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巷道通风阻力测试的管道及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3610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95738.X

    申请日:2024-07-2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巷道通风阻力测试的管道及测试方法,外保护罩用于对可变形巷道和巷道粗糙度调节机构进行包裹防护并提供固定框架;可变形巷道能改变巷道的断面形状,根据需要形成矩形或拱形或梯形;巷道粗糙度调节机构包括两个侧壁粗糙度调节机构和顶板粗糙度调节机构,分别用于调整两个侧壁和顶板的粗糙度;数据监测及可视化装置通过监测单元获取不同巷道断面形状、侧壁粗糙度和顶板粗糙度的通风数据,从而计算得出不同情况下的沿程阻力,并对不同情况的沿程阻力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从而满足预测、建立通风模型、数据校准以及误差纠正的需求;另外该管道仅需在原有通风系统的基础上更换一段巷道就能满足不同情况下进行沿程阻力实验的需求。

    一种便携安装且可调节粗糙程度的管道及使用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912278A

    公开(公告)日:2024-11-08

    申请号:CN202410942795.1

    申请日:2024-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安装且可调节粗糙程度的管道及使用方法,包括夹层管道、粗糙程度调节机构和控制系统;其中粗糙程度调节机构和控制系统相互配合,先收集所需模拟位置的粗糙度数据,控制系统能确定各个粗糙程度调节机构的实心杆伸入管道内的长度;然后控制系统控制各个粗糙程度调节机构实现控制不同实心杆伸入管道内的长度,从而在能模拟不同粗糙程度的管道,为后续通风实验提供精准的模拟环境;夹层管道和控制系统相互配合,在进行管道连接时,控制系统能使相邻两个夹层管道的法兰一和法兰二之间磁吸接触,并通过柔性密封罩伸展密封,实现相邻夹层管道之间的快速连接;完成通风实验后,能实现各个夹层管道的快速拆卸分离,便于后续运输。

    一种用于裂缝加固的液体无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45696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08489.8

    申请日:2024-0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裂缝加固的液体无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A组分液体和B组分液体按照质量比为(2~4):1混合制成;A组分液体按照质量份数为:胶粘剂75~90份、硅藻土30~50份和稳定剂1~5份,混合后使A组分液体的pH值为7~9;B组分液体按照质量份数为:废磷酸10~20份、水50~150份以及无机盐30~100份,混合后使B组分液体的pH值为1~1.5;另外根据裂缝大小及注入材料总量情况,适量添加超细钢纤维提高凝固后的强度;本发明注入裂缝凝固后具有高强度,且胶凝时间可控、凝固反应温度低、粘结力强,从而具有较好的耐久性;并且无需现场制备,从而具有较好的注入效率;另外其不仅适用于矿山,还适用于建筑、路桥等行业的裂缝加固。

    一种多工况可调节矿井通风演示实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222167811U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20579762.0

    申请日:2024-03-2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工况可调节矿井通风演示实验系统,包括进风系统、用风系统、回风系统和测量系统;进风系统用于为用风系统提供所需风力;用风系统用于模拟不同巷道通风条件,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第四管道;所述回风系统用于将用风系统内的风力排出;所述测量系统用于采集对应管道内的通风数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各个系统的配合,能够模拟矿井中的不同情况,如不同角度的巷道、不同的壁面粗糙度的巷道、上下山巷道、不同宽度的巷道、工作面开采巷道、分层开采巷道和掘进巷道,并测量实时通风数据,实现不同情况下沿程阻力的精确计算,通过比较各种情况下的沿程阻力,使学生了解影响沿程阻力的因素,掌握沿程阻力的相关知识点。

    一种用于搅拌并输送双组分液体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21889740U

    公开(公告)日:2024-10-25

    申请号:CN202420463171.7

    申请日:2024-03-11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搅拌并输送双组分液体的装置,包括第一进料斗、第二进料斗、混合搅拌腔体、电机仓、加压泵和支撑架;其中在第一进料斗和第二进料斗内分别配比原料进行混合搅拌,能形成两种组分液体物料;如后续需要二次配比,则将相应进料斗上的翻板打开,观察进料斗内物料的情况,向其中加入对应的原料继续进行搅拌混合;两种组分物料进入混合搅拌腔体内时,通过第三电机正反转,实现对物料搅拌混合或排出;且混合产生的热量通过上方的散热口排出混合搅拌腔体,保证双组分液体物料混合时的稳定性;最后加压泵能对排出的充填物料加压后进行远距离输送,最终使其能够快速抵达需要填充的部位,相比于自由流动具有更高效的输送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