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0865014B
公开(公告)日:2021-09-17
申请号:CN201911172035.2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核磁共振的耦合作用下岩石孔渗模型测试装置,包括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核磁共振系统、岩心夹持器、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与核磁共振系统、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分别相连,所述核磁共振系统由梯度磁场和射频系统组成,所述岩心夹持器分别与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相连。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本发明实现无损、实时在线监测高应力高水压复杂化学环境下岩石蠕变及孔隙率‑渗透率演变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10865014A
公开(公告)日:2020-03-06
申请号:CN201911172035.2
申请日:2019-11-2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基于核磁共振的耦合作用下岩石孔渗模型测试装置,包括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核磁共振系统、岩心夹持器、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其中,所述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与核磁共振系统、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分别相连,所述核磁共振系统由梯度磁场和射频系统组成,所述岩心夹持器分别与围压控制系统、轴压控制系统、渗压控制系统和应变测量系统相连。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本发明实现无损、实时在线监测高应力高水压复杂化学环境下岩石蠕变及孔隙率-渗透率演变规律。
-
公开(公告)号:CN104819926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510261475.0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隙岩石的多场耦合渗透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装置包括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围压室、液压系统、控温系统、化学溶液系统,液压系统和围压室之间分别通过围压装置、轴压装置和渗流装置连接,控温系统设在围压室外,化学溶液系统和渗流装置相连。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打开液压系统,加载油源;将试样放入压力室内;加载轴压、围压;加载渗流压力;加载化学场;施加温度;数据测量。本发明采用四场加载系统相互独立,可真实模拟高水压、大水力梯度、温变、水化学复杂条件下裂隙岩石的渗透特性、力学特性演变试验研究,并可进行岩石变形破坏和渗透、应力、化学、温度耦合的全过程试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06018236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610353587.3
申请日:2016-05-2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渗透实验仪器领域,具体涉及岩石耦合渗透试验中多功能整体压帽式压力室及试验方法,包括压力室体、位于压力室底部的压力室底座、位于压力室顶部的压力室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于压力室底部的围压进油孔和渗流出口、靠近压力室顶部的渗流入口、位于压力室底座外侧且与压力室底座连接的压力室锁帽、设置于压力室顶部的提升油缸、位于压力室体内的顺序设置的上压头、上渗透板、试件、下渗透板、下压头,所述的渗流出口与冷却水箱、体积变化量测量仪顺序连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高安全性、自动化、多功能的压力室及试验方法,避免操作复杂、存在安全隐患,适用于研究复杂的温度–渗流–应力–化学(THMC)耦合作用下的岩石三轴耦合渗透试验。
-
公开(公告)号:CN108090026B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1711234423.X
申请日:2017-11-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IPC: G06F17/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汽油三相渗流相间对流的数值模拟方法,包括使用伽辽金有限单元法对水汽油三相渗流微分方程进行离散求解;使用八结点单元体确定形函数;通过加权余量积分建立线性代数方程组,对单元离散结点处的代数方程组使用中点增量法迭代求解;依据饱和度为1的条件对可能出现的不收敛解进行修正;针对对流占优引起的数值振荡问题采用重新定义彼克列数法进行修正。本发明考虑对流影响,不但可预测压力水头、水汽油三相的饱和度的变化,模拟结果与实际工程情况更接近,且可大大缩短计算驱替时间,提高了地下水石油污染处理和油藏能源开采效率,对当前地下流体渗流技术分析探究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4819926A
公开(公告)日:2015-08-05
申请号:CN201510261475.0
申请日:2015-05-2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裂隙岩石的多场耦合渗透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该装置包括计算机伺服控制系统、围压室、液压系统、控温系统、化学溶液系统,液压系统和围压室之间分别通过围压装置、轴压装置和渗流装置连接,控温系统设在围压室外,化学溶液系统和渗流装置相连。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打开液压系统,加载油源;将试样放入压力室内;加载轴压、围压;加载渗流压力;加载化学场;施加温度;数据测量。本发明采用四场加载系统相互独立,可真实模拟高水压、大水力梯度、温变、水化学复杂条件下裂隙岩石的渗透特性、力学特性演变试验研究,并可进行岩石变形破坏和渗透、应力、化学、温度耦合的全过程试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9670186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494677.5
申请日:2024-10-24
Applicant: 广东省公路建设有限公司 , 广东湾区交通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 河海大学 , 中交二公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 ,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 , 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IPC: G06F30/13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圆形基坑支护结构的土压力计算方法及系统,包括:建立圆形基坑支护结构的数值分析模型;通过数值分析模型获得圆形地连墙的变形曲线和环向应力系数;根据水平分层法结合受力平衡公式、力矩平衡公式和环向应力系数拟合公式获得极限状态下圆形地连墙墙体水平土压力计算公式;通过考虑位移的影响对土体内摩擦角进行修正,获得非极限状态下土体粘聚力发挥值和墙土间粘聚力发挥值;根据两个聚力发挥值和极限状态下圆形地连墙墙体水平土压力计算公式计算非极限状态下圆形地连墙墙体水平土压力;通过同时考虑墙体侧向变形以及圆形基坑环向应力影响,能够为圆形基坑支护结构的优化设计尺寸提供衡量指标和参考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6359098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364854.7
申请日:2023-04-07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15/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同有效应力状态下断层带渗流特性原位试验装置及方法,包括:供水系统、渗透压控制系统、现场原位样、数据量测系统及渗透液收集系统;所述现场原位样分别与供水系统、渗透压控制系统、数据量测系统、渗透液收集系统相连;本发明通过渗透压控制系统实现试样孔隙水压力、渗透压力的双调节,从而获取断层带内渗透系数‑有效应力之间的耦合本构关系、根据工程具体情况确定的某一有效应力状态下的临界水力坡降及破坏水力坡降。
-
公开(公告)号:CN107063962A
公开(公告)日:2017-08-18
申请号:CN201611164469.4
申请日:2016-12-16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1N15/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15/0806 , G01N15/08
Abstract: 岩石耦合渗透试验装置及方法,具体涉及到温度‑应力‑渗流‑化学多场耦合作用下岩石渗透试验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计算机控制台、蓄水箱、压力室、升压缸、油水转换器、温度控制系统、化学溶液自配系统和管路系统。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准备并安装试样;安装温控装置;设置温度控制;温度试验;自动控制试验稳定阶段。本发明针对现有岩石耦合渗透试验装置中温控系统加热方式简单、温度变化范围小,功能单调、设置试验条件较少的问题,可以有效调节温度,同时自动控制化学溶液pH值,解决碳酸溶液中CO2容易从溶液中挥发出来导致酸性降低的问题,真实还原水岩作用条件下的岩石渗透、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
公开(公告)号:CN115081063B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210600881.5
申请日:2022-05-30
Applicant: 河海大学
IPC: G06F30/13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多尺度孔径渗透模型的隧洞渗漏量预测方法,包括:获取隧洞岩样数据;根据孔径分布曲线,将孔径按不同孔径分类,分别获得不同孔径的孔隙体积;根据孔径分布曲线和不同孔径的孔隙体积,分别计算不同孔径之间的受压转化率;根据岩样的上覆应力、不同孔径的孔隙体积以及不同孔径之间的受压转化率,计算不同孔径的孔隙压缩系数;根据上覆应力、不同孔径的孔隙压缩系数,构建隧洞渗透量模型,计算得到隧洞渗透量;本发明着重考虑了上覆应力作用下不同尺度孔隙的压缩系数对渗透量的影响,能够实时对隧洞渗漏量进行预测,测试精度高、计算方法简便,有利于水利工程的安全、长远运行,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背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