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高接换冠接穗处理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853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333324.7

    申请日:2024-09-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经济林和果树嫁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油茶高接换冠接穗处理方法,所述油茶高接换冠接穗处理方法将专门配置的石蜡在容器中熔化后将接穗快速浸入熔蜡中,然后迅速取出,使整个接穗牢固的密封上一层薄蜡的方法。此方法适用于嫁接过程中果树接穗的密封。蜡封接穗是在枝接中采用的一种保湿措施,用蜡封接穗进行枝接,不需其他保温、保湿、遮荫措施,能提高成活率,并且此法简单易行、节省资材、省工经济。蜡封的比塑料薄膜密封更严、更均匀。蜡封的接穗嫁接成活后,芽可以自行顶破蜡层,随着接穗的生长蜡层自行脱落,而塑料薄膜包裹的接穗成活后,还需人工破除薄膜,不然会影响芽的萌发。密封和嫁接过程中,蜡封的接穗比塑料薄膜的省工。

    一株山药内生利迪链霉菌DOR3-2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787085B

    公开(公告)日:2013-11-27

    申请号:CN201210255862.X

    申请日:2012-07-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山药内生利迪链霉菌DOR3-2及其在山药炭疽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山药内生利迪链霉菌DOR3-2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2012237,是从山药植株的根分离培养得到。本发明所提供的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 DOR3-2具有广谱的抗丝状真菌活性,对薯蓣科薯蓣属藤本植物尤其是山药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山药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山药的生物防治提供一条有效的防治途径。

    一种混合发酵肥料及其在山药上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7902939A

    公开(公告)日:2024-04-19

    申请号:CN202311771455.9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发酵肥料及其在山药上的应用,其原料按重量份包括:100~200份香蕉茎秆渣、50~100份木薯、25~50份榕树树枝、10~15份内生菌菌粉、50~80份米糠和20~30份羊粪,所述的应用为混合发酵肥料在促进山药生长上的应用。本发明充分利用山药本身存在的天然组成成分内生菌,与香蕉茎秆渣、木薯、榕树树枝、米糠和羊粪混合,此发酵过程的操作工艺简单,不仅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促进自然资源的良性循环,而且能抑制植物根系吸收重金属,还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山药的品质及产量。

    珊瑚共生链霉菌、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3528388A

    公开(公告)日:2021-10-22

    申请号:CN202110811350.6

    申请日:2021-07-1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珊瑚共生链霉菌HNM0560,属于珊瑚共生链霉菌发酵领域,珊瑚共生链霉菌HNM0560的保藏编号CCTCCM2019966。本发明还公开了珊瑚共生链霉菌发酵生产放线菌素D的方法,通过发酵链霉菌HNM0560获得。放线菌素D可用于防治罗非鱼无乳链球菌,防治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0.25μg/ml。本发明提供的链霉菌HNM0560在没有经过任何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的前提下,其放线菌素D的产量可达58mg/l。放线菌素D对罗非鱼无乳链球菌活性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链霉菌HNM0560具有很好的工业化潜力与应用前景。

    海绵共生链霉菌及其发酵生产星形孢菌素的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603922B

    公开(公告)日:2019-10-18

    申请号:CN201711078476.7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海绵共生链霉菌SP6206,属于海绵共生链霉菌发酵领域,所述海绵共生链霉菌SP6206的保藏编号为CCTCCM2017451。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海绵共生链霉菌SP6206发酵生产星形孢菌素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SP6206种子液;2)将培养获得的SP6206的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获得发酵液;3)从步骤2)获得的发酵液中分离星形孢菌素。所述海绵共生链霉菌SP6206,星形孢菌素产量最高产量达到320mg/L,与现有技术中一般的野生链霉菌星形孢菌素产量相比有很大提高。所述星形孢菌素可用于防治山药炭疽病菌,防治山药炭疽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μg/ml,最小抑菌浓度是阳性药放线菌酮的1/4。

    一株山药内生利迪链霉菌DOR3-2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787085A

    公开(公告)日:2012-11-21

    申请号:CN201210255862.X

    申请日:2012-07-2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山药内生利迪链霉菌DOR3-2及其在山药炭疽病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山药内生利迪链霉菌DOR3-2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CCTCC NO:M2012237,是从山药植株的根分离培养得到。本发明所提供的利迪链霉菌(Streptomyces lydicus) DOR3-2具有广谱的抗丝状真菌活性,对薯蓣科薯蓣属藤本植物尤其是山药炭疽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为山药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持,为山药的生物防治提供一条有效的防治途径。

    一种参薯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76804B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310492209.3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参薯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取参薯组培苗嫩叶,并切成0.5‑1.0mm的条带;在切割过程中,将叶片放置在用甘露醇浸泡的滤纸上,并将叶片放入酶溶液中酶解3‑9h;所述酶溶液包括0.4‑1.2w/w%纤维素酶、0.5‑1.5w/w%离析酶、0.01~0.03w/w%果胶酶;用W5溶液洗涤,过滤,过滤时用W5溶液洗涤,过滤后,通过离心收集叶片释放的原生质体,并将其重新悬浮在W5溶液中。本发明可以获得更高的参薯原生质体产量,且原生质体活力达到92%以上。本发明可以高效的获得大量高活力的参薯原生质体,为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以及基因功能分析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

    一种参薯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376804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492209.3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参薯原生质体的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包括以下步骤:取参薯组培苗嫩叶,并切成0.5‑1.0mm的条带;在切割过程中,将叶片放置在用甘露醇浸泡的滤纸上,并将叶片放入酶溶液中酶解3‑9h;所述酶溶液包括0.4‑1.2w/w%纤维素酶、0.5‑1.5w/w%离析酶、0.01~0.03w/w%果胶酶;用W5溶液洗涤,过滤,过滤时用W5溶液洗涤,过滤后,通过离心收集叶片释放的原生质体,并将其重新悬浮在W5溶液中。本发明可以获得更高的参薯原生质体产量,且原生质体活力达到92%以上。本发明可以高效的获得大量高活力的参薯原生质体,为蛋白质亚细胞定位以及基因功能分析提供良好的实验材料。

    海绵共生链霉菌及其发酵生产星形孢菌素的方法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7603922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1078476.7

    申请日:2017-11-06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株海绵共生链霉菌SP6206,属于海绵共生链霉菌发酵领域,所述海绵共生链霉菌SP6206的保藏编号为CCTCCM2017451。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的海绵共生链霉菌SP6206发酵生产星形孢菌素中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培养SP6206种子液;2)将培养获得的SP6206的种子液接种至发酵培养基中发酵培养,获得发酵液;3)从步骤2)获得的发酵液中分离星形孢菌素。所述海绵共生链霉菌SP6206,星形孢菌素产量最高产量达到320mg/L,与现有技术中一般的野生链霉菌星形孢菌素产量相比有很大提高。所述星形孢菌素可用于防治山药炭疽病菌,防治山药炭疽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为8μg/ml,最小抑菌浓度是阳性药放线菌酮的1/4。

    一种简易的试管架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8796054U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22564856.4

    申请日:2022-09-27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简易的试管架,涉及试管架技术领域。该简易的试管架,包括底板和试管限位组件,所述底板上固定安装有框体组件,所述框体组件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网盖,所述试管限位组件包括两个限位网和若干个摩擦件,两个所述限位网的四角上均开设有弧形槽。通过设置底板、框体组件和限位网,框体组件上连接网盖,限网放置于框体组件内,将试管放置在限位网的各个孔内,试管底部与底板接触,实现对试管分隔放置目的,然后盖上网盖,将框体组件倒置,使网盖朝下,底板朝上设置,即可实现将试管整体倒置,将内部水分去除,去除完成后,翻转框体组件,便于试管内部水分去除,同时便于使用,将网盖打开,即可向试管内加入培养基。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