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69779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510225944.7
申请日:2025-02-27
Applicant: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卷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气溶胶生成基质及用于电加热装置的气溶胶生成制品。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含有植物原料和添加剂,所述添加剂能够使得所述气溶胶生成基质在自由水蒸发区间的水分蒸发峰值A(Tan)满足式(1),A(Tan)≥A(Ta0)×110%式(1),其中,A(Ta0)为植物原料在自由水蒸发区间的水分蒸发峰值。该气溶胶生成基质能够有效降低加热卷烟时烟口处的水分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07798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80985.4
申请日:2024-02-18
Applicant: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浙江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加热烟具及其能耗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控制器启动加热器;控制器启动气流感知模块和所述计时模块;控制器根据计时模块判断气流感知模块的未感应气流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阈值:若是,则所述控制器控制电源停止向所述加热器传输的电能;若否,则所述控制器维持控制电源向所述加热器传输的电能。本发明能降低加热烟具对卷烟加热的能耗,提高加热烟具控制的智能化和节能水平。
-
公开(公告)号:CN116559303A
公开(公告)日:2023-08-08
申请号:CN202210106242.3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加热卷烟逐口抽吸过程的方法,属于烟草质量评价技术领域,采用顶空CTC进样器模拟加热卷烟抽吸过程,先将加热卷烟烟丝置于采样瓶中;然后加热装置启动加热,将采样瓶从样品盘上取走放入加热装置,加热完毕后立即取出采样瓶,打开瓶盖,待采样瓶中烟气自然挥发后盖上采样瓶盖,再将采样瓶放回加热装置;此即模拟加热卷烟抽吸一口的过程,重复多次,即模拟加热卷烟抽吸多口的过程。本发明的模拟方法避免了繁琐操作过程带来的烟气成分损失,与传统方法获得的逐口抽吸过程一致性好,烟气组分释放行为的模拟真实度高。采用本发明的方法替代传统方法评价香原料在加热卷烟逐口抽吸烟气中的释放行为,操作简单、省时省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26850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56738.0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烟草香原料及其制备方法,制备方法包括:烟草原料粉碎或切丝,得到细化后的烟草原料;向细化后的烟草原料中加水或氨水溶液,待吸收完全后烘干,得到烘干后的烟草原料;将烘干后的烟草原料投入双螺杆挤压膨化机中,经过挤压处理形成均匀的烟草颗粒和/或长条,得到挤压后的烟草原料;采用超临界萃取方式萃取挤压后的烟草原料中的香味成分,将挤压后的烟草原料置于超临界萃取装置中,进行一级萃取和二级萃取,得到一级萃取物和二级萃取物;利用所述一级萃取物和/或二级萃取物制备得到烟草香原料。降低烟草提取物刺激性,强化烟草本香风格特征,提升烟气品质。
-
公开(公告)号:CN115060554A
公开(公告)日:2022-09-16
申请号:CN202210682402.9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烟侧流烟气成分捕集系统及捕集处理方法,本发明的主要设计构思在于,使待测卷烟在完全密闭的腔体内进行抽吸,同时将侧流烟气汇集排出的同时使其中成分附着捕集器滤片和导流罩上,从而可以实现对卷烟整个抽吸过程中侧流烟气成分的完全收集,之后剑桥滤片以及导流罩上的附着物可采用已有分析方法准确测定出侧流烟气中水分、烟碱及焦油数据。实际使用本发明时,可通过大量烟支样品测试得到规模化的侧流烟气成分数据,便于与主流烟气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卷烟产品定型生产前的开发,如原料配方设计、材料设计、香料设计、产品结构设计和卷烟质量判定等提供可靠的指导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14720529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463863.7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吸卷烟燃烧锥周围氧气浓度的检测方法及系统,检测方法包括:启动吸烟机并预热完成;启动氧气温湿度测量采集系统并平衡;将卷烟样品插入卷烟夹持器;点燃卷烟样品,抽吸两口;等待卷烟阴燃形成一个完整的燃烧锥后,将测量模块放置在燃吸卷烟燃烧线的正下部,燃烧线的位置定为烟支横轴0点,从0点开始,抽吸第3口,停止抽吸;卷烟燃烧线在阴燃中向前推进,测量模块从0点开始同步检测燃烧锥周围的氧气浓度数据,等待氧气温湿度测量采集系统的氧气浓度显示值与与测试大气一致时,测试结束。本发明的燃吸卷烟燃烧锥周围氧气浓度的检测方法及系统,有利于研究如何降低卷烟抽吸过程中生成的有害物质含量和评价烟支的燃烧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05738528A
公开(公告)日:2016-07-06
申请号:CN201610208027.9
申请日:2016-04-06
Applicant: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30/02 , G01N30/06 , G01N2030/025 , G01N2030/06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二硝基苯胺类农药残留的GC?MS/MS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配制农药标准品溶液,通过气相色谱?串联质谱进行测定、并拟合得到标准曲线;(2):将捕集有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的剑桥滤片经乙腈振荡提取,提取液经分散液液微萃取后进行离心处理;向提取液中投加水和四氯化碳进行分散液液微萃取,其中,提取液:水:四氯化碳的投加体积比为1:3?5:0.1?0.3;(3):离心后的沉积相再在步骤(1)的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条件下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代入标准曲线求得卷烟主流烟气粒相物中农药残留含量。本发明将分散液液微萃取技术与GC?MS/MS相结合,简化了样品处理步骤可使检测结果更准确、稳定、客观地反应烟气中农药残留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14720529B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210463863.7
申请日:2022-04-19
Applicant: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1N27/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吸卷烟燃烧锥周围氧气浓度的检测方法及系统,检测方法包括:启动吸烟机并预热完成;启动氧气温湿度测量采集系统并平衡;将卷烟样品插入卷烟夹持器;点燃卷烟样品,抽吸两口;等待卷烟阴燃形成一个完整的燃烧锥后,将测量模块放置在燃吸卷烟燃烧线的正下部,燃烧线的位置定为烟支横轴0点,从0点开始,抽吸第3口,停止抽吸;卷烟燃烧线在阴燃中向前推进,测量模块从0点开始同步检测燃烧锥周围的氧气浓度数据,等待氧气温湿度测量采集系统的氧气浓度显示值与与测试大气一致时,测试结束。本发明的燃吸卷烟燃烧锥周围氧气浓度的检测方法及系统,有利于研究如何降低卷烟抽吸过程中生成的有害物质含量和评价烟支的燃烧状态。
-
公开(公告)号:CN118186389A
公开(公告)日:2024-06-14
申请号:CN202311781699.5
申请日:2023-12-22
Applicant: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IPC: C23C28/04 , C23C14/35 , C23C14/08 , C23C14/28 , C23C14/06 , C25D11/26 , C25D11/34 , C25D11/04 , B82Y30/00 , B82Y40/00 , C23C28/00 , A24F40/46 , A24F40/7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烟具的光谱选择性红外辐射超表面及其制作工艺,所述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a,在酸性条件下对金属基板进行阳极氧化处理,在金属基板表面形成一层阳极氧化膜,且在阳极氧化膜内垂直金属基板方向形成垂直孔道;步骤b,对带有垂直孔道的金属基板采用去离子水清洗,然后在高温下烘干;步骤c,通过液相法或者气相法在烘干后金属基板的垂直孔道表面沉积一层导电材料。本发明还公开包括上述超表面的管型加热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烟具的光谱选择性红外辐射超表面及其制作工艺,能够将红外辐射材料的辐射特性和烟草的红外吸收特性相匹配,将通过抑制无效红外波段的辐射,来大大提高红外辐射的利用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89052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1805907.0
申请日:2023-12-25
Applicant: 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烟叶原料烟气香味成分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通过烟气捕集装置对卷烟烟叶在加热状态产生的烟气进行捕集,并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烟气中的香味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来检测香味成分的含量,以获取烟气中的中性香味成分释放总量、碱性香味成分释放总量、酸性香味成分释放总量、酚类化合物释放总量和总烟碱释放量;根据卷烟烟叶在加热状态下的烟气香味成分的检测结果,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获得计算加热卷烟烟气评价参数;构建加热卷烟烟气香味成分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并根据所述加热卷烟烟气评价参数计算得到烟气评价综合得分。本发明能对烟气香味成分质量的全面、准确和客观评价。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