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大倾角煤层的沿空留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329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94446.4

    申请日:2021-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大倾角煤层的沿空留巷方法,先采用锚杆或锚索加钢带对工作面进行支护;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从工作面下端头沿工作面走向施工超前台阶,同时采用多排单体支柱加铰接顶梁对超前台阶揭露的顶板进行支护,在超前台阶上部的煤壁侧采用一排单体支柱配合木挑板进行护壁;并在超前台阶顶板上设有固定锚杆和固定锚索;将护墙网分别与超前台阶顶板和巷旁支护体的底部固定连接,从而使护墙网形成柔性支撑结构;工作面每向前推进两个循环,进行一次回柱放顶,放顶前沿走向在回柱距离范围内打设一排密集支柱,如此重复,直至完成整个巷道的工作;完成后回撤机巷内的密集支柱,从而实现大倾角煤层的沿空留巷施工。

    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的分区、分段动态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82719B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011082124.0

    申请日:2020-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的分区、分段动态评价方法,步骤如下:获取影响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引入附加动量项形成改进型BP神经网络;对改进型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BP神经网络测试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的稳定性;根据输出结果绘制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等值线图;根据得出的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等值线图设计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的控制方案,实现分区、分段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控制;实施了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的控制方案后,持续监测其影响因素的实时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测试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的实时稳定性,当实时的稳定性等值线图与实施措施不对应时,调整控制方案,实现动态控制。

    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的分区、分段动态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8271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82124.0

    申请日:2020-10-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的分区、分段动态评价方法,步骤如下:获取影响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的原始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引入附加动量项形成改进型BP神经网络;对改进型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利用BP神经网络测试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的稳定性;根据输出结果绘制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等值线图;根据得出的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等值线图设计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的控制方案,实现分区、分段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稳定性控制;实施了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的控制方案后,持续监测其影响因素的实时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测试锚杆支护煤巷顶板的实时稳定性,当实时的稳定性等值线图与实施措施不对应时,调整控制方案,实现动态控制。

    一种基于热交换的煤炭资源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10920A

    公开(公告)日:2022-09-27

    申请号:CN202210710710.8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交换的煤炭资源利用方法,包括输氧站、冷液输入站、热液回收站、瓦斯抽采站、起爆站、瓦斯抽采主管、氧气输入主管和冷热液管组;在对具有地质空间的深部煤层热能开采利用时,仅需先对煤层划分区段,然后设置巷道及多种管路,后续进行热能开采过程无需人员下至巷道内进行工作,并且无需大型设备参与开采,开采时先将瓦斯浓度降低,然后注入所需的氧气,接着点燃地质空间内剩余的瓦斯,使其带动煤体燃烧,地质空间为燃烧提供了空间,煤层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交换的方式被转移至地面进行后续利用,因此本发明能在保持较低开采成本、人员更安全、且开采更简便的前提下,对煤层内部存在地质空间的深部煤层进行开采利用。

    一种基于热交换的煤炭资源利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110920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710710.8

    申请日:2022-06-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交换的煤炭资源利用方法,包括输氧站、冷液输入站、热液回收站、瓦斯抽采站、起爆站、瓦斯抽采主管、氧气输入主管和冷热液管组;在对具有地质空间的深部煤层热能开采利用时,仅需先对煤层划分区段,然后设置巷道及多种管路,后续进行热能开采过程无需人员下至巷道内进行工作,并且无需大型设备参与开采,开采时先将瓦斯浓度降低,然后注入所需的氧气,接着点燃地质空间内剩余的瓦斯,使其带动煤体燃烧,地质空间为燃烧提供了空间,煤层燃烧产生的热量通过热交换的方式被转移至地面进行后续利用,因此本发明能在保持较低开采成本、人员更安全、且开采更简便的前提下,对煤层内部存在地质空间的深部煤层进行开采利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