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8112042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062525.1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聚合物基原位固化电池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和评价装置,安全性评价方法包括:获取电池单体中待测物,待测物包括极片和/或活性材料;配置含有固态电解质单体的固态电解质前体液;将待测物与固态电解质前体液混合后,引发固态电解质前体液中固态电解质单体发生聚合反应形成固态电解质,固化得到测试样品;对测试样品进行热特性测试得到热特性参数,根据热特性参数分析评价聚合物基原位固化电池材料的安全性。本申请通过原位聚合形成固态电解质,复现测试样品中待测物与电解质的真实接触状态,实现准确、高效的安全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8112041A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410059244.0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IPC: G01N25/2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全固态电池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方法以及评价装置,安全性评价方法包括:获取电池单体的活性材料和固态电解质;由活性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制备分层测试样品和/或混合测试样品;混合测试样品由活性材料和固态电解质均匀混合后压制形成;分层测试样品由活性材料层和固态电解质层压制形成,活性材料层由活性材料压制形成,固态电解质层由固态电解质压制形成;对分层测试样品和/或混合测试样品进行热特性测试得到热特性参数,根据热特性参数分析评价全固态电池材料的安全性。本申请反映了全固态电池内部材料之间实际的固‑固接触状态,评价结果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123961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010097767.6
申请日:2020-02-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R31/385 , G01R1/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安全性测试装置、系统及方法。电池安全性测试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测试电池、第二测试电池、加热装置、控制装置和第一温度采集装置。壳体定义一容纳空间;第一测试电池设置于容纳空间;第二测试电池设置于容纳空间,第一测试电池和第二测试电池的内部材料均与待测试电池的内部材料相同,第一测试电池和第二测试电池的能量之和小于待测试电池的能量;加热装置设置于容纳空间,且夹设于第一测试电池和第二测试电池之间;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信号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第一温度采集装置设置于第一测试电池和/或第二测试电池,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安全性测试装置进行电池安全性测试过程中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67418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568575.3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10/056 , H01M10/052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态电解质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固态电解质膜包括骨架膜、固态电解质和框体,所述固态电解质填充于所述骨架膜中,所述框体围设于所述骨架膜的边缘。本申请提供的固态电解质膜主要由骨架膜、固态电解质和框体三部分组成,框体围设在电解质膜主体的边缘,起到固定和密封的作用,增强了电解质膜的阻隔性能,有利于改善电池的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98361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9
申请号:CN202410685952.5
申请日:2024-05-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50/40 , H01M50/403 , H01M10/0525 , H01M50/48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隔膜及其制备方法、锂离子电池,所述复合隔膜包括基膜和电解质层,所述电解质层设于所述基膜的至少一侧,其中,所述电解质层的透气值不小于100s/mL。本申请提供的复合隔膜对锂离子电池中的过渡金属离子(如锰离子、镍离子等)的溶出具有阻挡锚定的作用,能够有效阻挡锂离子电池中的过渡金属的溶出和气体串扰,有利于改善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5569340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212281.8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A62C35/02 , A62C35/68 , A62C3/16 , H01M50/38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灭火装置,其包括下壳体、上壳体以及封堵件,下壳体用于安装在电芯上,下壳体具有用于与电芯的内部连通的第一腔室;上壳体设置于下壳体的上方,上壳体具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的腔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通道;封堵件设置于第二腔室内,封堵件上设置流通孔,第二腔室内位于封堵件上方的空腔用于容纳灭火剂;封堵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封堵件被配置为在第二腔室内运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处于第一状态时,封堵件贴合于第二腔室的腔壁,封堵件封堵通道,且第二腔室的腔壁封堵流通孔,当处于第二状态时,封堵件和第二腔室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灭火剂能够依次经过流通孔、通道、第一腔室流出。
-
公开(公告)号:CN111239616A
公开(公告)日:2020-06-05
申请号:CN202010097767.6
申请日:2020-02-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R31/385 , G01R1/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安全性测试装置、系统及方法。电池安全性测试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测试电池、第二测试电池、加热装置、控制装置和第一温度采集装置。壳体定义一容纳空间;第一测试电池设置于容纳空间;第二测试电池设置于容纳空间,第一测试电池和第二测试电池的内部材料均与待测试电池的内部材料相同,第一测试电池和第二测试电池的能量之和小于待测试电池的能量;加热装置设置于容纳空间,且夹设于第一测试电池和第二测试电池之间;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信号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第一温度采集装置设置于第一测试电池和/或第二测试电池,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安全性测试装置进行电池安全性测试过程中安全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218740010U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22590654.7
申请日:2022-09-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A62C35/02 , A62C35/68 , A62C3/16 , H01M50/383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灭火装置,其包括下壳体、上壳体以及封堵件,下壳体用于安装在电芯上,下壳体具有用于与电芯的内部连通的第一腔室;上壳体设置于下壳体的上方,上壳体具有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的腔壁上设置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通道;封堵件设置于第二腔室内,封堵件上设置流通孔,第二腔室内位于封堵件上方的空腔用于容纳灭火剂;封堵件具有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封堵件被配置为在第二腔室内运动,以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当处于第一状态时,封堵件贴合于第二腔室的腔壁,封堵件封堵通道,且第二腔室的腔壁封堵流通孔,当处于第二状态时,封堵件和第二腔室的腔壁之间具有间隙,灭火剂能够依次经过流通孔、通道、第一腔室流出。
-
公开(公告)号:CN212391582U
公开(公告)日:2021-01-22
申请号:CN202020177763.4
申请日:2020-02-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R31/385 , G01R1/04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池安全性测试装置、系统及电池热失控扩散测试系统。电池安全性测试装置包括壳体、第一测试电池、第二测试电池、加热装置、控制装置和第一温度采集装置。壳体定义一容纳空间;第一测试电池和第二测试电池设置于容纳空间,第一测试电池和第二测试电池的内部材料均与待测试电池的内部材料相同,第一测试电池和第二测试电池的能量之和小于待测试电池的能量;加热装置设置于容纳空间,且夹设于第一测试电池和第二测试电池之间;控制装置与加热装置信号连接,用于控制加热装置工作;第一温度采集装置设置于第一测试电池和/或第二测试电池,与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本申请提供的电池安全性测试装置进行电池安全性测试过程中安全性高。(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号:CN218769950U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22479057.7
申请日:2022-09-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H01M50/317 , H01M50/103 , H01M50/124 , H01M50/136 , H01M50/14 , H01M50/15 , H01M50/16 , H01M10/04 , H01M10/058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池。电池包括电池外壳、电极组件、阀口塞和限位结构,电池外壳包括壳体以及分别连接于壳体的上端盖和下端盖,壳体、上端盖和下端盖围设形成容纳腔,上端盖上贯通设置有泄压孔,电极组件设置在容纳腔中,阀口塞安装于泄压孔中,阀口塞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从泄压孔中脱出,限位结构设置于电池外壳内部,用于固定电极组件。通过泄压孔与阀口塞配合,以使电池正常使用时,泄压孔被阀口塞封堵,当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若电池外壳内部发生胀气且内部气压过大时,阀口塞在气体压力的作用下能够被顶起,并从泄压孔中脱出,电池定向泄压排气,避免电池爆炸。通过限位结构固定电极组件,以免由于晃动导致电池极耳折断或其他安全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