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08730B
公开(公告)日:2024-08-02
申请号:CN202210142584.0
申请日:2022-02-16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质量识别的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分选方法,包括步骤:S1,获取待测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群的湿度信息;S2,对所述建筑废弃物再生骨料群进行筛分,获得多份待评估组分;S3,获取每份所述待评估组份的第一质量信息;S4,对所述待评估组份进行烘干处理,获取经烘干后的每份所述待评估组份的第二质量信息;S5,计算所述第一质量与所述第二质量的质量变化率;S6,当所述质量变化率小于预设分离阈值时,判定所述待评估组份为待用骨料;S7,当所述质量变化率不小于所述预设分离阈值时,判定所述待评估组份为包含红砖的待分离骨料。本发明能够将红砖等低品质骨料分离,分选出优质的高品质再生骨料。
-
公开(公告)号:CN11753439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11452897.7
申请日:2023-11-03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固废协同固化的道路基层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按质量份计,固废协同固化的道路基层材料包括,40~80份干重高液限红黏土、20~60份干重建筑垃圾细粉、3~12份无机结合料、0.01~0.1份固化剂以及10~20份水;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和/或石灰。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提供的道路基层材料、制备方法及应用在保证道路基层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发掘并利用不同固废的特性,以协同固化的方式实现了固废的高附加值利用,并且工艺可操作性强,具有大面积推广大的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7125924A
公开(公告)日:2023-11-28
申请号:CN202310868640.3
申请日:2023-07-17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
IPC: C04B26/26 , C04B111/3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沥青混合料、沥青组合物、制备方法及应用,沥青混合料组分按质量份计包括:钢渣60~75份,细集料15~25份,矿粉6~10份以及改性沥青4~6.5份;所述改性沥青的原料按质量比计包括:沥青: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00:(1~3):(0.3~0.6)。通过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沥青混合料能够更容易地填充钢渣表面开口孔隙以及包覆钢渣,进而有效阻止后续沥青混合料使用过程中水直接与未裹附沥青的钢渣“花白料”接触或水缓慢透过沥青膜进入钢渣表面开口孔隙现象的发生,避免由于钢渣体积膨胀而导致路面发生损坏。
-
公开(公告)号:CN114591045B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223987.8
申请日:2022-03-09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RAP细集料全再生沥青路面功能层材料,包括组分A和组分B,其中,所述组分A包括旧细集料和填料,所述组分B包括溶剂型乳化沥青、界面剂、水和黑色系颜料。所述组分A和组分B中各原料按照质量分数的配比如下:所述组分A:旧细集料91~95份、填料5~9份的组分A;所述组分A共计100份;所述组分B:以100份组分A计,溶剂型乳化沥青4~5份、界面剂2~4份、水5~6份、黑色染料0.3~0.45份。本发明综合考虑了目前的再生技术和RAP细集料的特点和应用难点,基于厂拌冷再生技术,通过添加外加剂结合物理和化学改性得到满足于人行道性能要求和外观要求的RAP细集料全再生沥青路面功能层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698139A
公开(公告)日:2021-11-26
申请号:CN202111203813.7
申请日:2021-10-15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高掺量RAP厂拌热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按质量百分比包括:RAP 40%~70%、新集料23.4%~58.3%、矿粉0%~3%、新沥青1.5%~6%、沥青再生剂为所述RAP中旧沥青质量的3%~5%、再生SBS改性沥青混合料改性剂0.01%~0.3%。其制备方法包括:RAP破碎与筛分、原材料检测、矿料级配设计、沥青用量与沥青再生剂用量确定、再生混合料性能验证与改性剂用量确定、物料拌和。通过对老化沥青和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双重性能改善,提高了RAP的利用价值和利用率,提升了再生改性沥青混合料的性能,降低了RAP的预热温度,实现了高掺量RAP的改性沥青混合料的高效再生利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273012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789915.5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10/067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碳排放测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物元模型的碳排放因子测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采集建材产品生产全过程涉及的所有的生产现场数据;根据生产现场数据分析建材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物元模型,物元模型包括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基于物元模型获取各影响因素与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之间关联程度的关联函数;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各影响因素在碳排放中的权重;根据关联函数和权重获取表征每单位大宗建材碳排放量的碳排放因子。能够全面考虑大宗建材碳排放的多种影响因素,提高碳排放因子确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为建筑行业的碳排放评估和减排策略制定提供更加精确的基础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9273012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789915.5
申请日:2024-12-06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 , G06Q10/067 , G06Q50/26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碳排放测评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基于物元模型的碳排放因子测评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方法包括:采集建材产品生产全过程涉及的所有的生产现场数据;根据生产现场数据分析建材产品生产过程中影响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并构建物元模型,物元模型包括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基于物元模型获取各影响因素与经典域物元和节域物元之间关联程度的关联函数;对各影响因素进行规范化处理,计算各影响因素在碳排放中的权重;根据关联函数和权重获取表征每单位大宗建材碳排放量的碳排放因子。能够全面考虑大宗建材碳排放的多种影响因素,提高碳排放因子确定的准确性、完整性和科学性,为建筑行业的碳排放评估和减排策略制定提供更加精确的基础数据支持。
-
公开(公告)号:CN117010220A
公开(公告)日:2023-11-07
申请号:CN202311288083.4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渣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涉及沥青路面材料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根据关键参数确定钢渣沥青混合料类型、性能设计指标及原材料;S2、进行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S3、根据S2中钢渣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所需要的钢渣规格,对对应的钢渣单颗粒进行三维扫描确定钢渣开口孔隙度#imgabs0#;S4、计算钢渣开口孔隙吸收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1#;S5、计算期望沥青膜厚度对应的沥青占矿料质量比#imgabs2#;S6、基于性能平衡设计方法确定最佳沥青用量#imgabs3#;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更科学、精确的钢渣沥青混合料的配比设计方法,有效解决了马歇尔设计方法不适用于钢渣混合料所导致的水损害等路面病害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4088566A
公开(公告)日:2022-02-25
申请号:CN202111360226.9
申请日:2021-11-17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道路基层材料的抗冲刷性能试验系统,包括固定设置的支撑装置、冲刷装置、驱动控制装置和监测装置;所述冲刷装置包括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支撑装置上的冲刷箱,所述冲刷箱的内部设置有滑动夹具,所述冲刷箱内部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冲刷压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冲刷压头;所述第二冲刷压头的与所述被测试样接触的一侧凹设有接触面;所述驱动控制装置驱动所述冲刷箱进行往复运动;所述监测装置同时与所述第一冲刷压头和所述第二冲刷压力的传感器通信连接。本发明能够真实地模拟道路基层材料所受到的冲刷场景,有效地对其中的泵吸效应和动水冲刷进行具体实现和监测,还能对冲刷力进行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113929412A
公开(公告)日:2022-01-14
申请号:CN202111539888.2
申请日:2021-12-16
Applicant: 湖南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煤提钒尾矿的资源化处理方法,包括步骤:将石煤提钒尾矿利用球磨机磨细后进行脱酸脱碳处理,得到碳精矿和脱碳尾矿;将脱碳尾矿过滤、烘干,加入助磨剂进行粉磨活化,得到活化脱碳尾矿粉;将活化脱碳尾矿粉与高炉矿渣粉、脱硫石膏、粉煤灰、硅灰、激发增强剂混合均匀,得到新型固化剂;将未处理的原石煤提钒尾矿与电石渣、建筑垃圾再生集料混合,加入固化剂和水,搅拌均匀后得到可用于铺筑道路基层或底基层的材料。本发明旨在提高石煤提钒尾矿的资源化利用率和附加值,并解决现有技术中道路基层材料没有充分利用石煤提钒尾矿的技术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