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499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688733.9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16C60/00 , G16C20/70 , G06F18/241 , G06F18/21 , G06F18/15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以及材料识别方法。其中,方法包括:可穿戴设备主体以及安装于所述主体上的至少一个摩擦电信号获取模块;与所述摩擦电信号获取模块相连接的信号传输模块,用于传输所述摩擦电信号获取模块获取的摩擦电信号;处理器,与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相连接,用于获取所述摩擦电信号;根据所述摩擦电信号,确定材料识别结果,其中,所述材料识别结果是通过对所述摩擦电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得到目标特征数据;基于材料识别模型预先学习到的材料种类与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对所述目标特征数据进行材料识别得到的材料识别结果。根据本申请实施例,能够实现对不同物质的快速、准确的识别和分类。
-
公开(公告)号:CN117227283A
公开(公告)日:2023-12-15
申请号:CN202311152983.6
申请日:2023-09-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B32B27/12 , D04H1/728 , D04H1/4374 , D04H1/4382 , D04H1/44 , G01V3/00 , B32B27/40 , B32B27/02 , B32B27/06 , B32B27/30 , B32B9/02 , B32B9/04 , B32B27/08 , B32B33/00 , B32B37/00 , B32B37/06 , B32B37/10 , B32B38/00 , D01F6/32 , D01F6/14 , D01F4/02
Abstract: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柔性传感膜及其制备方法、可穿戴设备和识别方法,柔性传感膜包括传感层和传导层,传感层用于与待测材料接触并产生摩擦电信号,传感层包括传感纳米纤维,传感纳米纤维相互交叠形成多个第一孔隙;传导层设置于传感层的一侧并用于传输摩擦电信号,传导层包括纳米纤维支架和导电层,纳米纤维支架具有多个第二孔隙,导电层承载在纳米纤维支架上并与传感层连接,至少部分第一孔隙与至少部分第二孔隙连通。本申请提出的柔性传感膜透气透湿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13185972B
公开(公告)日:2022-06-17
申请号:CN202110317383.5
申请日:2021-03-2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模式发光碳点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多模式发光碳点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蚕丝蛋白、强碱和水以质量比为1:(0.1~10):(10~500)的比例混合形成混合溶液;将所述混合溶液置于微波反应器内进行微波反应,微波功率为100W~1000W,反应时间为0.5min~10min;以及将所述微波反应后的产物进行提纯和干燥。
-
公开(公告)号:CN113903870A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111055056.3
申请日:2021-09-0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膜及其制造方法和电子器件,该复合膜包括功能层,所述功能层包括基质和层状材料,至少部分所述层状材料间隔分散于所述基质中,且能够剥离以使所述层状材料相互接触并形成连续区域;其中,所述基质包括绝缘基质,所述层状材料包括导电层状材料;和/或,所述基质包括绝热基质,所述层状材料包括导热层状材料。该复合膜能够根据需求制造各种图案,且制造过程简单,无需使用高毒溶剂。
-
公开(公告)号:CN107082418B
公开(公告)日:2019-09-20
申请号:CN201710386735.6
申请日:2017-05-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C01B32/18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矿石为模板的石墨烯泡沫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煅烧后的矿石模板上催化裂解碳前驱体气体,形成连续的三维石墨烯宏观体,后续刻蚀掉模板,得到高孔隙率三维石墨烯泡沫。本发明以富足的矿石原料为模板制备石墨烯泡沫的方法,具有原料富足、操作简单、模板易去除、结构易于调控、所得石墨烯泡沫孔隙率高、孔径分布多层次的特点。该石墨烯泡沫是具有优异导电/导热性的二维石墨烯通过无缝连接而形成的具有高孔隙率的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石墨烯宏观体,具有低密度、高比表面积、和优异导热/导电性的优点,为石墨烯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05841601B
公开(公告)日:2019-04-23
申请号:CN201610264707.2
申请日:2016-04-26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B7/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织物的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及制备方法,以织物为原材料;经过惰性气氛或惰性气体为主的气氛下的高温热处理过程得到保持原织物结构并且具有柔性及导电性的碳化织物;在碳化织物的两端连接导线或集成无线发射接收模块;使用弹性聚合物进行封装得到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本发明所提供的基于织物的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可以通过直接贴于皮肤或附着在衣物或其他可穿戴配件上实现人体关节运动、脉搏、微表情、呼吸、发声或声频的可穿戴式检测。该柔性可穿戴应变传感器及其生产工艺流程具备绿色环保、制备简便、低成本、柔性好、应变检测范围宽、灵敏度高、响应时间短、循环稳定性、耐久性好等特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651694B
公开(公告)日:2018-12-28
申请号:CN201510888004.2
申请日:2015-12-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21/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实现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在基底表面光学可视化的方法。所述方法通过将表面含有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待测样品置于光学显微镜的载物台上或者直接置于放大镜下,向样品表面喷射水蒸气,使得基底表面的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在光学显微镜下清晰可见。此外,该方法还可以区分单层和多层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区域。本发明无需昂贵或者复杂的设备,操作简单,成本低,样品无需预处理,仅需水蒸气的辅助即可实现石墨烯等二维原子晶体材料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放大镜下甚至是肉眼下的直接观察与定位;水滴蒸发之后不会对样品表面产生任何污染,不会影响后续的操作和应用,因此可以反复操作,绿色环保,方便了石墨烯等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研究和相关器件的制作。
-
公开(公告)号:CN1090037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4
申请号:CN201810024362.2
申请日:2018-01-10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柔性同轴导线,包括:导电芯和包裹在所述导电芯外表面的静电纺膜,所述导电芯的材料为柔性导电材料,所述静电纺膜的材料为柔性高分子绝缘材料。且该柔性同轴导线的柔性好、电导率高,且具有外部绝缘、超柔、超轻的特点;且柔性同轴导线的稳定性和人体贴合性极佳,以静电纺膜作为绝缘层,还使其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与皮肤直接贴合,在可穿戴电子的集成方面,例如,个人医疗监测、人体运动检测、人机互动、虚拟现实娱乐技术等方面,表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158158B
公开(公告)日:2018-06-22
申请号:CN201510562918.X
申请日:2015-09-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PC: G01N21/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实现低维纳米材料的光学可视化的方法,通过将可升华/挥发的一种或多种标记物在纳米材料上沉积。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标记物置于容器中,于大气环境中加热标记物;将含有低维纳米材料的基底置于标记物上方,使标记物在纳米材料上沉积,取下基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即可。所述标记物为选自升华硫,有机金属化合物,无机铵盐,碳酰胺、过硫酸铵、石蜡或脂肪酸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提供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方法简单,适用性强、可控性强,低维纳米材料无需任何预处理,即可实现普通光学显微镜下纳米材料的定位,大大方便纳米材料的实验室研究和工业生产与应用;所采用的标记物能够被可控地去除,对纳米材料不造成污染和破坏,不影响其后续使用。
-
公开(公告)号:CN106580256A
公开(公告)日:2017-04-26
申请号:CN201611162115.6
申请日:2016-12-15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叠放的上柔性基材、上碳化纳米纤维膜、下碳化纳米纤维膜以及下柔性基材;其中,所述上碳化纳米纤维膜和下碳化纳米纤维膜之间设置两条向外延伸的引线。本发明具有超高的灵敏度和透光性,可用于人体微弱生理信号的实时监测,且该压力传感器采用天然生物质材料,制备工艺简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