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综合能源网的吸收式热泵外特性参数动态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597679B

    公开(公告)日:2021-06-22

    申请号:CN202010261434.2

    申请日:2020-04-0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综合能源网的吸收式热泵外特性参数动态计算方法,属于综合能源网数字仿真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分析了吸收式热泵的动态特性,通过响应时间快慢的对比,忽略了快过程的动态过程,将快过程的动态偏微分方程简化为了代数方程,灵活的运用了制冷剂的物性查表函数,减少了系统动态模型的偏微分方程的复杂度,避免了制冷剂物性参数的繁琐计算,使得模型不仅保留了吸收式热泵的外部动态特性,同时降低了系统动态建模偏微分方程数目,大大降低了计算时间,满足了综合能源系统动态仿真过程中计算实时性要求。因此本发明方法是一种很好的适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系统动态仿真的吸收式热泵的运行参数计算方法。

    基于风险评估的电力系统薄弱环节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426056A

    公开(公告)日:2013-12-04

    申请号:CN201310303983.1

    申请日:2013-07-18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风险评估的电力系统薄弱环节辨识方法,属于电力系统分析领域。该方法包括:获得电力系统元件的故障概率,电力系统未来负荷曲线,各元件状态以及电力系统各节点负荷大小;利用最小切负荷损失优化模型判断电力系统失效状态、确定在各元件采样状态下的各节点最优切负荷量;通过多次采样以及电力系统失效状态判断完成电力系统风险指标的计算;统计发电机与输变电设备故障对应的薄弱环节特征量,进而根据风险指标以及薄弱环节特征量计算各元件的5项元件薄弱辨识指标,最终对辨识指标数值的排序辨识发电机组与输变电设备的薄弱环节。利用本方法改善电力系统薄弱环节,预防电力系统大面积停电事故的发生,提高电力系统运行安全水平。

    一种蒸发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及蒸发器

    公开(公告)号:CN101539386B

    公开(公告)日:2011-01-05

    申请号:CN200910081174.4

    申请日:2009-04-03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蒸发器的汽液分离方法及蒸发器,其包括以下内容:1)在至少一组换热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一联箱,在两联箱内交错设置有若干可镶嵌入联箱内的漏液阻汽装置,将两联箱分隔为顺序连通的多个分液空间,漏液阻汽装置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当量主孔和若干个当量辅助孔;2)当分液空间内的积液较少时,主孔和辅助孔顶部形成的液膜可阻止汽体进入同侧下一级联箱的分液空间;3)当分液空间内的积液较多时,积液首先穿破主孔流出,而辅助孔继续由顶部形成的液膜封住;4)当分液空间内的积液层厚度增大,积液逐步穿破辅助孔,同时从主孔和辅助孔流出。本发明的蒸发器为采用上述汽液分离方法和漏液阻汽装置的蒸发器。本发明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蒸发器中排液量受到限制的问题。

    管内蒸发器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0491886C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710119262.X

    申请日:2007-07-1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管内蒸发器,属于热工设备技术领域。空气加热式管内蒸发器包括被蒸发液体蒸气出口(1)、翅片(2)、过热段(3)、集气排气口(5)、被蒸发液体进口(6)、蛇形换热段(9)、蛇形换热管(10)、分隔装置(11)等。蛇形换热管(10)一端是被蒸发液体蒸气出口(1)另一端封死,被分隔装置(11)分为过热段(3)和蛇形换热段(9),管内有多孔层;最上端蛇形管的排气口与集气排气管(4)连接位于过热段(3)分隔装置(11)的上方。未蒸发的余液返回至被蒸发液体进口(6)进行循环蒸发;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流体加热式管内蒸发器。本发明换热效能高,有利于高效蒸发过程的维持;加工简单,提高了蒸发器的工作效益和适应能力。

    分液式套管冷凝器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40119A

    公开(公告)日:2008-03-12

    申请号:CN200710118114.6

    申请日:2007-06-29

    Applicant: 清华大学

    Abstract: 分液式套管冷凝器,属于热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冷却水进口(1)、第1级联箱(2)、冷凝器进汽口(3)、最后一级联箱(5)、冷却水出口(6)、内管(12)等;内管(12)两端接有集水(汽)头(4);冷凝器进汽口(3)连接第1级联箱(2),再通过第一组换热套管(11)及其中每根两端的集水(汽)头(4)与第2级联箱(9)连接;第2级联箱(9)通过另一组换热套管(11)及其两端集水(汽)头(4)再与下一级联箱相通;…;直到最后一级联箱(5)。本发明有效减小凝结过程中液膜的厚度和不利的两相流型;增强膜状凝结换热效果,提高管内凝结换热系数;改善了性能,节省材料,加工简单,降低了冷凝器制作和运行成本的效果。

    一种抑制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颗粒水溶膨胀性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844381A

    公开(公告)日:2006-10-11

    申请号:CN200610011608.X

    申请日:2006-04-07

    Applicant: 清华大学

    Inventor: 王建龙 吴迪 胡俊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W10/1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抑制聚乙烯醇固定化微生物颗粒水溶膨胀性的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通过在PVA-H3BO3交联过程中引入(2%-6%)的SiO2,可有效地抑制固定化颗粒的水溶膨胀性;将得到的固定化微生物颗粒在Na2HPO4-KH2PO4缓冲溶液中浸泡2小时,可以进一步提高凝胶颗粒的机械强度。所述水浴加热温度为90-95℃,所述Na2HPO4-KH2PO4溶液的pH约为7。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可有效降低固定化微生物颗粒的水溶膨胀性、改善其机械强度和生物活性,延长使用寿命。利用该发明提出的固定化方法,包埋固定化活性污泥,制备出的固定化活性污泥颗粒可以用作BOD生物传感器快速测定仪的生物敏感元件。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