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性或压扭性结构面法向应力快速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9876B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310751593.0

    申请日:2013-12-31

    Inventor: 褚卫江 周勇 侯靖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性或压扭性结构面法向应力快速测定方法。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压性或压扭性结构面法向应力快速测定方法。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A、根据结构面产状确定钻孔方向进行钻孔;B、封闭包含结构面的钻孔形成测试段;C、先后对测试段进行三次注水加压循环试验,获得测试段压力-时间曲线;D、对测试段印模,获得结构面在孔壁的展布特征;若结构面附近没有羽状裂隙且孔壁完整岩体段无新裂纹,转至E;否则转至A;E、据压力-时间曲线,获得关闭压力阀后压力曲线的拐点;若后两次试验中拐点值差别在15%以内,取平均值作为结构面法向应力;否则取第二次试验的拐点值作为结构面法向应力。本发明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

    片岩各向异性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4826B

    公开(公告)日:2015-09-30

    申请号:CN201310150041.4

    申请日:2013-0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岩各向异性弹性模量测定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岩各向异性弹性模量测定方法,为准确评估深埋片岩隧洞的稳定性和后期支护提供可靠的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片岩各向异性弹性模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进行现场无损取样;b、按平行、垂直、与片理成一定的夹角方向钻孔获取三组岩芯;c、分别对三组岩芯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获得每块岩芯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得到各组岩芯的平均弹性模量和平均泊松比;d、将步骤c得到的试验结果代入下式中,求得变量G';e、将E、E′、v′、G'代入上式中,然后取倒数,即可得到加载方向弹性模量随夹角β变化的曲线。本发明适用于深埋隧洞工程中。

    压性或压扭性结构面法向应力快速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759876A

    公开(公告)日:2014-04-30

    申请号:CN201310751593.0

    申请日:2013-12-31

    Inventor: 褚卫江 周勇 侯靖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性或压扭性结构面法向应力快速测定方法。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压性或压扭性结构面法向应力快速测定方法。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A、根据结构面产状确定钻孔方向进行钻孔;B、封闭包含结构面的钻孔形成测试段;C、先后对测试段进行三次注水加压循环试验,获得测试段压力-时间曲线;D、对测试段印模,获得结构面在孔壁的展布特征;若结构面附近没有羽状裂隙且孔壁完整岩体段无新裂纹,转至E;否则转至A;E、据压力-时间曲线,获得关闭压力阀后压力曲线的拐点;若后两次试验中拐点值差别在15%以内,取平均值作为结构面法向应力;否则取第二次试验的拐点值作为结构面法向应力。本发明用于水利水电工程领域。

    片岩各向异性弹性模量测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3234826A

    公开(公告)日:2013-08-07

    申请号:CN201310150041.4

    申请日:2013-04-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片岩各向异性弹性模量测定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片岩各向异性弹性模量测定方法,为准确评估深埋片岩隧洞的稳定性和后期支护提供可靠的依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片岩各向异性弹性模量测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a、进行现场无损取样;b、按平行、垂直、与片理成一定的夹角方向钻孔获取三组岩芯;c、分别对三组岩芯进行单轴压缩试验,获得每块岩芯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并得到各组岩芯的平均弹性模量和平均泊松比;d、将步骤c得到的试验结果代入下式中,求得变量G'; e、将E、E′、v′、G'代入上式中,然后取倒数,即可得到加载方向弹性模量随夹角β变化的曲线。本发明适用于深埋隧洞工程中。

    深埋长隧洞TBM掘进过程中微震监测传感器布置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2300529U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20380491.9

    申请日:2011-10-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深埋长隧洞TBM掘进过程中微震监测传感器布置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合理布置传感器的位置组成高效微震监测网络,有效采集隧洞掌子面前后数十米范围的微震信号,以达到提高微震事件的定位精度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八个微震传感器,共分三个传感器监测断面布置于掌子面后方的已开挖隧洞内;其中第一监测断面上布置三个微震传感器,且距离掌子面1~2倍洞径,第二监测断面上布置两个微震传感器,且距离第一监测断面4.5~5倍洞径,第三监测断面上布置三个微震传感器,且距离第二监测断面4.5~5倍洞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TBM掘进的深埋硬岩隧洞的岩爆预测。

    两头掘进深埋隧洞贯通过程中控制岩柱型岩爆的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67977B

    公开(公告)日:2012-10-31

    申请号:CN201010272166.0

    申请日:2010-08-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两头掘进深埋隧洞贯通过程中控制岩柱型岩爆的施工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两头掘进深埋隧洞贯通过程中控制岩柱型岩爆的施工方法,对围岩进行预处理,消除岩柱型岩爆风险,保证施工安全和进度。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两头掘进深埋隧洞贯通过程中控制岩柱型岩爆的施工方法,其步骤如下:a、改两头掘进为独头掘进;b、常规掘进爆破,掘进爆破进尺为1.8m-2m/爆破循环;c、应力解除爆破;d、出渣并完成支护后进行下一个常规掘进爆破循环和应力解除爆破循环,直至贯通整个岩柱。本发明主要用于两头掘进的深埋交通隧洞和深埋水工隧洞。

    一种大断面隧洞在富水洞段开挖逆坡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96962A

    公开(公告)日:2011-12-28

    申请号:CN201110162591.9

    申请日:2011-06-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大断面隧洞在富水洞段开挖逆坡施工方法。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序自流排放地下涌水的施工方法。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a、首先进行上台阶开挖,形成上台阶开挖洞段;b、下坡开挖,形成上台阶降坡洞段;c、设置积水仓;d、在积水仓中安装水泵和抽水管;e、按照临时顺坡对富水洞段进行上台阶开挖;f、待富水洞段上台阶开挖完成并在与隧洞下游侧落底开挖掌子面贯通后,按照隧洞设计纵坡反向进行下台阶落底开挖。本发明适用于水利水电、交通、矿山等地下工程在地下涌水丰富洞段的施工。

    应力解除爆破法
    8.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1270967B

    公开(公告)日:2011-08-31

    申请号:CN200810061514.2

    申请日:2008-04-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力解除爆破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极强岩爆、强岩爆条件下适用的应力解除爆破法,能够有效降低或解除岩体应力集中区的能量水平,以解决深埋隧洞(隧道、巷道)掘进过程中岩爆引起的施工安全问题,从而保证掘进的进度。应力解除爆破法其步骤包括:a、在掌子面上钻爆破孔,其孔径与开挖爆破孔孔径一致;b、在爆破孔内装药;c、装药完成后起爆。本发明可用于各种水利水电工程、交通、矿山等地下工程和深埋隧洞的开挖工程中。

    一种TBM掘进时围岩应力变化测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22985A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1010246961.2

    申请日:2010-08-0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TBM掘进时围岩应力变化测量方法。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TBM掘进时围岩应力变化测量方法,测量TBM开挖洞段围岩中某点的三维应力变化,判断围岩损伤范围,优化支护设计,保证洞室整体稳定和工作人员安全。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TBM掘进时围岩应力变化测量方法,步骤如下,a、确定空心包体应力计的埋设位置和测点数量;b、挖辅助洞或利用已有洞室向TBM待开挖洞段钻孔并埋设空心包体应力计;c、TBM掘进,监测并记录空心包体应力计的应变变化;d、确定测量段岩石的弹性模量、泊松比;e、列方程,Eεk=Ak1σx+Ak2σy+Ak3σz+Ak4τxy+Ak5τyz+Ak6τzx,求解地应力的六个分量σx、σy、σz、τxy、τyz、τxz,本发明主要用于隧洞等施工期的支护优化设计和洞室整体稳定性评价。

    洞群差动式调压室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178051A

    公开(公告)日:2008-05-14

    申请号:CN200710157156.0

    申请日:2007-11-2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洞群差动式调压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以调压室群的形式解决超大规模的调压室布置及采用差动式调压室抑制涌浪振幅及加速涌浪波动衰减速度的洞群差动式调压室,以保证调压室结构的安全性,提高机组运行的稳定性和机组的供电质量。解决该问题的技术方案是:洞群差动式调压室,其特征在于在长引水隧洞末端串联布置2~4个较小规模的调压室群,并在调压室群间布置上室连通洞。本发明可用于水利水电工程。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