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46265B
公开(公告)日:2021-01-26
申请号:CN201910912291.4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伯克氏菌重组菌株,将伯克氏菌CCTCC NO:M2010207中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目的基因片段敲除或失活得到。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伯克氏菌重组菌株的构建方法,包括:将pJP5603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双酶切,得到的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连接,得到重组质粒,再将重组质粒转入伯克氏菌中,得到伯克氏菌重组菌株。本发明构建菌株的方法较简单,制得的菌株生命力强、繁殖迅速、适应性强,且能高产杀菌活性物质cFP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伯克氏菌重组菌株在在生产抗小麦赤霉病菌活性化合物cFP和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其在农业、药品生产领域和生物工程领域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283176A
公开(公告)日:2019-09-27
申请号:CN201910486777.6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IPC: C07D487/04 , A01P3/00 , C12P17/18 , C12R1/3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伯克氏菌无细胞上清液中提取天然化合物的方法,包括:1)于LB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伯克氏菌R456,收集细菌悬浮液,离心收集上清液,得到无细胞上清液;2)用乙酸乙酯溶液萃取无细胞上清液,得到乙酸乙酯提取液,再经过处理得到固体物质;3)用乙酸乙酯溶液溶解固体物质,得到的溶液经过处理后,利用制备型液相色谱仪分离得到如下式所示的活性天然化合物。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伯克氏菌R456和天然化合物在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本发明制得的天然活性化合物结构稳定、纯度较高、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可作为一种新的防治药剂用于防治小麦赤霉病,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0846265A
公开(公告)日:2020-02-28
申请号:CN201910912291.4
申请日:2019-09-25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伯克氏菌重组菌株,将伯克氏菌CCTCC NO:M2010207中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目的基因片段敲除或失活得到。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伯克氏菌重组菌株的构建方法,包括:将pJP5603质粒与目的基因片段进行双酶切,得到的酶切产物用DNA连接酶连接,得到重组质粒,再将重组质粒转入伯克氏菌中,得到伯克氏菌重组菌株。本发明构建菌株的方法较简单,制得的菌株生命力强、繁殖迅速、适应性强,且能高产杀菌活性物质cFP的。本发明还公开了上述伯克氏菌重组菌株在在生产抗小麦赤霉病菌活性化合物cFP和防治小麦赤霉病中的应用,其在农业、药品生产领域和生物工程领域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4630154B
公开(公告)日:2017-07-04
申请号:CN201510038628.5
申请日:2015-01-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及其应用,该噬菌体分类命名为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AP1(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 phage AP1),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4599。所述应用包括所述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在制备用于抑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噬菌体制剂中的应用、在抑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中的应用、在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能特异性裂解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且裂解量约160PFU/感染细胞,裂解性较强,能用于由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引起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
-
公开(公告)号:CN104630154A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申请号:CN201510038628.5
申请日:2015-01-26
Applicant: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及其应用,该噬菌体分类命名为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AP1(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 phage AP1),保藏编号为CCTCC M 2014599。所述应用包括所述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在制备用于抑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的噬菌体制剂中的应用、在抑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中的应用、在防治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中的应用。本发明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噬菌体能特异性裂解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且裂解量约160PFU/感染细胞,裂解性较强,能用于由水稻细菌性褐条病菌引起的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的防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