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控的矩形通道内原位生成液滴的微流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83031B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210933493.9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控的矩形通道内原位生成液滴的微流控装置,所述微流控装置包括主通道和喉道,所述主通道为长方体,所述喉道为长方体;所述喉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均连通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围成的空间的深度D、所述主通道围成的空间的宽度Wp、所述喉道围成的空间的深度d和所述喉道围成的空间的宽度Wt满足公式(1)。所述微流控装置中充满被驱替相,驱替相驱替被驱替相时,当驱替过程的毛管数满足小于公式(2)中的临界毛管数时,可使得被驱替相在驱替相中原位生成被驱替相液滴。

    一种基于水力特性分析的剩余油表征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07659B

    公开(公告)日:2024-12-24

    申请号:CN202211549259.2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水力特性分析的剩余油表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确定目标地层,获取所述目标地层的岩心,对所述岩心进行驱替实验,获取驱替实验最终时刻的所述岩心的油相和水相的数字化图像;获取所述剩余油的油团的比表面积α,单位为m‑1;获取所述剩余油的油团的水‑油接触面积β,量纲为1;获取所述剩余油的油团的水‑油通道数γ,单位为个。本申请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识别和提取岩心驱替实验最终时刻的油水两相分布,充分考虑微观剩余油的水力特性和启动条件,基于能综合性表征微观剩余油团水力特性的三个参数将微观剩余油表征为五类。该方法注重油水连通特性对剩余油启动影响,形成的表征标准可作为指导油田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开采的科学指导依据。

    一种可控的矩形通道内原位生成液滴的微流控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83031A

    公开(公告)日:2022-11-04

    申请号:CN202210933493.9

    申请日:2022-08-0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可控的矩形通道内原位生成液滴的微流控装置,所述微流控装置包括主通道和喉道,所述主通道为长方体,所述喉道为长方体;所述喉道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均连通有主通道;所述主通道围成的空间的深度D、所述主通道围成的空间的宽度Wp、所述喉道围成的空间的深度d和所述喉道围成的空间的宽度Wt满足公式(1)。所述微流控装置中充满被驱替相,驱替相驱替被驱替相时,当驱替过程的毛管数满足小于公式(2)中的临界毛管数时,可使得被驱替相在驱替相中原位生成被驱替相液滴。

    一种基于水力特性分析的剩余油表征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807659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211549259.2

    申请日:2022-12-0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基于水力特性分析的剩余油表征方法及其应用,包括:确定目标地层,获取所述目标地层的岩心,对所述岩心进行驱替实验,获取驱替实验最终时刻的所述岩心的油相和水相的数字化图像;获取所述剩余油的油团的比表面积α,单位为m‑1;获取所述剩余油的油团的水‑油接触面积β,量纲为1;获取所述剩余油的油团的水‑油通道数γ,单位为个。本申请利用图像处理技术识别和提取岩心驱替实验最终时刻的油水两相分布,充分考虑微观剩余油的水力特性和启动条件,基于能综合性表征微观剩余油团水力特性的三个参数将微观剩余油表征为五类。该方法注重油水连通特性对剩余油启动影响,形成的表征标准可作为指导油田高含水阶段剩余油开采的科学指导依据。

    一种对多孔介质的孔隙空间进行孔喉分割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5205312A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210880026.4

    申请日:2022-07-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一种对多孔介质的孔隙空间进行孔喉分割的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获取数字岩心二值化图像并去除异常体素点;采用分水岭算法确定孔和喉的中心位置;基于局部孔隙结构的流动阻力特性确定孔隙空间中体素点的归属;根据组成单个孔、喉的体素点计算其几何参数。本发明完全基于局部孔隙结构的流动阻力实现孔‑喉分割,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且不包含任何可调参数,克服了现有方法的不足。本申请抽取的孔隙网络能可靠、准确地预测多孔介质单相、两相流动规律,对揭示孔尺度流动机理、指导油气藏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申请可捕捉孔、喉间渐缩‑渐扩的孔隙结构特征,为研究多孔介质中渐变结构对于流动的影响奠定基础。

    一种实现高倍水驱岩心微观剩余油动态表征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51511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310060435.4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实现高倍水驱岩心微观剩余油动态表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根据驱替过程中获得的不同驱替时刻的岩心微观分布图像,采用图像处理方法重建孔隙空间分布和两相流体分布的数字化图像;以驱替初始时刻的孔隙空间为基准,计算孔隙结构局部尺寸,根据岩心孔隙尺寸变化的最大局部区域的导数确定不同孔隙区域临界截面,对岩心微观结构进行孔隙区域划分;在划分的局部孔隙区域内统计分析不同驱替时刻岩心微观性质与流体分布的动态变化特征,实现岩心微观驱替动态表征。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孔隙区域划分方法可以将岩心复杂的微观孔隙结构分解为多个孔隙区域,能够从局部结构出发直接量化表征驱替岩心微观性质与内部流体特征的动态响应。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