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780186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205291.8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纳米约束反应器WS2@COF‑LuCDs检测MicroRNA‑126的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发光体鲁米诺衍生碳点(LuCDs)组装在异质结WS2@COF上,表现出强而稳定的ECL性能。这种增强的性能归功于COF结构域的受限孔隙环境,使H2O2有效地富集在WS2催化边缘位点。自行设计的DNA纳米机器应用于纳米约束反应器构建的传感平台,有效提高了检测准确性,可对目标物表现出高灵敏度、宽检测范围和极低检出限,能够实现人体血清中miR‑126的快速灵敏测定,对临床上患者感染类型的判断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5078499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75446.9
申请日:2022-06-15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6 , G01N27/4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湖水中微囊藻毒素LR的检测。本发明采用Ti3C2Tx负载的TiO2纳米阵列作为光敏基底材料,TiO2性能稳定,价格低廉,而Ti3C2Tx具有类似于金属的性质,具有优异的导电性与较强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能够有效改善TiO2的电子空穴复合并提升其可见光响应。本发明所采用的材料复合方案保留了TiO2纳米阵列的微观结构,使其能够作为良好的传感载体保证信号输出的稳定性,通过离子束溅射引入金纳米离子,为适配体的固定提供了更多活性位点,而微囊藻毒素LR更是作为一种天然的电子供体实现了由自身浓度到可视化光电流信号的传感转换。
-
公开(公告)号:CN11957466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205556.4
申请日:2024-08-30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30 , G01N27/327 , G01N33/5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基于HKUST‑1猝灭SnO2/NiFeOx的光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属于新型功能材料与生物传感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SnO2和NiFeOx纳米颗粒溶液为基底材料以可见光做光源来获得光电流;将金属有机框架结构HKUST‑1‑NH2作为二抗的载体,制备了一种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属于光电化学传感器领域。该传感器可检测信号与样品中分析物浓度成正比,且对目标物表现出了高的灵敏度,宽的检测范围以及低的检出限,能够实现人体血清中NSE的快速灵敏测定,对临床上患者感染类型的判断有着较大的应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3816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98008.5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功能实时在线光谱检测系统。微流体合成技术因其微米数量级的通道结构、优良的液滴和流型操控性能、较快的传热传质速度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微纳米材料的高效合成,呈现出制备时间显著缩短、尺寸均一、产量高等优点。它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够根据所需要的目的例如材料尺寸、形貌、表面电荷、靶向等自主控制合成温度、压力、pH以及超声强度等因素。特别是要实现材料尺寸、形貌的负反馈指导,需要一款检测原理清晰、操作简单、全自动化且能够实现流体状态检测的集成紫外‑可见、荧光光谱、量子产率与荧光寿命等单元的多功能实时在线光谱检测设备。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963B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210775833.X
申请日:2022-07-0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CD44的电致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以Zr作中心金属,以4,4’,4”‑三羧基三苯胺为有机配体首次合成了Zr‑MOF材料,基于其优良的配位诱导及自增强电致发光特性构建了检测CD44的电致发光传感器,该传感器以Zr‑MOF作发光体,以配体中的叔氮作为共反应剂,以铜掺杂氧化钼作为猝灭剂并用来标记第二抗体,得到了具有高灵敏度的猝灭型电致发光传感器,实现了将不同浓度的CD44转化为可视化的电致发光信号,实现了对CD44的检测,其检测范围为0.50 pg/mL~0.50µg/mL,检测限为0.13 pg/mL。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9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75833.X
申请日:2022-07-0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IPC: G01N27/26 , G01N27/30 , G01N27/32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CD44的电致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以Zr作中心金属,以4,4’,4”‑三羧基三苯胺为有机配体首次合成了Zr‑MOF材料,基于其优良的配位诱导及自增强电致发光特性构建了检测CD44的电致发光传感器,该传感器以Zr‑MOF作发光体,以配体中的叔氮作为共反应剂,以铜掺杂氧化钼作为猝灭剂并用来标记第二抗体,得到了具有高灵敏度的猝灭型电致发光传感器,实现了将不同浓度的CD44转化为可视化的电致发光信号,实现了对CD44的检测,其检测范围为0.50pg/mL~0.50µg/mL,检测限为0.13 pg/mL。
-
公开(公告)号:CN115096962A
公开(公告)日:2022-09-23
申请号:CN202210775820.2
申请日:2022-07-03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电致发光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以原位生长在氟掺杂的二氧化锡导电玻璃上的二氧化钛‑氧化亚铜复合阵列同时作为传感基底共反应促进剂,以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的金纳米团簇和新型自增强电致发光体锰金属有机框架组成的复合物为二抗标记物构建了夹心型电致发光传感器,该实现了对检测微囊藻毒素LR的灵敏检测,其检测范围为50 fg/mL~0.10µg/mL,检测限为27 fg/mL。
-
公开(公告)号:CN113138166A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2110498020.6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济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紫外与荧光同时检测的微流控光谱在线检测仪。本研究从材料光谱特性与尺寸、形貌的关系为切入点,针对当前市场的光谱(紫外‑可见、荧光)检测仪器存在的操作繁琐、时间长、灵敏度低,设备规模大无法与微流控设备串联等缺陷,通过自选配件,自主搭建了一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实时在线光谱检测系统,该仪器集成紫外与荧光功能(已开发,未来将解锁荧光寿命与量子产率单元),且能够实现待测物流动状态下的连续检测,积分时间低至5 ms,它能够与微流体合成设备串联实现瞬间合成反馈,保证材料高通量合成的均一性,完全颠覆以往通过收集、离心、干燥、形貌与光谱测试、指导合成这种五元一体的复杂模式,具有强有力的产业化基础。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