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41393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411318017.1
申请日:2024-09-2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 海南精卫微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聚合物搅拌桩联合排水砂井的软土复合地基施工方法。包括:制备地聚合物注浆材料;根据施工设计要求设定排水砂井和搅拌桩的间距、深度及强度,并绘制平面图;在软土地层中打入圆状砂井,利用震动沉管法在导管内灌入填充物,在圆状砂井位置提升导管,随导管的提升形成竖向排水砂井;排水砂井呈正三角形方式排布;采用湿喷法将所述地聚合物注浆材料加入排水砂井中心位置的软土地层中,使所述地聚合物注浆材料与软土充分混合,搅拌均匀后得到地聚合物搅拌桩;在软土地层上部铺设由中粗砂组成的褥垫层,并夯实到中密,得到软土复合地基。优点在于:材料环保,降低施工成本,地基固化效果好、承载能力强。
-
公开(公告)号:CN118955026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8083.5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 海南精卫微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
IPC: C04B28/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废资源再利用和绿色低碳胶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材料包括再生混凝土微粉50~80份、高炉粒化矿渣20~50份、激发剂11~26份、溶剂38~44份、芽孢杆菌12~19份。制备时优先制备激发剂,再与再生混凝土微粉和高炉粒化矿渣混合,最后接种芽孢杆菌,充分搅拌混合形成再生混凝土微粉‑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优点在于:部分替代水泥;可有效解决固废资源存放和资源化应用经济性问题;兼具凝结流动特性和力学强度特性的高性能材料,取材简易经济,施工快捷方便,固化效果可靠稳定;引入微生物,更好的提升其抗渗性;固化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8955027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028084.X
申请日:2024-07-3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 海南精卫微碳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
IPC: C04B28/00 , C04B111/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固废资源再利用和绿色低碳胶凝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材料包括粉煤灰66~74份、高炉粒化矿渣28~32份、激发剂6~7份、溶剂47~52份、芽孢杆菌3~7份。制备时优先制备激发剂,再与粉煤灰和高炉粒化矿渣混合,最后接种芽孢杆菌,充分搅拌混合形成粉煤灰‑矿渣基地聚物胶凝材料。优点在于:部分替代水泥;可有效解决固废资源存放和资源化应用经济性问题;兼具凝结流动特性和力学强度特性的高性能材料,取材简易经济,施工快捷方便,固化效果可靠稳定;引入微生物,更好的提升其抗渗性;固化效果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6839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771348.0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二氧化钛改性礁灰岩晶须的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混凝土,其按重量份数包括:珊瑚粗骨料,珊瑚砂细骨料,水泥,矿渣粉,粉煤灰,二氧化钛改性礁灰岩晶须,减水剂,海水。制备方法:称料;将珊瑚粗骨料、珊瑚砂细骨料混合均匀后加部分海水,得到第一预混料;将水泥、矿渣粉、粉煤灰、二氧化钛改性礁灰岩晶须混合均匀,得到第二预混料;将第一预混料、第二预混料混匀,加入减水剂和余下海水混合均匀,即得到混凝土。本发明充分利用海洋环境的优势,采用珊瑚骨料和珊瑚砂作为混凝土骨料,并在混凝土中加入二氧化钛改性的礁灰岩晶须,在保证强度的同时,有效减少水泥用量,减少了碳排放,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9269647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411402946.0
申请日:2024-10-09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了岩石试样声发射监测探头辅助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辅助安装装置包括底板、辅助定位装置、探头固定装置;底板上设有试样承载区;探头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套和探头锁定螺栓,固定套与探头锁定螺栓螺纹连接;固定套的前端设有贴合部,贴合部的前端面设为与试样表面匹配的贴合面;探头固定装置用于在辅助定位装置的定位后,固定于岩石试样表面的所需位置,使贴合部与岩石试样表面紧密接触;还用于在探头固定装置在岩石试样表面固定后拆除。本发明采用探头固定装置对探头进行安装,采用辅助定位装置对探头固定装置进行定位,在探头固定装置在试样上粘贴牢固后将辅助定位装置拆除,定位精准;还可避免因装置无法拆卸导致对试验结果的不利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7406304B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311305661.0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1V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地层孕灾数字孪生感知辨识系统,属于地层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在标定区域的中心位置钻入多个主管,在与主管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钻入多个次管。将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关的信息实时反馈至上位机内,通过改变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位置以及角度,推测出地层缺陷区域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并在地上对缺陷区域进行加固处理。通过主管和次管实现气体的置换和物料资料的传输;当发生事故时,将发射器从主管内取出并进行人员的救援。本发明提供的地层孕灾数字孪生感知辨识系统能够对地层进行较为充分的探测,实现了气体的置换和物料资料的传输,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集成化水平,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保证了施工稳定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7803386B
公开(公告)日:2024-08-06
申请号:CN202311795937.8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物理力学参数三维空间重构方法及装置,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取样单元,在每个取样单元内进行打孔作业,在钻孔内部安装传感器,整理传感器数据获取该单元内的点位物理力学参数,通过三维插值函数填充取样单元内所有位置的物理力学参数,将若干取样单元的物理力学参数汇总得到整个研究区域的物理力学参数。通过将完整的研究区域拆分为若干个取样单元,采用统一的方法采集一定数量的物理力学参数,通过三维插值法将取样单元其他位置的物理力学参数进行补全。由于取样单元之间的采集方式和计算方式没有区别,因此可以降低取样过程中的复杂程度。可以使得根据一个计算方法,计算不同大小,不同精度要求的数据。
-
公开(公告)号:CN117406304A
公开(公告)日:2024-01-16
申请号:CN202311305661.0
申请日:2023-10-10
Applicant: 海南大学 ,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IPC: G01V20/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地层孕灾数字孪生感知辨识系统,属于地层分析技术领域,包括:在标定区域的中心位置钻入多个主管,在与主管间隔一定距离的位置钻入多个次管。将发射器和接收器相关的信息实时反馈至上位机内,通过改变发射器和接收器的位置以及角度,推测出地层缺陷区域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并在地上对缺陷区域进行加固处理。通过主管和次管实现气体的置换和物料资料的传输;当发生事故时,将发射器从主管内取出并进行人员的救援。本发明提供的地层孕灾数字孪生感知辨识系统能够对地层进行较为充分的探测,实现了气体的置换和物料资料的传输,提高了整个系统的集成化水平,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保证了施工稳定的进行。
-
公开(公告)号:CN115853341B
公开(公告)日:2023-05-09
申请号:CN202310059842.3
申请日:2023-01-17
Applicant: 中国化学工程第十三建设有限公司 ,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回收式筒类构筑物及其施工方法,可回收式筒类构筑物包括自下而上依次相接的多个预制筒单元;预制筒单元的上端设有环台,环台的内环壁和/或外环壁上沿其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一卡接结构,预制筒单元的下端设有环槽,环槽的其中一侧槽周壁和/或另一侧槽周壁上沿其周向间隔分布有多个第二卡接结构;其中,位于下方的预制筒单元的环台与其上方的预制筒单元的环槽插接,且各个第一卡接结构与各个第二卡接结构一一对应上下卡接,环台的内外环壁与环槽的两侧槽壁之间均灌封有泥浆料。本发明提供的可回收式筒类构筑物及其施工方法,建设施工效率高,且拆卸后的预制筒单元还能回收利用,促进节能环保。
-
公开(公告)号:CN1157487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07
申请号:CN202211243971.X
申请日:2022-10-11
Applicant: 海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监测预警功能的可集水排水的土钉墙坡体结构,包括内部设有锚杆的斜坡,所述斜坡的斜面底端设有地下排水井;所述斜坡的表面设有多道圆柱形状的空隙,用于放置圆环形防水卷材的所述空隙不与锚杆重合,所述圆环形防水卷材的内部空心管体内设有抽水管,抽水管的底端连通地下排水井,顶端连接抽水泵,以排出地下排水井的积水。本装置是集水、排水、监测以及预警为一体的设备,圆环形防水卷材和长方形防水卷材的设置加强了土钉墙的集水排水能力,在检测到侧面土压力异常时会发出警报,同时具有抽水泵,在水浸报警器发出警报后,能够及时抽走基坑底部以下一定范围内的地下水以及地面以下土壤中的水,保证施工的安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