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65014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11172035.2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核磁共振的耦合作用下岩石孔渗模型测试装置,包括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核磁共振系统、岩心夹持器、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与核磁共振系统、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分别相连,所述核磁共振系统由梯度磁场和射频系统组成,所述岩心夹持器分别与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相连。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本发明实现无损、实时在线监测高应力高水压复杂化学环境下岩石蠕变及孔隙率‑渗透率演变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0865014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172035.2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核磁共振的耦合作用下岩石孔渗模型测试装置,包括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核磁共振系统、岩心夹持器、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与核磁共振系统、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分别相连,所述核磁共振系统由梯度磁场和射频系统组成,所述岩心夹持器分别与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相连。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本发明实现无损、实时在线监测高应力高水压复杂化学环境下岩石蠕变及孔隙率-渗透率演变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6223552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234281.6
申请日:2023-03-1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24/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NMR扫描的砂岩岩心自吸实验方法,包括:使用核磁共振扫描装置扫描以获取砂岩岩心样品在初始状态下未吸水时垂直轴向分层和平行轴向的灰度图;使用核磁共振扫描装置扫描以获取在自吸装置中浸泡不同时间对应时刻下的砂岩岩心样品垂直轴向分层成像和平行轴向的灰度图及不同自吸时间下的T2曲线;对获得的成像结果的DCM数据进行窗宽窗位调整,调节所有灰度图的色标以获得最佳伪彩图,分析砂岩岩心样品沿轴向不同位置及平行轴向的氢信号强度以得到自吸完整过程不同时间样品空间中的流体运移和赋存状态。本发明能以不破坏岩心样品为前提,通过分析大量剖面图像数据进行空间定位,进而预测自发渗吸过程中可动水运移速度及到达的位置。
-
公开(公告)号:CN118090801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311588453.6
申请日:2023-11-24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核磁共振和离心排水实验定量表征岩石连通性的方法,涉及非常规油气开采及二氧化碳封存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对饱和岩心试样进行多次离心排水核磁共振实验且每次离心排水实验后对应进行一次核磁共振实验,并基于上述实验得到的弛豫时间分布曲线和毛细管压力曲线来建立关于离心水信号幅度的T2‑Pc联合函数,并通过划分离散区间求解T2‑Pc二维图谱对应离散点的连通性因子,最后将信号幅度与连通性因子进行加权平均最终计算出岩石的连通性。本发明方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不同孔喉比对岩石连通性的贡献,能够更加直观、全面丰富的反应岩石的连通性,该方法在岩石连通性研究领域具有较大的优势和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362623A
公开(公告)日:2018-08-03
申请号:CN201810133379.1
申请日:2018-02-09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μCT扫描的微观岩石耦合渗透试验装置,包括计算机控制系统、控温装置、液压装置、化学溶液自配装置、μCT扫描装置、压力室、数据处理系统和数据采集装置;所述液压装置、化学溶液自配装置通过管道与压力室连通,所述控温装置、液压装置、化学溶液自配装置、μCT扫描装置和数据采集装置均与计算机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发明不仅可以通过计算机控制系统控制控温装置、液压装置和化学溶液自配装置向压力室中作用多场耦合试验条件,还可以在试验过程中通过μCT扫描装置实时观测岩样的三维孔隙结构,从而获取岩石的渗流特性。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06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600881.5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孔径渗透模型的隧洞渗漏量预测方法,包括:获取隧洞岩样数据;根据孔径分布曲线,将孔径按不同孔径分类,分别获得不同孔径的孔隙体积;根据孔径分布曲线和不同孔径的孔隙体积,分别计算不同孔径之间的受压转化率;根据岩样的上覆应力、不同孔径的孔隙体积以及不同孔径之间的受压转化率,计算不同孔径的孔隙压缩系数;根据上覆应力、不同孔径的孔隙压缩系数,构建隧洞渗透量模型,计算得到隧洞渗透量;本发明着重考虑了上覆应力作用下不同尺度孔隙的压缩系数对渗透量的影响,能够实时对隧洞渗漏量进行预测,测试精度高、计算方法简便,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安全、长远运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背景。
-
公开(公告)号:CN115901834A
公开(公告)日:2023-04-04
申请号:CN202211386093.7
申请日:2022-11-0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核磁共振图像的岩石孔隙迂曲度分形维数预测方法,对岩石试样预处理后进行T2图谱测试,并反演获得孔径分布曲线;对岩石试样利用核磁共振成像模块获取MRI图像,并基于该图像计算岩石孔隙分布分形维数;将岩石孔隙空间简化为孔隙尺寸不同且具有迂曲度的毛细管,确定不同迂曲度下的毛细管数量;根据孔隙分布与毛细管数量之间的标度关系,建立迂曲度分形维数与孔隙分布分形维数的数学关系,求解迂曲度分形维数。此种方法以核磁共振技术为实验手段,通过核磁图像直接获取表征孔隙空间二维平面的孔隙分布维数,并以此为目标参数,结合T2图谱的孔径分布信息,计算出迂曲度分形维数,为定量描述岩石孔隙结构和渗透特性提供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063A
公开(公告)日:2022-09-20
申请号:CN202210600881.5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孔径渗透模型的隧洞渗漏量预测方法,包括:获取隧洞岩样数据;根据孔径分布曲线,将孔径按不同孔径分类,分别获得不同孔径的孔隙体积;根据孔径分布曲线和不同孔径的孔隙体积,分别计算不同孔径之间的受压转化率;根据岩样的上覆应力、不同孔径的孔隙体积以及不同孔径之间的受压转化率,计算不同孔径的孔隙压缩系数;根据上覆应力、不同孔径的孔隙压缩系数,构建隧洞渗透量模型,计算得到隧洞渗透量;本发明着重考虑了上覆应力作用下不同尺度孔隙的压缩系数对渗透量的影响,能够实时对隧洞渗漏量进行预测,测试精度高、计算方法简便,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安全、长远运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背景。
-
公开(公告)号:CN220469903U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322299727.1
申请日:2023-08-2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E21B49/02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地质钻探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原位取砂试验装置,一种原位取砂试验装置,包括取砂机构、旋转控制机构、土体切割机构和胶凝机构,所述取砂机构包括转动手柄、套筒、传力臂、凝胶传输管路和试样环刀,所述传力臂套装在套筒内。该原位取砂试验装置,通过设置旋转手柄控制切割片打开,使其沿着和沉积层面平行的方向取得原位砂石试样,实现了取出样品后粒径分布、孔隙率几乎不变,在不破坏砂石的受力条件和孔隙结构等参数的情况下,将砂石样本采集,并保持其原有状态,从而实现了更加准确、可靠的采样,同时,本实用新型装置的运用可以有效避免过度采砂对环境、生态和安全造成的影响。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