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道结构、微模块机房及微模块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01435B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011637143.5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集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微模块机房及微模块控制方法,风道结构包括主骨架、静压通道和多个阻尼板;主骨架设置在机柜组的顶部,主骨架上设置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静压通道设置在主骨架上,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静压通道,并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出静压通道,每一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单个机柜的上方;多个阻尼板沿着静压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阻尼板活动连接在主骨架上,阻尼板升降,以使得每一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的压差均在预设压差范围内。本发明中通过多个高度不一致的阻尼板,使得静压通道中风压和风量达到均衡,减小静压通道中的气流温度差,按需进行精准送风,减小各个机柜之间温差,避免送风浪费。

    一种通信设备的热负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3989B

    公开(公告)日:2022-07-12

    申请号:CN202110684406.6

    申请日:2021-06-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的热负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热负载系统包括机箱封闭结构、控制板、风扇、上电模块和多个加热模块;机箱封闭结构包括机箱外壳和安装组件,机箱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加热模块穿过第一开口并可插拔地连接安装组件,风扇穿过第二开口并可插拔地连接在机箱外壳上;控制板上的风扇控制器用于根据风量需求来控制风扇送风,加热模块控制器用于根据总功耗来控制各个加热模块的功耗。本发明中风扇能智能调整风速,改变风量,解决了增加或减小负载功耗时风扇不会相应的调整的问题,加热模块控制器能够智能调节每个加热模块的功耗,解决了热负载系统内的热量不均衡的问题。

    智能门锁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1508107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2010171326.6

    申请日:2020-03-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门锁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在检测到移动设备与智能门锁集合中的任意一智能门锁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距离阈值时,向移动设备发送身份验证请求,智能门锁集包括至少一个智能门锁;接收移动设备响应身份验证请求返回的身份验证信息;若身份验证信息通过验证,则在检测到移动设备与智能门锁集合中的任意一智能门锁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时,控制目标智能门锁开启,其中,目标智能门锁为与移动设备的距离小于第二距离阈值的智能门锁;在还没到达目标智能门锁之前提前进行身份验证,且在进入多个目标区域的智能门锁时,不需要进行多次身份验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开锁效率,为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一种机柜风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02023B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010738173.9

    申请日:2020-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柜风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机柜风量控制系统包括负载监控器、主控制器、送风控制器和空调送风机,考虑负载设备的负载风机的实际风量需求,使用负载监控器检测出负载风机的风量数据,并将负载风机的风量数据传送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用于根据负载风机的风量数据计算得到总风量需求,根据总风量需求发送总风量需求信号至送风控制器;送风控制器用于根据总风量需求信号调整空调送风机的转速,以实现根据负载设备的负载风机的进风需求来匹配空调的送风量,避免能源浪费或者风量不足系统散热不良现象,使得机柜内的送风状态达到最佳,机柜内的冷热气流更协调和顺畅。

    一种通信设备的热负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433989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684406.6

    申请日:2021-06-2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的热负载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热负载系统包括机箱封闭结构、控制板、风扇、上电模块和多个加热模块;机箱封闭结构包括机箱外壳和安装组件,机箱外壳上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加热模块穿过第一开口并可插拔地连接安装组件,风扇穿过第二开口并可插拔地连接在机箱外壳上;控制板上的风扇控制器用于根据风量需求来控制风扇送风,加热模块控制器用于根据总功耗来控制各个加热模块的功耗。本发明中风扇能智能调整风速,改变风量,解决了增加或减小负载功耗时风扇不会相应的调整的问题,加热模块控制器能够智能调节每个加热模块的功耗,解决了热负载系统内的热量不均衡的问题。

    一种电源散热装置及电源

    公开(公告)号:CN113207264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65022.5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电源散热装置及电源,该电源散热装置壳体、电源板、控制器、冷却结构和散热结构,所述电源板安装于所述壳体内部,所述电源板上设置有温度采集探头;所述控制器集成设置在所述电源板上且与所述温度采集探头电连接;所述散热结构安装在所述壳体近所述电源板的一端;所述冷却结构包括用于散热的均热板、冷却管路和冷却工质,所述均热板和所述冷却管路均安装于所述散热结构上,所述均热板与所述电源板抵触;所述冷却工质填充于所述均热板和所述冷却管路中;所述控制器通过改变所述冷却工质的流速控制所述均热板和所述冷却管路的工作状态。本发明的电源散热装置解决了现有的电源散热装置散热效率低的问题。

    换热系统、通信机柜及换热方法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825362A

    公开(公告)日:2021-12-21

    申请号:CN202111016531.6

    申请日:2021-08-31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换热系统、通信机柜及换热方法,换热系统包括柜体及机架式热交换器,所述柜体内设置有机柜风道及导风件,所述机柜风道包括冷风区、热风区和进风冷池区,所述机架式热交换器安装在所述柜体的底部,所述机架式热交换器具有内循环通道与外循环通道,所述内循环通道与机柜风道连通,所述外循环通道与机柜风道隔绝。本申请的换热系统,整个换热系统形成一个独立密闭的循环系统,使柜体风道分为冷风区、热风区和进风冷池区,最大程度解决了柜体内部的冷热风混合,热点集中和热岛效应问题,避免了热空气相混合现象和漏热的浪费现象,解决了气流管理难题。

    一种风道结构、微模块机房及微模块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0143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2

    申请号:CN202011637143.5

    申请日:2020-12-31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通信集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微模块机房及微模块控制方法,风道结构包括主骨架、静压通道和多个阻尼板;主骨架设置在机柜组的顶部,主骨架上设置进风口和多个出风口,静压通道设置在主骨架上,气流通过进风口进入静压通道,并通过多个出风口流出静压通道,每一出风口一一对应地设置在单个机柜的上方;多个阻尼板沿着静压通道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阻尼板活动连接在主骨架上,阻尼板升降,以使得每一出风口与进风口之间的压差均在预设压差范围内。本发明中通过多个高度不一致的阻尼板,使得静压通道中风压和风量达到均衡,减小静压通道中的气流温度差,按需进行精准送风,减小各个机柜之间温差,避免送风浪费。

    一种机柜风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902023A

    公开(公告)日:2020-11-06

    申请号:CN202010738173.9

    申请日:2020-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柜风量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其中,机柜风量控制系统包括负载监控器、主控制器、送风控制器和空调送风机,考虑负载设备的负载风机的实际风量需求,使用负载监控器检测出负载风机的风量数据,并将负载风机的风量数据传送至主控制器;主控制器用于根据负载风机的风量数据计算得到总风量需求,根据总风量需求发送总风量需求信号至送风控制器;送风控制器用于根据总风量需求信号调整空调送风机的转速,以实现根据负载设备的负载风机的进风需求来匹配空调的送风量,避免能源浪费或者风量不足系统散热不良现象,使得机柜内的送风状态达到最佳,机柜内的冷热气流更协调和顺畅。

    一种液冷热交换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1885898A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2010833285.2

    申请日:2020-08-1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液冷热交换系统,包括设备机柜系统、液冷热交换室内机、液冷热交换室外机和管路;将热区的热风与液冷热交换室内机换热形成热量,并将热量传给液冷热交换室内机流动的工质,工质通过管路在液冷热交换室内机与液冷热交换室外机之间循环,液冷热交换室外机将工质的热量散到外部环境中,工质降温后再通过管路回到液冷热交换室内机中,液冷热交换室内机将工质的冷量进行换热形成冷风,并将冷风排至设备机柜的冷区。本发明液冷热交换系统使得热区出的热风经过冷热交换系统形成冷风回流至冷区,形成一个独立密闭的循环系统,热区的热风直接进入液冷热交换系统以最大程度缩短热流路径,解决了热点集中和热岛效应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