件发生弯曲变形。降低了机器人的结构复杂度,提高了机器人的环境适应能力。控制方法包括:基于期望轨迹,通过外部电源给各腕足单元的驱动元件通电,以驱动执行元件发生弯曲变形,并采用闭环PD型迭代学习的方法控制施加在各腕足单元的驱动元件上的电压大小,提高了机器人运动的控制精度。

    基于4D打印爬行机器人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及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923140A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1665497.X

    申请日:2022-12-23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4D打印爬行机器人的无模型自适应控制方法,包括:建立动态线性化数据模型的步骤;使用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通过伪偏导数估计算法计算得出当前时刻的伪偏导数的值的步骤;通过所述无模型自适应控制器计算出每一时刻的输入信号值,利用所述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算法的输入和输出数据,实现对所述4D打印爬行机器人的执行装置进行步幅控制和行为控制的步骤。采用本发明,能够基于4D打印的软体爬行机器人的数据驱动控制,实现对双向爬行机器人的精确的行为控制和步幅控制。

    软体机械手及控制方法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5609603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211309810.6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机械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软体机械手及控制方法,软体机械手包括支撑板和多个手指结构,多个手指结构分布安装在支撑板上,每个手指结构包括第一弹性板、第二弹性板、压力传感器、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第一弹性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弹性板的第一端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第一弹性板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板的第二端均与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之间呈预设角度,第一角度传感器设置在在第一弹性板上,第二角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弹性板上。在手指结构抓取物体时,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共同提供对物体的压力,增大手指结构对物体的摩擦力,从而使该软体机械手能够抓取重量更大的物体。

    软体机械手及控制方法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609603A

    公开(公告)日:2023-01-17

    申请号:CN202211309810.6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燕山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适用于机械手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软体机械手及控制方法,软体机械手包括支撑板和多个手指结构,多个手指结构分布安装在支撑板上,每个手指结构包括第一弹性板、第二弹性板、压力传感器、第一角度传感器和第二角度传感器,第一弹性板的第一端和第二弹性板的第一端均固定安装在支撑板上,第一弹性板的第二端和第二弹性板的第二端均与压力传感器固定连接,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之间呈预设角度,第一角度传感器设置在在第一弹性板上,第二角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二弹性板上。在手指结构抓取物体时,第一弹性板和第二弹性板共同提供对物体的压力,增大手指结构对物体的摩擦力,从而使该软体机械手能够抓取重量更大的物体。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