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调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冷却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8128710A

    公开(公告)日:2024-06-04

    申请号:CN202410340837.4

    申请日:2024-03-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冷却系统,用于对风电机组内的发热设备进行冷却,包括:液体换热器,用于对所述发热设备进行冷却;海水换热器,置于浅层海水和/或深层海水,与所述液体换热器串接。本申请利用液体换热器对所述发热设备进行冷却;将海水换热器置于浅层海水和/或深层海水,与所述液体换热器串接,这样就利用了温度更低的深层海水作为最终冷源,可进一步降低冷却介质温度,提高发电机组效率和寿命。通过对深层及浅层海水冷源的综合调节利用,有效优化了泵功消耗,同时实现了发电机组的温度稳定性和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

    电机
    2.
    发明授权
    电机 有权

    公开(公告)号:CN110601393B

    公开(公告)日:2024-03-12

    申请号:CN201910750151.1

    申请日:2019-08-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电机包括内定子、气隙和径向通风槽,电机还包括多个轴向通风道和两盖板,多个轴向通风道设于内定子的内表面上,多个轴向通风道、气隙和径向通风槽相互连通;两盖板分别设于多个轴向通风道沿电机的轴向方向的两端,盖板用于封闭多个轴向通风道沿电机的轴向方向的两端的端口。本发明通过使冷却介质沿轴向通风道流经内定子的内表面,从而加强内定子的内表面的冷却效果。多个轴向通风道、气隙和径向通风槽相互连通,以形成完整的冷却回路,保证电机冷却的稳定性。在多个轴向通风道沿电机的轴向方向的两端设置盖板,以阻止部分应流入气隙的冷却介质直接流入轴向通风道,使得应流入气隙的冷却介质遭到分流,影响电机的冷却效果。

    动力装置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896197A

    公开(公告)日:2023-10-17

    申请号:CN202310758706.3

    申请日:2023-06-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力装置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动力装置包括铁芯和绕组,绕组绕制在铁芯上,动力装置还包括冷却管,冷却管设置在绕组上,至少部分冷却管和绕组相贴合,且冷却管与绕组相贴合的部分沿着绕组的缠绕方向延伸。主要针对其发热的源头绕组进行冷却,可以及时地将动力装置内部产生的热量散热出去,避免因高温而导致动力装置失效或损坏;并且,将冷却管与绕组之间采用上述连接形式,增大了冷却管和绕组的接触面积,可以最大化、有目的性地实现动力装置的降温,有效地提高了绕组的散热效率,同时,冷却管与绕组相贴合的部分沿着绕组的缠绕方向延伸,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动力装置的体积,提高其紧凑性和安装方便性。

    折流风冷式发电机的设计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5912701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87014.4

    申请日:2022-11-0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折流风冷式发电机的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在折流风冷式发电机的二维电磁模型中加载初始电流I,并根据第一参数确定包含m×n个电磁转矩的集合TemA;步骤S2,在折流风冷式发电机的三维散热模型中确定m个最大电流Imax,根据m个最大电流Imax中的最大值以及在步骤1中得到的电磁转矩的集合TemA、第一叠片的轴向占比η1、第二叠片的轴向占比η2确定电磁转矩的集合TemB;步骤S3,调整Nz的取值,确定Nz的最优值以及最优电磁转矩,从而形成包含m×n个最优电磁转矩的集合TemC,根据最优电磁转矩的集合TemC确定Wz,Hex和Nz的全局最优解。

    发电机定子及发电机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2928840B

    公开(公告)日:2022-05-31

    申请号:CN202110121358.X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发电机定子及发电机。发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多个定子绕组。定子铁芯包括冷却风道。多个定子绕组组装于各定子槽,定子绕组和与该定子绕组相邻的至少一个定子齿在齿宽方向形成有通风间隙,冷却风道包括相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第一连通口与所述通风间隙连通,第二连通口与定子铁芯中空处的空腔连通,第一连通口和第二连通口中的一者为进风口,另一者为出风口,第一连通口与第二连通口至少部分错开,通风间隙用于与发电机定子和发电机转子之间的气隙连通。当冷却介质从第一连通口流向第二连通口时,会与冷却风道的内壁发生碰撞,起到扰流作用,由此使得冷却介质可以更加充分地流动与混合,加强定子铁芯的换热效果。

    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071955A

    公开(公告)日:2022-02-18

    申请号:CN202111265434.0

    申请日:2021-10-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冷却装置及包含其的电子设备,冷却装置包括导热基板、第一散热翅片和冷却回路,所述第一散热翅片安装于所述导热基板上,所述冷却回路包括连通的内部回路和外部回路,所述内部回路设于所述导热基板的内部并用于与所述导热基板进行热交换,所述外部回路具有换热段,换热段的管道设于所述第一散热翅片远离所述导热基板的一端端部;和/或,所述外部回路具有换热段,换热段的管道上设有换热组件,所述换热组件用于与所述外部回路进行热交换。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相比传统的翅片散热器,不仅具有更好的散热冷却效果,而且不需要对散热翅片进行加高加密处理,保证了散热器结构的紧凑性,避免改变现有电子设备的整体结构。

    折流风冷式的发电机定子及具有高转矩密度的发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12928838B

    公开(公告)日:2022-01-25

    申请号:CN202110119241.8

    申请日:2021-01-28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折流风冷式的发电机定子及具有高转矩密度的发电机。发电机定子包括定子铁芯和多个定子绕组。定子铁芯呈中空柱状结构,包括位于中空处的空腔,定子铁芯在靠近发电机转子侧形成有多个定子齿,多个定子齿沿定子铁芯的径向延伸,且沿定子铁芯的周向间隔排布,相邻两个定子齿间的间隙形成定子槽,定子槽形成有多个,定子铁芯包括冷却风道。多个定子绕组组装于各定子槽,所述定子绕组和与该定子绕组相邻的至少一个所述定子齿在齿宽方向形成有通风间隙,通风间隙沿定子齿的延伸方向延伸,冷却风道连通通风间隙与定子铁芯中空处的所述空腔。该方案实现了对发电机电磁性能及冷却效果的综合优化,有效提升了发电机的转矩密度上限。

    散热系统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组

    公开(公告)号:CN113202702A

    公开(公告)日:2021-08-03

    申请号:CN202110480317.X

    申请日:2021-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散热系统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组,散热系统包括能够与外界空气进行热交换的散热组件,散热组件包括至少一个散热模块,散热模块具有迎风面,至少一个散热模块的迎风面的宽度方向与外界空气流动方向在水平面上形成锐角和/或钝角。本发明能够在散热模块的迎风面积不变的情况下,减少单个散热模块的迎风面在风力发电机组的宽度方向上占用的空间,在相同的风力发电机组的宽度尺寸范围内,能够设置更多数量的散热模块或者将单个散热模块的迎风面的宽度尺寸设计成更大值,以增大多个散热模块总的迎风面积,从而增大整个散热组件的散热面积,增强散热效果。

    支撑装置及包括其的定子及定子铁芯的组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04803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1910728748.6

    申请日:2019-08-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撑装置及包括其的定子及定子铁芯的组装方法,用于支撑定子的径向通风槽,支撑装置包括多个支撑筋和定位组件。多个支撑筋沿定子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支撑筋沿定子的轴向方向的至少一端设有定位组件,定位组件上设有多个用于容纳支撑筋的容置槽,沿定子的轴向方向,容置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支撑筋,容置槽用于容纳对应的支撑筋的一端,对应的支撑筋的另一端位于容置槽的外部,容置槽用于限制支撑筋沿定子的周向方向和径向方向的运动。本发明通过将支撑筋直接放置在定位组件的容置槽内来限制支撑筋沿定子的周向方向和径向方向的运动,节省了大量现有技术中支撑筋与基板焊接所需的工时,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定子铁芯的堆叠精度。

    风力发电机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439762B

    公开(公告)日:2020-12-25

    申请号:CN201910757438.7

    申请日:2019-08-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其包括轮毂、固定轴和散热器,轮毂可转动地套设于固定轴,固定轴内具有中空腔室,固定轴的端部设有开口,轮毂内通过开口与中空腔室相连通,散热器铰接于固定轴并具有打开状态或者散热状态,开口具有遮盖部分和通气部分;在打开状态时,散热器打开开口;在散热状态时,散热器遮盖于遮盖部分,且通气部分为开口未被散热器所遮盖的部分,通气部分形成通气孔,通气孔、中空腔室、散热器和轮毂内之间形成循环散热通道。本发明在打开状态时,使得中空腔室与轮毂内通过开口相连通并形成检修通道;在散热状态时,使得空气通过循环散热通道实现循环流动,充分利用了固定轴内部空间资源,且达到良好散热的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