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在线热处理的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20380B

    公开(公告)日:2020-01-14

    申请号:CN201710407026.1

    申请日:2017-06-02

    Inventor: 郭超 林峰 马旭龙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打印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在线热处理的增材制造装置,包括成形室,内部具有预设的低真空度,且其上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等离子体发生器,连通于成形室,用于产生电子束对成形室内的粉末层扫描预热;激光发生器,安装在成形室上且位于气体入口的一侧,用于产生激光束来熔化所述粉末层;控制器,连接于等离子体发生器以及激光发生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在线热处理的增材制造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电子束对粉末层扫描预热,不需要高真空环境,只需低真空度即可使用,使加工过程应力低,零件加工完成后无需额外进行热处理,保证了加工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采用激光发生器产生的激光束对粉末层进行熔化,精确地熔化截面。

    增材制造缺陷检测方法及增材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990114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1710418485.X

    申请日:2017-06-06

    Inventor: 马旭龙 林峰 郭超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增材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缺陷检测方法,包括:至少在预热和/或熔化阶段,通过图像拍摄装置获取可见光图像和/或红外线图像,并通过电子成像装置获取电子成像图像;将可见光图像和/或红外线图像与电子成像图像单独或融合后与标准图像进行对比,在存在差异时,确定预热和/或熔化阶段存在缺陷。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装置,包括成形室、图像拍摄装置以及电子成像装置。本发明通过图像拍摄装置获取可见光图像和/或红外线图像,并通过电子成像装置获取电子成像图像,并单独或融合后与标准图像对比,能够根据对比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缺陷,检测准确且不易造成误检或漏检,且避免了现有缺陷检测存在的缺陷检测滞后的问题。

    可在线热处理的增材制造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020380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710407026.1

    申请日:2017-06-02

    Inventor: 郭超 林峰 马旭龙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打印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在线热处理的增材制造装置,包括成形室,内部具有预设的低真空度,且其上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等离子体发生器,连通于成形室,用于产生电子束对成形室内的粉末层扫描预热;激光发生器,安装在成形室上且位于气体入口的一侧,用于产生激光束来熔化所述粉末层;控制器,连接于等离子体发生器以及激光发生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可在线热处理的增材制造方法。采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电子束对粉末层扫描预热,不需要高真空环境,只需低真空度即可使用,使加工过程应力低,零件加工完成后无需额外进行热处理,保证了加工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采用激光发生器产生的激光束对粉末层进行熔化,精确地熔化截面。

    增材制造装置
    5.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06794757U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20649063.9

    申请日:2017-06-06

    Inventor: 马旭龙 林峰 郭超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增材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增材制造装置,包括成形室,安装在成形室内部或外部的图像拍摄装置,安装在成形室内部或外部的电子成像装置,以及连接于所述图像拍摄装置和电子成像装置的控制装置,所述图像拍摄装置用于在预热和/或熔化阶段获取可见光图像和/或红外线图像,所述电子成像装置用于在预热和/或熔化阶段获取电子成像图像。本实用新型通过图像拍摄装置获取可见光图像和/或红外线图像,并通过电子成像装置获取电子成像图像,并单独或融合后与标准图像对比,能够根据对比结果判断是否存在缺陷,检测准确且不易造成误检或漏检,且避免了现有缺陷检测存在的缺陷检测滞后的问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可在线热处理的增材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6794756U

    公开(公告)日:2017-12-26

    申请号:CN201720631217.1

    申请日:2017-06-02

    Inventor: 郭超 林峰 马旭龙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3D打印领域,公开了一种可在线热处理的增材制造装置,包括成形室,内部具有预设的低真空度,且其上设有气体入口和气体出口;等离子体发生器,连通于成形室,用于产生电子束对成形室内的粉末层扫描预热;激光发生器,安装在成形室上且位于气体入口的一侧,用于产生激光束来熔化所述粉末层;控制器,连接于等离子体发生器以及激光发生器。本实用新型采用等离子体发生器产生的电子束对粉末层扫描预热,不需要高真空环境,只需低真空度即可使用,使加工过程应力低,零件加工完成后无需额外进行热处理,保证了加工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采用激光发生器产生的激光束对粉末层进行熔化,精确地熔化截面。(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一种电子束光学系统及增材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39220B

    公开(公告)日:2019-05-03

    申请号:CN201710388114.1

    申请日:2017-05-27

    Inventor: 林峰 郭超 马旭龙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束光学系统,包括均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束通孔且束通孔依次连通设置的聚焦系统、正偏转系统、负偏转系统以及偏转系统,正偏转系统的束通孔与负偏转系统的束通孔交错设置,所述电子束经聚焦系统射入,并依次经正偏转系统、负偏转系统以及偏转系统射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电子束光学系统的增材制造装置。通过在聚焦系统与偏转系统之间设置正偏转系统和负偏转系统,该正偏转系统和负偏转系统的束通孔交错设置,使得电子束通过的通道不是笔直贯通的,而是弯折的,进而在产生金属蒸汽时,金属蒸汽通过弯折通道后的量大大减少,有效地保护了阴极。

    一种电子束光学系统及增材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039220A

    公开(公告)日:2017-08-11

    申请号:CN201710388114.1

    申请日:2017-05-27

    Inventor: 林峰 郭超 马旭龙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3D打印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子束光学系统,包括均设有供电子束通过的束通孔且束通孔依次连通设置的聚焦系统、正偏转系统、负偏转系统以及偏转系统,正偏转系统的束通孔与负偏转系统的束通孔交错设置,所述电子束经聚焦系统射入,并依次经正偏转系统、负偏转系统以及偏转系统射出。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具有电子束光学系统的增材制造装置。通过在聚焦系统与偏转系统之间设置正偏转系统和负偏转系统,该正偏转系统和负偏转系统的束通孔交错设置,使得电子束通过的通道不是笔直贯通的,而是弯折的,进而在产生金属蒸汽时,金属蒸汽通过弯折通道后的量大大减少,有效地保护了阴极。

    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及其锻造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0976733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311325.0

    申请日:2019-12-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轮毂的直锻模具及其锻造工艺,该轮毂的直锻模具包括上模,其上设有上型面;下模,其位于上模下方,其上设有下型面;侧模,多个侧模沿下模的周向设置,侧模上设有圆弧形的分侧型面;第一驱动装置,与侧模一一对应连接,能够驱动侧模沿下模的径向方向往复运动,且能够驱动侧模与下模贴合;锁模套,呈环形,用于在合模时将多个侧模和下模锁紧;合模时,多个侧模的分侧型面依次相连,并构成圆形的侧型面,上型面、下型面以及侧型面构成轮毂的型腔。通过侧模成形出轮毂的侧型腔,当锻造结束后,侧模均通过第一驱动装置远离下模,轮毂可顺利的从下模脱模,实现轮毂的直接锻造生产。

    具有实时原位检测功能的增材制造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092508A

    公开(公告)日:2021-07-09

    申请号:CN202110378288.6

    申请日:2019-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实时原位检测功能的增材制造装置,增材制造装置利用二次电子逐层检测成形件质量,其中,增材制造装置包括:成形区域、电子束发射聚焦扫描装置、二次电子采集装置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束发射聚焦扫描装置对所述成形区域进行扫描,同时控制所述二次电子采集装置采集电子束扫描过程中的二次电子信号和电子束偏转信号,并对信号进行数据处理生成图像、分析成形质量和进行工艺反馈控制。本发明实施例的增材制造装置可以实时对电子束选区熔化熔融层和粉末床质量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识别缺陷并进行修复,提高电子束选区熔化工艺的良品率和有效避免打印异常造成的材料和时间的浪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