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413312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112916.0
申请日:2022-01-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跨季节分级蓄热的复合热源柔性清洁供热方法与系统,由土壤源分级蓄热系统、太阳能系统、超高效热泵、室内末端及管路系统组成,其中土壤源蓄热分为内圈高温区、中圈中温区和外圈低温区三部分,非采暖期可分别接受来自工业企业的高温、中温和低温余热源进行蓄热,太阳能可对中温区蓄热。采暖期高温区蓄热及高温余热源可联合对室内高温末端供暖;中温区蓄热及中温余热源可联合对中温末端供暖;低温区蓄热及低温余热源可联合对低温末端供暖;热泵机组可吸收低温区蓄热及低温余热源制热并对高、中温末端供暖;太阳能可直接对中温末端供暖。该专利可实现基于工业余热及太阳能的清洁能源跨季节供热,与传统供热方式相比可节能80%~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1396155B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010215360.9
申请日:2020-03-24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Inventor: 李先庭 , 吕俊复 , 朱建文 , 张茂勇 , 刘青 , 石文星 , 王宝龙 , 陈炜 , 崔梦迪 , 韦发林 , 张海鹏 , 赵健飞 , 岑俊平 , 熊烽 , 刘士刚 , 韩志刚 , 倪文岗 , 王纯山 , 晁免昌 , 姜培朋
Abstract: 中压阀参调的引射自平衡式高压供汽全负荷热电解耦方法,属于热电联产与集中供热技术领域。针对热电厂大量高压供汽与大范围调节电负荷的矛盾,设置高压引射解耦装置,其中驱动蒸汽进口与新蒸汽管相连,低压蒸汽进口与高压缸排汽管相连,引射排汽出口与锅炉再热器进口的冷再管相连,锅炉再热器出口热再管设置抽汽口以抽出所需高压力蒸汽,设置再热器旁路并分别与冷再管和热再抽气管相连,中联门前设置中压减压阀。控制方法:热再管外供抽汽量与引射器驱动蒸汽量加减温水量之和相等;再热器旁路流量与引射减温器的减温水量相同;中压减压阀提高热再及高排压力以调节引射比;则机炉可自动实现换热及受力平衡,实现大范围高压供汽及全负荷热电解耦。
-
公开(公告)号:CN114413312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112916.0
申请日:2022-01-3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跨季节分级蓄热的复合热源柔性清洁供热方法与系统,由土壤源分级蓄热系统、太阳能系统、超高效热泵、室内末端及管路系统组成,其中土壤源蓄热分为内圈高温区、中圈中温区和外圈低温区三部分,非采暖期可分别接受来自工业企业的高温、中温和低温余热源进行蓄热,太阳能可对中温区蓄热。采暖期高温区蓄热及高温余热源可联合对室内高温末端供暖;中温区蓄热及中温余热源可联合对中温末端供暖;低温区蓄热及低温余热源可联合对低温末端供暖;热泵机组可吸收低温区蓄热及低温余热源制热并对高、中温末端供暖;太阳能可直接对中温末端供暖。该专利可实现基于工业余热及太阳能的清洁能源跨季节供热,与传统供热方式相比可节能80%~90%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1914322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7
申请号:CN202411413595.3
申请日:2024-10-1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C02F1/06 , C02F1/20 , F22B1/28 , F22B1/18 , F25B30/02 , F28D21/00 , F28F27/00 , C01B7/09 , C02F101/12
Abstract: 一种碳中和能源动力体系驱动的海水浓缩提溴工艺系统,属于盐化工及新能源技术领域。本专利通过采用多种全新余热深度回收工艺方法和专用设备,最大程度回收包括提溴蒸馏段高温废液余热在内的全厂各工艺段的余热资源并用于工艺加热,大幅降低外接热源的负荷需求70%~90%;并通过硫磺焚烧炉的高温SO2烟气余热锅炉制蒸汽、提溴蒸馏塔排出的溴蒸汽采用高温冷凝余热热泵制蒸汽、基于光伏和风电等新能源发电进行电加热及锅炉制蒸汽等方式,承担提溴蒸馏塔的加热蒸汽供应、液氯气化热源需求,完全替代原有锅炉制蒸汽及其化石燃料消耗,从而原有锅炉转为应急备用热源,实现碳中和能源动力体系驱动海水浓缩提溴工艺,并显著降低能源运行费用。
-
公开(公告)号:CN114111076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323706.8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模块化非共沸工质接力蒸发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模块化非共沸工质接力蒸发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和多个蒸发压缩模块,蒸发压缩模块包括回热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压缩机。本发明通过利用非共沸工质在不同压力下蒸发实现蒸发器侧热源流体温度接力降温,同时实现蒸发侧热源流体温变较大工况下蒸发压器侧制冷剂与热源流体换热以及冷凝器侧制冷剂与热源流体换热的温度匹配;利用模块化结构,通过控制各蒸发压缩模块的运行数量,进而实现热源流体温变的灵活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4111076A
公开(公告)日:2022-03-01
申请号:CN202111323706.8
申请日:2021-11-0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制冷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模块化非共沸工质接力蒸发制冷系统及其控制方法,该模块化非共沸工质接力蒸发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和多个蒸发压缩模块,蒸发压缩模块包括回热器、节流装置、蒸发器和压缩机。本发明通过利用非共沸工质在不同压力下蒸发实现蒸发器侧热源流体温度接力降温,同时实现蒸发侧热源流体温变较大工况下蒸发压器侧制冷剂与热源流体换热以及冷凝器侧制冷剂与热源流体换热的温度匹配;利用模块化结构,通过控制各蒸发压缩模块的运行数量,进而实现热源流体温变的灵活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9075355A
公开(公告)日:2024-12-06
申请号:CN202411319245.0
申请日:2024-09-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IPC: B01D3/42 , B01D3/06 , B01D53/50 , B01D53/78 , B01D53/96 , F25B30/04 , F22B3/04 , F23J15/06 , F28F27/00
Abstract: 脱硫浆液闪蒸深度热回收的真空度微压差控制方法及装置,属于燃煤锅炉及窑炉余热供热技术领域。该系统针对采用脱硫浆液闪蒸进行锅炉烟气余热回收时,因放热凝结会逸出较多SO2等不凝气体,且真空系统容积相对较大,导致采用常规抽真空装置难以维持高真空度的难题,增加一级专用的微压差真空泵,将末级加热器的凝结水液面上的不凝气体抽出,并送往上一级闪蒸罐配套的前置加热器;在加热器内部或外部设置碱液喷淋装置,吸收并脱除SO2等成份以降低分气压及不凝气体总量,采用微压差真空泵、常规真空泵即可稳定的维持各级闪蒸罐所需的真空度,大幅降低末级闪蒸罐的浓缩浆液出口温度,为大幅降低排烟温度、大幅提高余热回收量创造最佳运行条件。
-
公开(公告)号:CN116044532A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211350435.X
申请日:2022-10-31
Applicant: 清华大学 , 北京清大天工能源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Abstract: 基于LNG气化㶲驱动的甚低温多效余热发电供冷系统,属于液化天然气气化及余热发电技术领域。该系统包括液化天然气(LNG)气化子系统、工业余热水冷却子系统、一级水蒸气余热发电模块、二级有机朗肯低温余热发电模块、三级有机朗肯甚低温余热发电模块、四级燃气低温余压发电模块、余能供冷模块。其中,工业余热水作为第一级发电的新蒸汽热源和后三级发电的再热热源,剩余冷负荷由冷却塔承担;LNG低温冷却能力作为第三级发电乏气的冷源,而其气化后的高压做功能力作为第四级发电的驱动能源;第三级、第二级工质冷凝液分别作为第二级、第一级发电乏气的冷源,第一级工质冷凝液优先作为供冷冷源。该专利可最充分开发LNG气化做功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1678268A
公开(公告)日:2020-09-18
申请号:CN202010568265.7
申请日:2020-06-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蒸气压缩式热泵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双自复叠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该双自复叠准二级压缩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闪发器、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本发明有效提高蒸发压力,减小压缩机运行压比,提高热泵系统能效;主动调节系统补气流量和蒸发器中高沸点组分的浓度,使热泵系统的制热量可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同时使蒸发器中工质的温度滑移适应外界流体温变的变化,改善工质与外流体换热的匹配程度,减小换热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1077098A
公开(公告)日:2020-04-28
申请号:CN201911309156.7
申请日:2019-12-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21/3504 , G01N21/3577 , G01N21/41 , F25B49/02 , F25B4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二元或三元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系统,其中,二元或三元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包括:获取混合制冷剂的光折射率、红外光谱和密度中任意一种或两种物理特征对应的第一组物理数据,混合制冷剂由两种或三种单一工质制冷剂组成;获取当前混合制冷剂的温度、压力;获取该温度下每一个单一工质制冷剂对应目标物理特征的第二组物理数据;根据第一组物理数据和第二组物理数据,确定混合制冷剂各组分浓度。该混合制冷剂浓度检测方法实现了对混合制冷剂浓度的实时监测,监测方法简单,提高了混合制冷剂浓度的准确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