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03598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0795367.2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规划方法,该方法建立了电‑气‑储系统的能源集线器结构,再以电‑气‑储系统扩建成本最小为规划目标函数,建立系统内储电、储气、电网络拓扑、气网络拓扑的数学模型,将规划目标函数与元件约束条件导入电‑气‑储协同规划模型求解,得到电网络拓扑结构、气网络拓扑结构、储电装置安装位置、储气装置安装位置、储能容量等规划结果。本发明的协同规划方法能够在储电装置和储气装置接入电‑气‑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时减轻系统压力,从而优化装置选型,同时能够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2035984A
公开(公告)日:2020-12-04
申请号:CN202010795367.2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气-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协同规划方法,该方法建立了电-气-储系统的能源集线器结构,再以电-气-储系统扩建成本最小为规划目标函数,建立系统内储电、储气、电网络拓扑、气网络拓扑的数学模型,将规划目标函数与元件约束条件导入电-气-储协同规划模型求解,得到电网络拓扑结构、气网络拓扑结构、储电装置安装位置、储气装置安装位置、储能容量等规划结果。本发明的协同规划方法能够在储电装置和储气装置接入电-气-储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时减轻系统压力,从而优化装置选型,同时能够降低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1798329A
公开(公告)日:2020-10-20
申请号:CN201910280465.X
申请日:2019-04-09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杭州供电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IPC: G06Q50/0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设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设施景观化的配电网。针对现有配电设施与城市环境协调性较低的不足,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设施景观化的配电网,包括大型变电设施设计、中小型变配电设施设计和配电线路,其特征在于:大型变电设施建设于地下,以将该大型变电设施隐藏。本发明的设施景观化的配电网,将配电网中的大型变电设施隐藏,可以提升配电网与城市环境的协调性。
-
公开(公告)号:CN108022002B
公开(公告)日:2020-07-14
申请号:CN201710992854.6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持张量机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决策方法及系统。传统的数据分析均是以向量形式进行,对于此类影响因素众多、且数据之间相互相关的问题,根据多维模态方式将数据向量化、从而导致信息损失或者是维度灾难等结果,无法解决多模态数据分析问题。本发明首次采用支持张量机方法,定义了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配电网安全性指标以及配电网经济性指标;并根据供电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三个指标采用支持张量机的方法对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一种能够最大化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本发明综合考虑了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指标,经过求解得到了最优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768166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4
申请号:CN201710994840.8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决策方法及系统。现有的研究方法均是对中压配电网整体性能的评估和预测,忽略了影响中压配电网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即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问题。本发明首次采用了复杂网络相关理论,定义了基于中压配电网拓扑结构的供电可靠性指标;并根据供电可靠性指标对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评估,最终得到一种能够最大化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本发明不但适用于传统的中压配电网,同时也适用于新能源接入含微网的中压配电网络。
-
公开(公告)号:CN108022002A
公开(公告)日:2018-05-11
申请号:CN201710992854.6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持张量机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决策方法及系统。传统的数据分析均是以向量形式进行,对于此类影响因素众多、且数据之间相互相关的问题,根据多维模态方式将数据向量化、从而导致信息损失或者是维度灾难等结果,无法解决多模态数据分析问题。本发明首次采用支持张量机方法,定义了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指标、配电网安全性指标以及配电网经济性指标;并根据供电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三个指标采用支持张量机的方法对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影响进行分析,最终得到一种能够最大化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本发明综合考虑了中压配电网供电可靠性、安全性以及经济性指标,经过求解得到了最优的中性点接地方式。
-
公开(公告)号:CN107681660A
公开(公告)日:2018-02-09
申请号:CN201710994840.8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 , 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 浙江华云电力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理论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决策方法及系统。现有的研究方法均是对中压配电网整体性能的评估和预测,忽略了影响中压配电网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即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问题。本发明首次采用了复杂网络相关理论,定义了基于中压配电网拓扑结构的供电可靠性指标;并根据供电可靠性指标对不同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评估,最终得到一种能够最大化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本发明不但适用于传统的中压配电网,同时也适用于新能源接入含微网的中压配电网络。
-
公开(公告)号:CN118281824B
公开(公告)日:2024-07-30
申请号:CN202410702972.9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浙江大学
Inventor: 但扬清 , 钟晖 , 王晨轩 , 孙飞飞 , 郑朝明 , 孙可 , 刘青 , 方洁 , 马骏超 , 张哲任 , 李大任 , 陈晴悦 , 徐政 , 黄莹 , 王晨旭 , 王瑜 , 刘佳宁 , 沈杰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汇集站直流故障隔离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当检测到直流故障时,将直流直挂储能装置中的储能子模块由投入状态切换至旁路状态,将送端换流站的交流输出电压指令值与直流电压参考值均设置为零,以进行主动降压;其中,直流直挂储能装置包括储能子模块与耗能子模块;在预设的延时后,闭锁储能子模块,并投入耗能子模块;获取直流电流,当直流电流小于预设值时,跳开直流侧的机械开关,以隔离直流故障。本发明实施例实施简单,适用性强,能够快速有效地消除直流侧故障。
-
公开(公告)号:CN109524957B
公开(公告)日:2020-09-01
申请号:CN201811322703.0
申请日:2018-11-07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浙江大学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碳交易机制和柔性负荷的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调度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包括步骤:以能源中心模型为基础,对综合能源系统的耦合环节进行建模,输入能源为电能和天然气,输出电能、热能和天然气以供应负荷需求;将碳交易机制引入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模型中,综合考虑整个能源供应环节的碳排放,并设立了过排放罚金机制;将柔性负荷应用于综合能源系统的低碳经济运行中;在上述基础上,引入电力系统网络约束、天然气系统网络约束和能源中心内部约束,建立了以碳交易成本、柔性负荷调度成本和系统能耗成本为目标的综合能源系统低碳经济调度模型。本发明能够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降低系统能耗和碳排放,显著提升系统的综合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11274674A
公开(公告)日:2020-06-12
申请号:CN202010015829.4
申请日:2020-01-06
Applicant: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系统的分布式多能源调度方法。本发明提出产消者通过ORC系统进行分布式多能源调度的方法,首先给出一种包含ORC系统的能源中心架构,建立ORC系统的稳态数学模型。然后,在传统的集中式调度模型基础上,并根据在调度过程中是否包含可信赖的第三方机构,提出两种可行的分布式调度机制;基于所提出的分布式调度机制构建调度优化模型,采用交替方向乘子法进行分布式优化。最后,采用IEEE 123节点配电系统对所提出的分布式调度机制进行说明,分析通过ORC系统进行多能源转换和调度的优化结果,并对两种分布式调度机制进行比较。本发明所提调度方法可充分利用季节性的能源互补特性,并满足迭代次数、运算时间等技术指标的要求。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