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碳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92086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64645.X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碳材料,其包括内核及外壳,所述内核包括多孔碳、负载于多孔碳上的硅粒子;所述外壳为包覆于所述内核表面的碳层,其中,所述多孔碳的孔容为0.7~1.1cm3/g,所述多孔碳包括孔径<2nm的微孔、孔径=2~50nm的介孔和孔径>50nm的大孔;其中,所述多孔碳的孔隙分布中,所述微孔的占比为A%,所述介孔的占比为B%,所述大孔的占比为C%,5<A/(B+C)<15,且A+B+C=1。本发明的硅碳材料通过控制硅和多孔碳的参数,特别是多孔碳的空隙分布,从而提升了材料的克容量和循环性能,所制备得到硅碳材料所具有的核壳结构还能减少硅的膨胀,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

    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89025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411874414.7

    申请日:2024-12-1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二次电池和用电装置;该复合负极材料包括内核以及包覆在所述内核外表面的包覆层,所述内核包括多孔碳及负载于多孔碳上的纳米硅,所述内核与所述包覆层之间分布有锂单质本发明通过将有机气体和惰性气体通入易挥发的有机锂溶液中,使有机锂被还原并且分布于颗粒表面实现补锂。锂元素位于硅碳材料的外侧,有效补偿了电池在循环过程中由于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形成所导致的锂离子损失,能够有效提高硅碳负极材料的首效,且锂元素还被碳材料所包裹,显著提升了其在空气中的化学稳定性。

    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和二次电池

    公开(公告)号:CN119864392A

    公开(公告)日:2025-04-22

    申请号:CN202411860954.X

    申请日:2024-12-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负极片和二次电池,其中硅碳负极材料包括多孔碳基体和负载于所述多孔碳基体的纳米硅,所述多孔碳基体含F元素;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的极限压实密度为S g/cm3,所述硅碳负极材料的真密度为Z g/cm3,2.3≤S*Z≤3.2,S的取值范围为1.05‑1.27。本发明通过在含F元素的多孔碳基体上负载纳米硅,增强材料耐压性能,其极限压密高于未交联化材料,并且材料的真密度亦大于常规硅碳。该材料极限压密较大,缩小了与石墨的极限压密差,结构稳定性较好,同时提高了与电解质的相容性。将树脂类碳源与多元醇氟化物进行交联化,增强碳源交联程度;所得多孔碳基体硬度大、耐压强度和抗折强度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