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壳型稀土配合物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62944A

    公开(公告)日:2009-02-11

    申请号:CN200810143282.5

    申请日:2008-09-25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稀土配合物长寿命发光纳米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核壳结构的稀土配合物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核壳型稀土配合物的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的特征为:壳成分为二氧化硅,内核材料为长寿命发光稀土铕或者铽配合物。其制备方法是将稀土配合物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包埋到核壳型的纳米颗粒中。提供了一种发光强度高、物理性质稳定的稀土配合物的纳米颗粒及其操作容易、能耗低的制备方法。

    核壳型稀土配合物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62944B

    公开(公告)日:2011-01-19

    申请号:CN200810143282.5

    申请日:2008-09-25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用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稀土配合物长寿命发光纳米材料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具有核壳结构的稀土配合物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核壳型稀土配合物的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的特征为:壳成分为二氧化硅,内核材料为长寿命发光稀土铕或者铽配合物。其制备方法是将稀土配合物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包埋到核壳型的纳米颗粒中。提供了一种发光强度高、物理性质稳定的稀土配合物的纳米颗粒及其操作容易、能耗低的制备方法。

    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法和DNA杂交的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65838A

    公开(公告)日:2010-03-10

    申请号:CN200910308402.7

    申请日:2009-10-16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法和DNA杂交的大肠埃希氏菌检测方法。根据大肠埃希氏菌DNA目标序列设计了捕获探针DNA 1 和识别探针DNA 2 ,捕获探针DNA 1 固定标记在玻璃片上;识别探针DNA 2 联接长寿命发光稀土铕配合物。当DNA 1 与DNA 2 串联时能够与目标DNA(即待测生物的DNA)发生碱基互补的杂交反应;构建了基于普通玻片表面两探针串联的DNA检测模型。将长寿命发光的稀土铕配合物作为识别探针DNA 2 的标记物,利用时间分辨荧光的方法能有效消除生物体系内源荧光和固体基质背景光的干扰。本发明检测方法用时短,反应结果直观、灵敏、准确,具有十分显著的优点。

    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纯化茶皂素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09759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628431.2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微生物絮凝剂絮凝纯化茶皂素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茶皂素粗提液与水混合,搅拌,静置,去除油脂,保留水溶液,与助凝剂溶液、微生物絮凝剂溶液混合进行絮凝,静置,保留上清液,完成对茶皂素的絮凝纯化。本发明方法,通过对茶皂素粗提液中的残油进行去除处理,可以提高后续絮凝纯化效果以及降低茶皂素产品中油脂含量,进而在助凝剂和微生物絮凝剂的共同作用下,可以通过优化絮凝过程,快速、大幅去除茶皂素粗提液中的其他杂质,并减少絮凝剂残留和毒性风险,由此获得收率高且纯度高的液态茶皂素产品。本发明方法还具有操作简单方便、安全、环保等优点,适合于大规模制备茶皂素,便于工业化应用。

    一种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的长寿命发光纳米生物探针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82491B

    公开(公告)日:2011-09-14

    申请号:CN200810143283.X

    申请日:2008-09-25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的长寿命发光纳米生物探针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制备了用于纳米探针制备的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设计合成玻璃芯片上的捕获探针DNA1、连接在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上的识别探针DNA2及病原微生物基因片段的目标探针DNA3,构建了类似三明治结构的检测模型。利用了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能有效消除生物体系内源荧光和背景信号的干扰,以及纳米技术的高灵敏性、稳定性与信号转换功能等优点,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稳定性好。

    一种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的长寿命发光纳米生物探针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82491A

    公开(公告)日:2009-03-11

    申请号:CN200810143283.X

    申请日:2008-09-25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的长寿命发光纳米生物探针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制备了用于纳米探针制备的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设计合成玻璃芯片上的捕获探针DNA1、连接在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上的识别探针DNA2及病原微生物基因片段的目标探针DNA3,构建了类似三明治结构的检测模型。利用了长寿命发光纳米颗粒能有效消除生物体系内源荧光和背景信号的干扰,以及纳米技术的高灵敏性、稳定性与信号转换功能等优点,本发明的检测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灵敏度和特异性高、稳定性好。

    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法和DNA杂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845486A

    公开(公告)日:2010-09-29

    申请号:CN200910227169.X

    申请日:2009-12-10

    Applicant: 湖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时间分辨荧光法和DNA杂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测方法。根据金黄色葡萄球菌DNA目标序列设计了捕获探针DNA1和识别探针DNA2,并构建了基于普通玻片表面两探针串联的DNA检测模型。将长寿命发光的稀土铕配合物作为识别探针DNA2的标记物,利用时间分辨荧光的方法能有效消除生物体系内源荧光和固体基质背景光的干扰。本发明通过严格控制杂交实验因素与洗涤条件等措施,经过大量、反复的实验研究,得到了该杂交体系的最佳检测条件,并获得了满意的特异性和灵敏度,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检验方法提供了科学系统的参考条件。本发明用时短,反应结果直观、灵敏、准确,具有十分显著的优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