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948348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210269426.8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梯式栽培下低农耗稻-稻-冬季作物多熟制栽培方法,属于作物栽培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起垄前施足基肥、起垄;(2)PE管材的前处理;(3)垄上铺设PE管材;(4)按季节顺序在年际间免耕栽培冬季作物、早稻、晚稻;(5)冬季作物、早稻、晚稻的播种与收获;(6)渗灌作业;(7)田间病虫害管理。本发明的优点是:(1)促进稻-稻-冬季作物三熟制周年生产的面积增加;(2)实现换茬期的低农耗;(3)投入成本少;(4)促进水肥耦合,按需按量为作物供给水和肥料,有效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5)减少冬闲田比例,有效提高了周年光热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41250B
公开(公告)日:2014-04-16
申请号:CN201310061492.0
申请日:2013-02-27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田工厂化作物栽培方法。为了解决现有栽培方法采用农业机械单打独斗的现状,动力利用效率不高、保养维护成本较高的问题,所述稻田工厂化作物栽培方法包括如下工序:1)土地田园化工序;2)行车选择;3)起垄或旋耕工序;4)插秧或直播工序;5)喷药工序;6)田间管理工序;7)收获工序。本发明的工厂化作物栽培方法通过一机多用,有效提高了机械的利用效率,大幅减少了劳动力投入,降低了农耗和提高了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141347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310064534.6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防治水稻螟虫和纵卷叶螟方法。为了解决现有的水稻防治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成本高、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土地田园化工序;2)行车选择;3)起垄或旋耕工序;4)插秧或直播工序;5)利用鸭防治底部0~0.5m的螟虫和纵卷叶螟;6)利用鸡防治顶部0.1~0.2m的螟虫和纵卷叶螟;7)田间管理工序;8)收获工序。本发明将鸡置于水稻植株上方运动,鸡可以有效的捕食位于水稻植株上方的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利用传统的稻鸭生态种养防治低位0.0~0.5m的害虫,形成立体的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螟虫和稻纵卷叶螟。
-
公开(公告)号:CN102550348B
公开(公告)日:2013-07-31
申请号:CN201110355211.3
申请日:2011-11-1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锲耕点直播栽培方法,属于水稻栽培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栽培方式下高产优质品种产量潜力难以发挥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土壤耕作;前茬收获后不翻耕、不灌水;在田面开挖多条沟,相邻两沟之间的行距为18-22cm,所述沟下窄上宽,呈倒三角形,深5-20cm,宽3-6cm,沟的两侧面相对水平面均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0°~70°;2)水稻种子前处理;3)施用基肥与点直播、浇水;4)田间管理。本发明用锲耕代替传统的犁耕减少耕作强度,降低对土壤的扰动,且节能、节省人力,用种量少,土壤蓄水量强、土壤系统稳定性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改善了根系生长环境,实现节本、增产、增效。
-
公开(公告)号:CN102550347B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申请号:CN201110354199.4
申请日:2011-11-10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锲耕移栽栽培方法,属于水稻栽培领域,为了解决现有栽培方式下高产优质品种产量潜力难以发挥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土壤耕作;前茬收获后不翻耕、不灌水;在田面开挖多条沟,相邻两沟之间的行距为20cm,所述沟下窄上宽,呈倒三角形,深5-20cm,宽3-6cm,沟的两侧面相对水平面均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为40°~70°;2)施用基肥与移栽秧苗、浇水;3)后续田间管理。本发明用锲耕代替传统的犁耕减少耕作强度,肥料集中施用于锲型沟底部,降低对土壤的扰动,且节能、节省人力,土壤蓄水量强、土壤系统稳定性高,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改善了根系生长环境,实现了节本、增产、增效。
-
公开(公告)号:CN102948348A
公开(公告)日:2013-03-06
申请号:CN201210269426.8
申请日:2012-07-31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梯式栽培下低农耗稻-稻-冬季作物多熟制栽培方法,属于作物栽培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稻田起垄前施足基肥、起垄;(2)PE管材的前处理;(3)垄上铺设PE管材;(4)按季节顺序在年际间免耕栽培冬季作物、早稻、晚稻;(5)冬季作物、早稻、晚稻的播种与收获;(6)渗灌作业;(7)田间病虫害管理。本发明的优点是:(1)促进稻-稻-冬季作物三熟制周年生产的面积增加;(2)实现换茬期的低农耗;(3)投入成本少;(4)促进水肥耦合,按需按量为作物供给水和肥料,有效提高水分和肥料利用率;(5)减少冬闲田比例,有效提高了周年光热资源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605239A
公开(公告)日:2005-04-13
申请号:CN200410046929.4
申请日:2004-11-12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IPC: A01G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苎麻打顶扦插繁殖与其低位分枝苗大田苗期培管的方法。在苎麻扦插繁殖时打顶,或按苎麻常规扦插方法育苗,在插条长出根系进行练苗时,剪去麻苗顶端,培育低位分枝苗,或在母本园麻株的基部叶片尚未脱落前,分段切取幼嫩的、带叶的茎段直接扦插育苗,待分枝形成后,去除其生长点,依靠二级分枝培育低位分枝扦插苗。将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深植于大田,结合中耕时培蔸,促使麻苗分枝的基部长出自身独立的根系,使麻苗的低位分枝成为新的植株。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增加新麻的基本苗数,促进根系与地下茎的生长,具有明显的高产、优质、高效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04770189B
公开(公告)日:2017-01-25
申请号:CN201510196890.2
申请日:2015-04-23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水稻田埂种植苎麻增加稻田害虫天敌的方法,该方法是在水稻田周围田埂上种植苎麻,品种为湘苎三号和中苎一号,种植部位为二龄及二龄以上苎麻的麻蔸,种植株距为35-50cm,水稻移栽后的第10-30天内种植苎麻,稻田按正常水平管理。经过两年田间试验证明,苎麻田埂分别增加了节肢动物物种和个体数量20%和17%;害虫天敌如蜘蛛、寄生蜂等物种和个体数量分别增加了14%和31%,对水稻害虫天敌种群的保存和发展有重大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03141347A
公开(公告)日:2013-06-12
申请号:CN201310064534.6
申请日:2013-03-01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60/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防治水稻螟虫和纵卷叶螟方法。为了解决现有的水稻防治水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成本高、效果不好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1)土地田园化工序;2)行车选择;3)起垄或旋耕工序;4)插秧或直播工序;5)利用鸭防治底部0~0.5m的螟虫和纵卷叶螟;6)利用鸡防治顶部0.1~0.2m的螟虫和纵卷叶螟;7)田间管理工序;8)收获工序。本发明将鸡置于水稻植株上方运动,鸡可以有效的捕食位于水稻植株上方的螟虫和稻纵卷叶螟,同时利用传统的稻鸭生态种养防治低位0.0~0.5m的害虫,形成立体的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的方法,可有效控制螟虫和稻纵卷叶螟。
-
公开(公告)号:CN102742490A
公开(公告)日:2012-10-24
申请号:CN201210216806.5
申请日:2012-06-28
Applicant: 湖南农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水稻梯式栽培下旱作渗灌栽培方法,包括以下实施步骤:(1)稻田起垄前施足基肥、起垄;(2)PE管或PVC管的前处理;(3)垄顶铺设PE管或PVC管;(4)垄坡上梯式移栽秧苗;(5)每隔2-10天进行一次渗灌作业;(6)田间病虫草害的管理;(7)成熟后适时收获。本发明的优点是:(1)大幅度节水;(2)PE管或PVC管的廉价、耐用,投入成本少;(3)实现了水肥耦合,提高了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4)需水减少,少免耕种植,减少换茬期农耗,(4)大幅提高了水稻产量。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