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72416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11237954.X

    申请日:2023-09-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属于施工监控技术领域,包括:在上位机内构建出等比例还原施工场地的模型,通过监控系统实时确定出当前施工的进度以及各材料形状和位置的变化,监控系统将所监控的数据实时反馈至上位机内,上位机对模型进行更新。在实际施工时,由监控系统测算出各组分的种类、混合比例以及当前的环境参数,上位机根据监控系统所反馈的信息推算出材料产生化学反应的程度以及物理性能的变化,结合有限元分析在材料发生变形和掉落风险前进行预警。本发明提供的高精度数字孪生模型构建方法能够在上位机内更加真实且准确的判断出各材料的状态以及相互作用力,保证了模型模拟的精度,提高了数据的参考价值。

    一种应用于工程基桩自锚测试的传力柱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345888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583462.4

    申请日:2024-05-1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工程基桩自锚测试的传力柱装置,通过驱动机构驱使若干个支架转动,各组的两个支架相互靠拢以驱使移动架上的滚轮抵接在护管的内壁对传力柱主体起到支撑作用,使得传力柱主体能够应用于不同尺寸的护管中并能够沿该护管的轴线移动,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且兼备良好的通用性,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分别对移动杆和安装杆进行固定,即可消除复位弹簧和预紧力弹簧对护管的压力,方便测试,在第一固定机构固定移动杆后,通过调距机构和调节机构调节安装杆的行程距离和预紧弹簧的预紧力大小,使得滚轮能够在小范围内对传力柱主体进行校正,具有良好的导向安装和扶直校正作用,利于提高测试的准确度。

    基于数字孪生的地下工程建设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51911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216414.3

    申请日:2023-09-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基于数字孪生的地下工程建设方法,属于工程规划技术领域,包括:根据地层的走向以及类型对模型设定对应的重量参数。在系统内进行施工的全过程模拟,在施工模拟的过程中确定出模型中的薄弱区域。通过埋入多个加强杆对薄弱区域进行加固处理,通过加强杆上的应力套将地层应力的变化实时反馈至系统中,并通过加强杆内的检测器对地层发出探测信息从而进行实时监控。根据施工的流程,由系统根据施工模拟的结果使设备在预设的位置和预设角度进行施工。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数字孪生的地下工程建设方法能够对地层进行实时的监控,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提高了数字孪生数据的可参考性。

    便于室内施工用的施工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14622708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210369542.0

    申请日:2022-04-08

    Inventor: 王永卫 王群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便于室内施工用的施工平台,属于建筑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底座、工作平台、升降机构、输送支架、插板和驱动组件。在底座的上方设置有工作平台,工作平台通过升降单元的驱动可以在底座的上方沿竖直方向移动。以满足操作者的高空作业,本发明通过在底座与工作平台的一侧设置有输送支架,在输送支架上设置有可以升降的插板。操作者可以通过在工作平台上控制底座将地面上的物料插装到插板上,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插板携带物料向上移动输送至工作平台处,再从插板上取下物料并移动至工作平台上,再将空置的容器通过插板输送至地面上。能够有效减少在高处作业时人工反复上下料的操作,降低人工劳动力提高施工效率。

    装配式顶管工作井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39628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5

    申请号:CN202210139201.4

    申请日:2022-02-15

    Inventor: 王永卫 王群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装配式顶管工作井施工方法,属于工作井架设技术领域,包括:开挖基坑,在基坑的底部固定卡块,在基坑的侧壁上钻入多个锚杆。将反力墙吊装至基坑内并将反力墙安装在卡块上,使多个锚杆的顶端均贯穿反力墙的插孔。吊装其余多个装配墙,将多个装配墙与反力墙依次固定使多个装配墙与反力墙围设为工作井。吊装反力架,将多个锚杆的顶端与反力架连接使反力架抵靠在反力墙的正面上。在反力墙的背面和装配墙的背面均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定型后最终完成工作井的施工。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式顶管工作井施工方法提高了反力架可承受的最大载荷,并且整个工作井施工过程简单,保证了工作井长时间稳定的运行。

    支撑环校正辅助工具及支撑环安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413865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210055391.1

    申请日:2022-01-18

    Inventor: 王永卫 王群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撑环校正辅助工具及支撑环安装方法,支撑环校正辅助工具包括底座、滑座、辅助轮、摆动结构、弹性组件、绝对值编码器以及配套的控制器。其中,滑座与底座共同沿着竖直方向夹持在已校正的支撑环上。两个摆动结构随着底座及滑座沿着已校正的支撑环的周向移动,两个绝对值编码器测定两个摆动结构的角位移,以测定待校正的支撑环伸出端沿着竖直方向的形变量。本发明提供的支撑环校正辅助工具改变了以往人力竖直标尺的测定方式,通过两个摆动结构旋转角度的相互对比,能够有效的测定待校正支撑环的形变量,且测量精度高,便于后续的校正,实用性强。

    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277924B

    公开(公告)日:2022-09-13

    申请号:CN202210042798.0

    申请日:2022-01-14

    Inventor: 王永卫 王群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包括池底和池壁;池底整体浇筑成型并原浆收面,池底的顶面边缘一体成型有向上凸起且首尾相接的连接部;池壁浇筑于连接部上,池壁由多个单元连接体依次相连而成,每个单元连接体与池底的相应位置之间均设有止水钢板,相邻单元连接体之间具有变形缝,变形缝内设有第一橡胶止水带;其中,连接部内浇筑有多条分别与各个变形缝上下对齐的第二橡胶止水带,第二橡胶止水带向上伸出连接部并与第一橡胶止水带热熔焊接。本发明提供的超大污水处理池结构及其施工方法,能够提高超大污水处理池的防水性能和外观质量,满足施工过程的节能环保要求。

    一种筒类构筑物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7785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290071.8

    申请日:2025-03-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筒类构筑物混凝土浇筑施工装置,通过爬升机构驱使整个装置带动浇筑管和振捣棒升降,驱动机构、传动机构、平移机构和回转机构配合调整连接架的位置并驱使转台转动即实现浇筑管和振捣棒的位置调整以及周向转动,实现对不同径向尺寸筒类构筑物的周向浇筑和振捣工作,可同时进行浇筑和振捣工作,可有效减少混凝土中的气孔缺陷,通过第一电机驱使调节架转动,调节架通过调节块和摆杆带动安装架往复移动,使得浇筑管和振捣棒沿径向进行较为均匀的浇筑和振捣工作,提高混凝土浇筑质量,通过调节机构调整调节块的位置以调整浇筑管和振捣棒往复移动的行程范围从而适用于不同厚度尺寸的筒类构筑物浇筑工作,具有良好的通用性能。

    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筒类构筑物喷涂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40662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1

    申请号:CN202411536404.2

    申请日:2024-10-3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升降功能的筒类构筑物喷涂装置,通过起吊机构带动工作台上下移动,驱动机构驱使锥齿盘转动,连接机构将回转台与工作台固定时,锥齿盘带动若干个锥齿轮转动,锥齿轮上的螺孔与螺杆配合驱使安装座相对回转台径向伸缩,即调整喷头相对烟囱内壁的距离,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万向轮弹性抵接在烟囱内壁上,利于工作台的稳定升降,且能够根据烟囱内壁的弧面情况自适应调整喷头的位置以保证喷涂效果,连接机构将回转台与锥齿盘固定时,锥齿盘带动回转台转动,即带动若干个喷头转动配合起吊机构的起吊过程对烟囱内壁进行全面喷涂工作,具有高自动化的优点,减少人力劳动成本的同时还提高了喷涂工作效率。

    一种筒状构筑物施工平台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7365078B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11595733.X

    申请日:2023-11-27

    Inventor: 王永卫 王群伟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筒状构筑物施工平台,通过第一伸缩机构、弹性组件驱使导向轮抵紧在外模板上,配合第二伸缩机构,根据外模板的轮廓调整浇筑管和振捣装置的径向位置,减少施工误差,通过调节机构调节导向轮的倾斜角度,配合回转机构驱使回转台带动导向轮沿外模板表面爬升,浇筑管从浇筑腔底部至顶部逐层浇筑,减少浇筑时的高度差,从而减少气孔产生,振捣装置同样从浇筑腔底部至顶部逐层振捣,进一步消除气孔,待当前浇筑腔浇筑完成并且凝固后,通过升降机构、第一伸缩机构和防滑机构配合,施工人员重新拆装内、外模板,继续重复上述浇筑步骤即可实现逐层浇筑工作,减少后期人工振捣成本的同时提高了整体的浇筑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