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671191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1160505.4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中核包头核燃料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1D43/021 , B21C51/00 , B21D37/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偏心轮实现料带尾料减少的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其中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根据传感信号分别控制气缸运行和上模座附属结构上下移动;气缸通过推杆实现与轮轴啮合和脱离;轮轴位于偏心轮盘一侧,与偏心轮盘圆心处的中心孔配合,滑块和上模座附属机构位于偏心轮盘另一侧,通过上模座附属机构连接轴和滑块连接轴与偏心轮盘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配合;第一通孔位于中心孔上方且偏离穿过中心孔的垂直线;偏心轮盘上固定U型构件,U型构件侧板上开有啮合槽和定位槽;啮合垫板一端连能沿轮轴向偏心轮盘方向滑动的第一轴套,另一端连能在啮合槽中滑动的耳轴,并通过定位槽对耳轴限位。本发明能减少料带尾料产生,提升带料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7671191B
公开(公告)日:2019-01-04
申请号:CN201711160505.4
申请日:2017-11-2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中核包头核燃料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偏心轮实现料带尾料减少的传输装置和传输方法,其中第一继电器和第二继电器根据传感信号分别控制气缸运行和上模座附属结构上下移动;气缸通过推杆实现与轮轴啮合和脱离;轮轴位于偏心轮盘一侧,与偏心轮盘圆心处的中心孔配合,滑块和上模座附属结构位于偏心轮盘另一侧,通过上模座附属结构连接轴和滑块连接轴与偏心轮盘上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配合;第一通孔位于中心孔上方且偏离穿过中心孔的垂直线;偏心轮盘上固定U型构件,U型构件侧板上开有啮合槽和定位槽;啮合垫板一端连能沿轮轴向偏心轮盘方向滑动的第一轴套,另一端连能在啮合槽中滑动的耳轴,并通过定位槽对耳轴限位。本发明能减少料带尾料产生,提升料带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673580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234814.7
申请日:2016-12-28
Applicant: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 , 中核包头核燃料元件股份有限公司
IPC: B23K11/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23K11/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核燃料组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锆合金燃料棒顶锻成型焊方法。把端塞和包壳管装配成对接接头,在挤压力作用下,使包壳管端面与端塞配合面接触,通过焊接电极给工件施加电流,焊接电流从端塞电极开始,通过端塞和包壳管最后到达焊接电极,焊接电流的能量释放在端塞和包壳管的接触电阻上;包壳管端面与端塞配合面及邻近区域产生的电阻热使焊接面的金属处于塑性状态,然后对对接接头施加顶力,靠顶锻来完成焊接。完成该研究后,已应用该技术进行了CAP1400燃料棒焊接工艺试验,可以焊接出符合技术要求的焊缝。
-
公开(公告)号:CN114414961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210057776.1
申请日:2022-01-19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1R3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参量的电力变压器抗短路动态评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监测变压器的状态,并收集原始监测数据;对收集的原始监测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变压器归一化处理后的状态观测量对应于正常的临界值W;对得到的状态量进行加权平均,得到变压器的抗短路状态估计;利用得到的抗短路状态估计以及变压器的历史状态数据和历史短路故障数据建立随变压器状态变化的可修复抗短路能力监测模型;利用建立的可修复抗短路能力监测模型计算基于当前状态监测量对应的变压器抗短路能力。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利于依据电力变压器不同运行状态,对抗短路能力做出动态评估,实现变压器抗短路能力的可靠估计,推动变压器的精准运维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421700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743890.0
申请日:2023-12-19
Applicant: 湖南仕博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自动驾驶中的传感器数据过滤及融合方法及装置,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该用于自动驾驶中的传感器数据过滤及融合方法及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对各传感器的原始数据预处理;S2,评估各传感器的调用优先级,判断是否属于应急风险,若是进入S3,若否进入S4;S3,根据应急风险评估处理,调整自动驾驶车辆行驶,若停车再启动时对启动风险评估处理;S4,根据各传感器的调用优先级做行驶优先级评估处理,调整自动驾驶车辆行驶。本发明通过为自动驾驶传感器数据分类简化分优先级快速处理,进而保证了自动驾驶中数据处理的实时性,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因为协调多个传感器而使得响应效率太低,驾驶风险大大增加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37125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56470.1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30/20 , G06F17/13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是一种求解电子束光刻温度场的高速计算方法,目的是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近似处理,将原本复杂的三维热传导方程求解过程简化为二维平面上的简单计算,并利用基于CPU、GPU、FPGA或者ASIC的大规模并行计算技术,将束斑数据分配至多个计算节点中进行计算,显著提高了电子束光刻过程中光刻胶温度场的计算效率。该方法的步骤如图1所示:步骤S1,读入曝光版图,获取束斑数据;步骤S2,完成束斑数据划分;步骤S3,计算各束斑引起的光刻胶温度变化;步骤S4,各子进程将数据发送至主进程,完成温度分布计算。
-
公开(公告)号:CN117268424A
公开(公告)日:2023-12-22
申请号:CN202311551888.3
申请日:2023-11-21
Applicant: 湖南仕博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寻线方法及装置。该多传感器融合的自动驾驶寻线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采集传感器的实时基本参数和定位信息,划分近景车道线和远景车道线,分析近景车道线与虚拟车辙线位置对应的契合指数,分析远景车道线与定位点附近车道线对应的契合指数,评定自动驾驶车辆的寻线准确度,对近景车道线、远景车道线和异常信息进行提示。本发明通过实时采集传感器数据和定位信息,分析近景和远景车道线,综合分析契合指数以评估车辆与车道线的匹配程度,从而及时适应复杂道路环境和标记变化,达到了提高自动驾驶车辆的寻线准确性和适应性的效果,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车辆无法准确跟踪最新的车道线信息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251935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307758.5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一种客车用铰接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包括:1、将目标铰接系统转化为等效牵引力传递机构和等效力矩传递机构;2、采集等效牵引力传递机构、等效力矩传递机构对应的结构参数、约束参数,反求等效机构性能参数,将结构参数转化为坐标参数;3、分别构建目标铰接系统的牵引力传递模型和力矩传递模型;4、计算相应工况下牵引力传递模型和力矩传递模型的牵引力载荷与力矩载荷;5、对比步骤4与步骤2参数,如果符合精度要求,则完成建模;否则调整模型参数,返回步骤3。通过将客车用铰接系统分解为力传递模型与力矩传递模型,构建客车用铰接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准确预测反映铰接系统动力学状态,建模效率高,泛化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520700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502289.6
申请日:2023-05-0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 中汽院智能网联汽车检测中心(湖南)有限公司
IPC: G05B13/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欠驱动自动驾驶车辆的路径跟踪控制方法,包括反馈部分和前馈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反馈部分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通过车辆力矩平衡以及牛顿第二定律,建立车辆二自由度模型;步骤2、根据欠驱动非线性系统的特点,通过数学形式的观察发现改变状态量的表达方式等。当纵向车速恒定时,预瞄距离为定值,本发明将预瞄点处的横向误差、航向角误差作为控制目标;滑模控制器结合实时车辆状态信息,控制车辆行驶稳定性,ISS控制器根据误差信息实现对参考路径的跟踪。这种横向控制方法不仅保证了自动驾驶车辆路径跟踪的精度需求,同时兼顾了路径跟踪过程中,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486968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43368.1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湖南大学
IPC: G16C60/00 , G16C20/30 , G06F30/23 , G06F113/26 , G06F119/14 , G06F11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结构可靠性分析方法。受限于制造工艺的水平,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在制造过程中会产生孔隙,同时由于基体及纤维材料的特性存在随机偏差,结构在工作时所受应力也存在着不确定性,这导致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及工作时所受的应力呈现一定的随机性,如何在考虑材料孔隙率的前提下度量结构的可靠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发明首先建立了包含孔隙率、基体及纤维等材料参数的陶瓷基复合材料弹性常数计算模型,基于此进行有限元分析并获得结构应力的分布。本发明可在考虑多种材料参数偏差下评估纤维增强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可靠性,为后续的优化设计奠定基础。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