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20869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864645.X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C01B32/348 , C01B33/027 , C01B32/05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M4/38 , H01M4/62 , H01M4/13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硅碳材料,其包括内核及外壳,所述内核包括多孔碳、负载于多孔碳上的硅粒子;所述外壳为包覆于所述内核表面的碳层,其中,所述多孔碳的孔容为0.7~1.1cm3/g,所述多孔碳包括孔径<2nm的微孔、孔径=2~50nm的介孔和孔径>50nm的大孔;其中,所述多孔碳的孔隙分布中,所述微孔的占比为A%,所述介孔的占比为B%,所述大孔的占比为C%,5<A/(B+C)<15,且A+B+C=1。本发明的硅碳材料通过控制硅和多孔碳的参数,特别是多孔碳的空隙分布,从而提升了材料的克容量和循环性能,所制备得到硅碳材料所具有的核壳结构还能减少硅的膨胀,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83370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510052808.2
申请日:2025-01-14
Applicant: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04 , H01M6/00 , H01M10/12 , H01M50/124 , H01M50/186 , H01M50/18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壳体制造方法、壳体及电池,所述壳体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对热封层进行加工,使得所述热封层具有加工区和未加工区,所述加工区设置为通孔或者削薄槽;将所述热封层、金属层和外层形成壳体,在所述壳体上形成凹槽,所述凹槽用于容纳电芯,其中,所述凹槽的至少一个槽壁的壁厚等于所述加工区的厚度、所述金属层的厚度和所述外层的厚度之和。本发明的壳体制造方法,其制得的壳体能够有效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
公开(公告)号:CN119812252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14619.3
申请日:2024-12-24
Applicant: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中正极材料包括含有掺杂元素M的基体材料,基体材料包覆有含元素A的包覆物质,其中,掺杂元素M包括Mg、B、Al、Ga、Fe、Sb、Zr、Ru、Nb、Mo、Eu、Cu、Pb、S或F中的至少一种;元素A包括Mg、B、Al、Ti、La、Y或Zr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中通过掺杂元素M,增加基体材料的层间间距,细化晶粒,在正极材料的充放电过程总锂离子的扩散得以加快,增强其循环稳定性、倍率性能等电化学性能。通过包覆含元素A的包覆物质,与基体材料的表面残留锂进行消耗反应,形成包覆层,减少该基体材料的界面副反应,增强其正极材料的界面稳定性,提供其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812206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411930529.3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133 , H01M4/1393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极浆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中的负极浆料包括经酸处理的石墨和羧甲基纤维素胶液,其中,羧甲基纤维素胶液包括胶液A和胶液B,胶液A的粘度为500~4000mpa·s,胶液B的粘度为7000~13000mpa·s。本发明中负极浆料中的石墨经过酸处理,在石墨表面形成了含氧官能团(如‑CO、‑COOH等),将其用于二次电池如锂离子电池中,可提高了材料的循环性能,提高了材料的首次充放电容量。同时,配合胶液A和胶液B,改善石墨在负极浆料中的分散性,在浆料涂布过程中,不易出现黑点、颗粒团聚、划痕等的外观问题,涂布极片优率高。
-
公开(公告)号:CN11978652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78654.1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133 , H01M4/134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负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本申请通过控制负极活性材料中的第一负极活性材料、第二负极活性材料的Dv50粒径、负极活性材料的级配比(X)、负极极片的拉伸强度和粘结剂在负极活性材料层中的含量满足如下关系:0.69≤(A+B)*X/(N*C)≤160,能够有效的提高负极极片的粘接性和导电性,有效的抑制负极活性材料的膨胀和收缩,进而提高了负极活性材料的稳定性,使得负极活性材料在负极极片上的均匀分布,缩短锂离子在负极活性材料的迁移扩散途径,同时还降低了阻抗,提高了循环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764593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694027.5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85 , H01M10/052 , H01M4/1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叠片电池,包括外壳及容纳于外壳中的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沿厚度方向层叠的多个第一极片和两个第二极片,第二极片包括集流体、活性物质层和功能层,功能层设置在集流体表面的边缘区域。通过功能层的设置缓解极片在辊压过程中由于单面片两侧的延展张力不一致发生翘曲,且由于功能层设置在集流体表面的边缘区域,使极片的边缘处的厚度更大,当进行热压化成时,极片边缘受到更大的压力,可通过热压化成的步骤对极片的翘曲进行平整,且边缘不容易析锂。此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上述叠片电池的制备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97517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411919543.3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8F292/00 , H01M10/052 , H01M10/42 , H01M50/403 , H01M50/446 , H01M50/449 , H01M50/489 , H01M50/451 , C09D5/18 , C08F230/0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阻燃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阻燃隔膜、锂电池。本发明采用含有碳碳双键的无机陶瓷材料、含有碳碳双键的磷酸酯阻燃剂单体、引发剂作为阻燃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原料,将阻燃剂通过共价键的方式接枝在无机陶瓷材料表面,得到阻燃复合材料,进一步将其用于制备电池隔膜,不仅提高了电池隔膜的阻燃性能,而且还能够阻止阻燃剂在电解液中的溶解释放。同时电池在热滥用的条件下,阻燃复合材料会自动释放含磷的阻燃自由基,清除氢和氢氧自由基,终止放热链式反应,从而提高电池的安全性,同时不降低电池的电化学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637501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4
申请号:CN202310317068.1
申请日:2023-03-23
Applicant: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C01B32/205 , H01M4/583 , H01M10/0525 , H01G11/34 , H01G11/44 , H01G11/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石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锂离子电池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以铁源和尿素为原料,在焦粉表面沉积四氧化三铁;S2.将步骤S1所得固体产物和中温沥青在间歇性磁场中混合造粒;S3.将步骤S2处理后的物料进行石墨化处理。铁源包括可溶性二价铁盐和可溶性三价铁盐。本发明所述石墨材料的OI值在6~9之间,本发明所述石墨材料应用于各种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和电容器的电极材料。本发明的制备方法能够有效提高造粒无序度,降低颗粒OI值,降低循环膨胀,同时有效降低石墨化温度,节能降耗,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9650805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30412.8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10/052 , H01M4/36 , H01M4/6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二次电池与用电设备,属于新能源技术领域。本申请通过设置正极活性物质层包含双层结构,并控制靠近正极集流体的第一活性物层中的导电剂为纤维状导电剂,远离正极集流体的第二活性物质层中的导电剂为颗粒状导电剂,能够促进电解液在正极材料内渗透,降低充放电过程极化,使二次电池的初始库伦效率、循环性能等电化学性能更好。
-
公开(公告)号:CN119650648A
公开(公告)日:2025-03-18
申请号:CN202411830110.0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浙江锂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IPC: H01M4/36 , H01M4/58 , H01M4/525 , H01M4/13 , H01M10/0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极补锂剂、正极极片、二次电池及用电装置,属于电池技术领域,所述正极补锂剂,包括植酸锂和补锂剂,所述补锂剂包括Li5FeO4、Li6CoO4、Li2NiO2中的至少一种。本发明将植酸锂和补锂剂组合作为正极补锂剂,所述的植酸锂与补锂剂共同作用,吸附补锂剂释放的活性氧与金属离子,降低电解液的副反应,在高压下维持体系的电化学稳定,同时能够在高电压钴酸锂体系下完全释锂,有效的提高锂源的释放量,充分补充负极SEI成膜反应的锂消耗,促进锂离子在正极材料中的嵌入和脱出过程,改善二次电池的胀气,有效的提高二次电池的循环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