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地形车
    1.
    发明公开
    全地形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18429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8

    申请号:CN202210605778.X

    申请日:2022-05-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散热组件,包括冷却风扇、风扇罩、副水箱、管组件和线缆组件;风扇罩设置有连接点、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连接点用于连接散热组件和车架;第一限位结构固定管组件;第二限位结构固定线缆组件;风扇罩包括第一轮廓和第二轮廓;全地形车还包括垂直于前后方向的投影平面,沿前后方向,第一轮廓在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轮廓,第二轮廓在投影平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轮廓,第一投影轮廓的面积和第二投影轮廓的面积的比值大于等于0.63且小于等于1。将若干个安装点集成在风扇罩上,使风扇罩的结构更加紧凑,简化风扇罩结构,减少风扇罩的布置空间,提高散热组件的结构紧凑性。

    全地形车
    2.
    发明公开
    全地形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5871791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111155300.3

    申请日:2021-09-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全地形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车身,安装于所述车架上并形成有舱体;座椅,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舱体内;动力组件,安装于所述后架,并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气管组件,包括进气管以及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进气口连接,所述出气管与所述出气口连接;空气滤清器,包括滤芯,并至少部分连接至所述进气管,用于过滤经所述进气管进入所述动力组件内部的气体;沿着所述全地形车的前后方向,所述座椅的后方设置有滤芯检修口,所述滤芯检修口设置在所述舱体的腔壁上,所述空气滤清器围绕所述滤芯检修口布设。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滤芯检修口检修和维护方便且简单。

    全地形车
    3.
    发明公开
    全地形车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262139A

    公开(公告)日:2025-01-07

    申请号:CN202310828276.8

    申请日:2023-07-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包括车架、悬架组件、行走组件、动力组件、蓄电池和脚踏组件。动力组件包括变速箱。蓄电池至少部分设置在车架上,蓄电池设置在脚踏组件的后部。定义一个垂直于所述全地形车宽度方向且平分所述全地形车的纵向平面,蓄电池和变速箱分布于纵向平面的左右两侧。脚踏组件沿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长度为第一长度,前轮的轴线和后轮的轴线沿全地形车长度方向上的距离为第二长度,第一长度和第二长度的比值设置为大于等于0.3且小于等于0.6。通过上述设置,将蓄电池和变速箱分别设置在全地形车的左右两侧,以便于蓄电池和变速箱的拆装和维修,从而提高全地形车的维修性。

    一种全地形四轮车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022292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363150.9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四轮车,包括车架;驾驶舱,由所述车架支撑,驾驶舱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座椅和控制组件;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变速组件、第二变速组件、燃油输入管道、冷却介质输入管道及冷却介质输出管道,所述发动机具有至少一个气缸,该气缸包括气缸盖和气缸体;所述气缸体联接燃油输入管道和冷却介质输入管道,燃油输入管道和冷却介质输入管道相比气缸盖更靠近座椅;所述冷却介质输入管道相比所述燃油输入管道更靠近所述第一变速组件;所述气缸相比所述第一变速组件更靠近第二基准面。本发明发动机的产生的热源远离驾驶员,提升舒适性,储物空间增大,方便检修,散热容易。

    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和车辆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805847A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1078510.7

    申请日:2021-09-15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和车辆。车辆用热管理系统包括:能够冷却电池包的电池回路,包括与电池包处的管路连通的第一散热器、能够冷却驱动电机和电控装置的电控回路、与驱动电机处的管路和电控装置处的管路连通的第二散热器、能够加热电池包的加热回路以及与电池包处的管路连通的加热部件。第一散热器能够冷却电池包、第二散热器能够冷却驱动电机和电控装置、加热部件能够加热电池包,使得电池包、驱动电机和电控装置的工作温度维持稳定,提升电池包、驱动电机和电控装置工作的稳定性。车辆为全地形车或摩托车,增加了车辆用热管理系统的适用范围。

    一种全地形四轮车
    6.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022292B

    公开(公告)日:2022-08-16

    申请号:CN202110363150.9

    申请日:2021-04-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地形四轮车,包括车架;驾驶舱,由所述车架支撑,驾驶舱内设置有至少一个座椅和控制组件;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第一变速组件、第二变速组件、燃油输入管道、冷却介质输入管道及冷却介质输出管道,所述发动机具有至少一个气缸,该气缸包括气缸盖和气缸体;所述气缸体联接燃油输入管道和冷却介质输入管道,燃油输入管道和冷却介质输入管道相比气缸盖更靠近座椅;所述冷却介质输入管道相比所述燃油输入管道更靠近所述第一变速组件;所述气缸相比所述第一变速组件更靠近第二基准面。本发明发动机的产生的热源远离驾驶员,提升舒适性,储物空间增大,方便检修,散热容易。

    全地形车
    7.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435923U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21344868.X

    申请日:2022-05-3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燃油组件,包括:箱体,箱体形成有容纳空间;油泵,油泵至少部分设置在容纳空间中;箱体的内底面基本垂直于全地形车的上下方向;油泵包括吸油口,吸油口的轴线基本平行于箱体的内底面;全地形车还包括垂直于左右方向的对称面,箱体的内底面沿左右方向在对称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线,吸油口的轴线沿左右方向在对称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线,第一投影线和第二投影线的距离为H,H大于等于5.8mm且小于等于10.8mm。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避免吸油口设置过低而导致油泵吸油困难,也可以避免吸油口设置过高而导致残油量过多,从而在满足油泵的吸油效率较高的情况下,增大燃油箱的可用容积。

    全地形车
    8.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467319U

    公开(公告)日:2022-05-10

    申请号:CN202122388207.9

    申请日:2021-09-29

    Inventor: 姜晓路 钟梅 胡佩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全地形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包括前端和后端;动力组件,包括冷却进口和冷却出口;冷却单元,安装于车架的前端,并与动力组件连接,以冷却动力组件;冷却单元包括:热交换器,安装于车架的前端,用于热交换;冷却进管,其一端与热交换器连接,另一端沿着车架往车架的后端延伸,并连接冷却进口;冷却出管,其一端与热交换器连接,另一端沿着车架往车架的后端延伸,并连接冷却出口;多个线夹,每个线夹具有开口且同时夹持冷却进管和冷却出管;多个线夹的开口朝向不相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能防止冷却进管和冷却出管发生转动,并且避免冷却进管、冷却出管与周边零部件干涉、摩擦。

    全地形车
    9.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7553654U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2221709803.0

    申请日:2022-07-04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身覆盖件,包括车门组件。其中,车门组件包括车门玻璃、玻璃呢槽以及玻璃导轨;至少部分车门玻璃通过玻璃呢槽与玻璃导轨连接,玻璃呢槽上设置有限位结构;车门玻璃沿玻璃导轨的导轨方向包括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当车门玻璃在第一极限位置和第二极限位置之间运动时,限位结构与玻璃导轨的端部之间的位移距离设置为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2mm。通过上述设置,限位结构可以限制玻璃呢槽上下方向的自由度,同时玻璃导轨和玻璃呢槽可以有效地限制车门玻璃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的自由度,提高了全地形车的密封性、舒适性和车门玻璃运动的稳定性。

    全地形车
    10.
    实用新型

    公开(公告)号:CN216660143U

    公开(公告)日:2022-06-03

    申请号:CN202220210172.1

    申请日:2022-01-25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包括:车架;燃油系统,设置在车架上且包括燃油箱;燃油箱具有沿左右方向的第一对称面,燃油箱关于第一对称面基本对称设置;在一个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投影面内,第一行走轮的轴心线沿上下方向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投影线,第二行走轮的轴心线沿上下方向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投影线,第一对称面在投影面上的投影为第三投影线;第一投影线和第二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第二投影线与第三投影线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和第一距离的比值大于等于0.65且小于等于0.7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利于节省全地形车内部空间,提高燃油箱安装的稳定性,从而提高全地形车的结构紧凑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