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运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392622A

    公开(公告)日:2021-02-23

    申请号:CN202011301572.5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运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在各种运行模式下的喷油控制策略;每一种运行模式下的喷油控制策略至少包括两种;从喷油控制策略中确定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噪声值相差最小的一组喷油控制策略为最优控制策略组合;并根据最优控制策略组合下,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噪声值之差确定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切换时间;噪声值之差越小,运行模式之间的切换时间越短;根据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切换时间以及最优控制策略组合对发动机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控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改善了发动机不同运行模式切换时的燃烧噪声突变的问题,提高了客户的体验感。

    一种齿轮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304597A

    公开(公告)日:2021-02-02

    申请号:CN202011091380.6

    申请日:2020-10-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齿轮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该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待测气体机的振动信号和转速信号、以及待测气体机中每个齿轮的齿数和齿轮速比;根据振动信号确定待测气体机的频率‑振幅关系图,其中,频率‑振幅关系图的横坐标为频率值,纵坐标为振幅值;根据转速信号、以及各齿轮的齿数和齿轮速比确定每个齿轮的频率‑转速对应关系;根据每个齿轮的频率‑转速对应关系以及频率‑振幅关系图提取每个齿轮的谐次能量曲线,以得到待测气体机的转速‑振幅关系图,其中,转速‑振幅关系图的横坐标为转速值,纵坐标为振幅值;根据各齿轮的谐次能量曲线和预设谐次能量曲线判断齿轮的磨损程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对齿轮进行有效检测以判断齿轮的磨损程度,进而可使驾驶员及时进行监控和保养。

    一种混合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9838293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251659.7

    申请日:2019-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器,包括混合段和扩张段;其中,混合段的一端设有尿素喷嘴底座,用于混合进入混合器的废气和尿素;扩张段的管径大于混合段的管径,扩张段的一端开设有与混合段的管径相匹配的端口,且混合段的另一端与该端口相连接。由上述内容可知,该混合器的混合段与扩张段为直接的连接,故完成混合后的废气和尿素会直接进入扩张段;且扩张段的管径大于混合段,故混合气体在进入扩张段时会经历管径突变,流通阻力降低,并引起声阻抗变化,进而使得一部分沿着管道传播的声波反射回声源,并使气流产生特定频段的消音能力。因此,本发明提出的混合器,能够使后处理混合器得到优化,并达到良好的声学性能,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一种齿轮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304597B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011091380.6

    申请日:2020-10-13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齿轮检测方法、装置及车辆。该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待测气体机的振动信号和转速信号、以及待测气体机中每个齿轮的齿数和齿轮速比;根据振动信号确定待测气体机的频率‑振幅关系图,其中,频率‑振幅关系图的横坐标为频率值,纵坐标为振幅值;根据转速信号、以及各齿轮的齿数和齿轮速比确定每个齿轮的频率‑转速对应关系;根据每个齿轮的频率‑转速对应关系以及频率‑振幅关系图提取每个齿轮的谐次能量曲线,以得到待测气体机的转速‑振幅关系图,其中,转速‑振幅关系图的横坐标为转速值,纵坐标为振幅值;根据各齿轮的谐次能量曲线和预设谐次能量曲线判断齿轮的磨损程度。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对齿轮进行有效检测以判断齿轮的磨损程度,进而可使驾驶员及时进行监控和保养。

    一种噪声评估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256271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011327709.4

    申请日:2020-11-2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噪声评估方法及装置,采用响度代替声压级对噪声的音调特性进行评估,提高了设备噪声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检测设备产生的音频信号;对音频信号进行频谱化处理得到频谱信号;获取频谱信号包括的第一频率峰值点;获得将第一频率峰值点作为中心频率的频带内噪声的第一响度,以及将第一频率峰值点作为中心频率的相邻两个频带内噪声的第二响度和第三响度;获得第一响度,与第二响度和第三响度的平均值的比值;根据比值以及第一参数值获得第一频率峰值点对应的音调显著率;其中,音调显著率用于评价待检测设备产生的噪声对人耳的影响程度,第一参数值用于表征人耳对噪声音调感受的尺度。

    一种隔振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925345B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1911360646.X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隔振器。该隔振器包括底板;摩擦组件,其设置于底板上;罩壳,罩壳的底部滑动设置于摩擦组件内并能够抵压于摩擦组件;第一复位件,其设置于罩壳内部,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罩壳的内壁和底板;第二复位件,第二复位件设置于第一复位件内并与其并联设置,第二复位件的两端选择性分别抵接于罩壳的内壁和底板。该隔振器当高频小负荷时,由第一复位件提供减振需要的刚度,摩擦组件和罩壳之间较小的摩擦力提供阻尼,此时的刚度、阻尼较小,利于高频减振;当遇到冲击或大载荷工况,使两级复位件同时起作用,提高系统的刚度,罩壳能够抵压于摩擦组件,增加摩擦阻尼,满足在低频时大刚度、大阻尼的隔离冲击要求。

    一种含集成摇臂的配气机构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346397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30338.1

    申请日:2024-04-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集成摇臂的配气机构及控制方法,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包括摇臂结构、气门结构、发动机控制结构和气门间隙补偿结构,气门间隙补偿结构包括调整螺钉、大螺旋弹簧、象足、电磁线圈、小螺旋弹簧、圆环、滑块和阻尼垫,调整螺钉插入象足中,大螺旋弹簧包裹在调整螺钉和象足的周围,象足外设置有电磁线圈,象足内填充有小螺旋弹簧、圆环、滑块和阻尼垫,圆环由磁敏感材料构成,通过电流改变电磁线圈的磁场大小,进而使得磁敏感圆环发生轴向伸长,实现圆环上表面与阻尼垫下表面距离调整。本发明可以实现在发动机全运行范围内气门开启、关闭时刻一致、准确,能够明显减弱配气结构零部件碰撞,提高用户的舒适性。

    一种混合器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838293B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1910251659.7

    申请日:2019-03-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器,包括混合段和扩张段;其中,混合段的一端设有尿素喷嘴底座,用于混合进入混合器的废气和尿素;扩张段的管径大于混合段的管径,扩张段的一端开设有与混合段的管径相匹配的端口,且混合段的另一端与该端口相连接。由上述内容可知,该混合器的混合段与扩张段为直接的连接,故完成混合后的废气和尿素会直接进入扩张段;且扩张段的管径大于混合段,故混合气体在进入扩张段时会经历管径突变,流通阻力降低,并引起声阻抗变化,进而使得一部分沿着管道传播的声波反射回声源,并使气流产生特定频段的消音能力。因此,本发明提出的混合器,能够使后处理混合器得到优化,并达到良好的声学性能,解决了现阶段该领域的难题。

    一种发动机运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2392622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011301572.5

    申请日:2020-11-19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发动机运行模式切换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方法包括:获取发动机在各种运行模式下的喷油控制策略;每一种运行模式下的喷油控制策略至少包括两种;从喷油控制策略中确定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噪声值相差最小的一组喷油控制策略为最优控制策略组合;并根据最优控制策略组合下,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噪声值之差确定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切换时间;噪声值之差越小,运行模式之间的切换时间越短;根据不同运行模式之间的切换时间以及最优控制策略组合对发动机的运行模式进行切换控制。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改善了发动机不同运行模式切换时的燃烧噪声突变的问题,提高了客户的体验感。

    一种隔振器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925345A

    公开(公告)日:2020-03-27

    申请号:CN201911360646.X

    申请日:2019-12-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隔振器。该隔振器包括底板;摩擦组件,其设置于底板上;罩壳,罩壳的底部滑动设置于摩擦组件内并能够抵压于摩擦组件;第一复位件,其设置于罩壳内部,第一复位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罩壳的内壁和底板;第二复位件,第二复位件设置于第一复位件内并与其并联设置,第二复位件的两端选择性分别抵接于罩壳的内壁和底板。该隔振器当高频小负荷时,由第一复位件提供减振需要的刚度,摩擦组件和罩壳之间较小的摩擦力提供阻尼,此时的刚度、阻尼较小,利于高频减振;当遇到冲击或大载荷工况,使两级复位件同时起作用,提高系统的刚度,罩壳能够抵压于摩擦组件,增加摩擦阻尼,满足在低频时大刚度、大阻尼的隔离冲击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