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开关传感器的公交汽车上下乘客数区域判别算法

    公开(公告)号:CN103198548A

    公开(公告)日:2013-07-10

    申请号:CN201310114703.2

    申请日:2013-04-03

    Inventor: 向怀坤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开关传感器的公交汽车上下乘客数区域判别算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开关传感器阵列,该开关传感器阵列包括m行、n列分布的开关传感器,m、n为正整数,如果开关传感器导通,则记数为0,如果开关传感器不导通,则记数为1;当乘客压到开关传感器阵列上时,通过开关传感器阵列得到一帧数据,该帧数据被保存为标准的栅格数据结构;获取数据;数据修订;多只脚型分离;基于区域法的脚型跟踪算法;输出结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开关传感器阵列的受压轮廓来判别上下车,提高了客流的统计精度。

    一种交通调查方法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944290B

    公开(公告)日:2012-06-06

    申请号:CN201010280917.3

    申请日:2010-0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交通调查,尤其涉及交通调查中的一种交通调查仪及交通调查方法。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交通调查仪,包括微处理单元、输入单元、GPS模块和GPRS模块,所述输入单元、GPS模块和GPRS模块分别与所述微处理单元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交通调查方法。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实现了可监控交通调查人员是否在调查地点准时调查,实现了可实时验证调查数据是否正确。

    一种车辆危险行驶行为的自动预警方法及自动预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696835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63943.7

    申请日:2019-10-11

    Inventor: 向怀坤 曾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危险行驶行为的自动预警方法及自动预警系统,本发明自动预警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车辆危险行驶行为的自动判别云模型;基于自动判别云模型,构建车辆危险行驶行为自动预测云模型-Elman神经网络;实时采集并存储车辆运动姿态数据;利用实测数据对自动预测云模型-Elman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得到满足精度要求的自动预警云模型-Elman神经网络;基于自动预警云模型-Elman神经网络进行自动预警。本发明能够对车辆的危险行驶行为进行准确的、快速的、可靠的分析和预判,实现对车辆危险行驶行为的主动预警,有效降低道路交通事故。

    一种基于平行电梯的行人过街管理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32911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410070977.0

    申请日:2014-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行人过街管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平行电梯的行人过街管理装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平行电梯的行人过街管理装置,包括交通信号灯、控制器、安装在行人过街口的轨道和平行电梯,其中,所述平行电梯设置在所述轨道上,所述平行电梯至少有二个并平行设置,所述交通信号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平行电梯连接。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交通信号灯将其红绿灯状态实时反馈到控制器,由控制器控制平行电梯,当红灯时,控制器控制平行电梯打开,行人进入,待满人或无人进入后,平行电梯关闭;绿灯时,控制器控制平行电梯滑向对面路口,实现行人过街管理,避免了闯红灯现象,安全性较高。

    一种车辆异常左转的判断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118435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410240619.X

    申请日:2014-05-3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异常左转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比较车辆在绕竖直方向角速度值gz是否大于23°/sec;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间隔600ms,车辆绕竖直方向角速度值的变化量△gz是否大于8.3°/sec,绕车对门方向角速度的变化值△gy是否大于0.0102°/sec,绕车头车尾方向角速度的变化值△gx是否大于0.048°/sec,沿车辆竖直方向的加速度的变化值△az是否大于0.058°/sec;当上述条件均满足时,则判断所述车辆为异常左转。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车辆异常左转的判断装置。有益效果是:通过比较车辆运行时的六轴加速度值和角加速度值是否超过车辆左转使车内人员不舒服时的门限值,从而判断车辆是否存在异常左转。

    一种基于DEM真三维地图及绿道的建模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279793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510738421.9

    申请日:2015-11-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DEM真三维地图及绿道的建模方法,包括:A、利用Bigemap地图截取器在BigeMap下载的地图上截取指定区域的遥感底图;B、对截取指定区域的底图的要素进行矢量化;C、在DEM中对指定区域矢量化的底图进行高程数据赋值且进行高程划分;D、根据赋值高程数据的底图在MapGIS、3DMAX分别制作三维模型;E、在MapGIS中将MapGIS三维模型和3DMAX三维模型进行融合并进行材质黏贴;F、对黏贴材质后的三维模型进行空间分析和属性查询。实现生态、游憩及文化等功能有机结合,建立慢行交通体系;将基于GIS的真三维建模用到交通建造的新领域,方便了工程施工,具有极大的创新性和意义。

    一种车辆异常左转的判断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118435A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10240619.X

    申请日:2014-05-3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W40/114 B60W40/10 B60W40/1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异常左转的判断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比较车辆在绕竖直方向角速度值gz是否大于23°/sec;在预设时间范围内的间隔600ms,车辆绕竖直方向角速度值的变化量△gz是否大于8.3°/sec,绕车对门方向角速度的变化值△gy是否大于0.0102°/sec,绕车头车尾方向角速度的变化值△gx是否大于0.048°/sec,沿车辆竖直方向的加速度的变化值△az是否大于0.058°/sec;当上述条件均满足时,则判断所述车辆为异常左转。本发明还包括一种车辆异常左转的判断装置。有益效果是:通过比较车辆运行时的六轴加速度值和角加速度值是否超过车辆左转使车内人员不舒服时的门限值,从而判断车辆是否存在异常左转。

    基于多传感器的客流动态采集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54304B

    公开(公告)日:2013-01-23

    申请号:CN201010583003.4

    申请日:2010-12-10

    Inventor: 向怀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共交通客流采集,尤其涉及公共交通客流采集中的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客流动态采集装置及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客流动态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进出口处的软性本体,所述软性本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微处理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呈阵列排列形成压力传感器阵列,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客流动态采集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受压轮廓来判别上下车,提高了客流的统计精度。

    基于多传感器的客流动态采集装置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054304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010583003.4

    申请日:2010-12-10

    Inventor: 向怀坤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公共交通客流采集,尤其涉及公共交通客流采集中的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客流动态采集装置及系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客流动态采集装置,包括设置在进出口处的软性本体,所述软性本体内设有压力传感器、第一无线通讯模块和微处理器,所述压力传感器呈阵列排列形成压力传感器阵列,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所述微处理器与所述第一无线通讯模块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多传感器的客流动态采集系统。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通过压力传感器阵列的受压轮廓来判别上下车,提高了客流的统计精度。

    分布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290715A

    公开(公告)日:2008-10-22

    申请号:CN200810067463.4

    申请日:2008-05-2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分布式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单方向上设置与该方向的交通信号相连的方向控制模块;在单一路口设置一主控制模块,所述方向控制模块与所述主控制模块经数据总线相连。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采用分布式、模块化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其便于扩展与维护;其次,利用CAN总线网络实现交通信号控制分布式布置,方便灵活地实现区域道路协调控制与管理;再次,采用加固型的双绞线和电源线,其直径都不超过1cm,这样极大地降低了传统交通路口地下管线的拥挤程度,提高路口交通信号控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最后,采用交通信号控制与交通诱导协同处理,实现了智能交通控制诱导的一体化。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