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工业园区三阶段生产与多能系统协同低碳调度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720676A

    公开(公告)日:2023-09-08

    申请号:CN202310453225.1

    申请日:2023-04-25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铁工业园区三阶段生产与多能系统协同低碳调度方法,步骤如下:基于钢铁生产流程及微网分布式能源设备特性,提出钢铁企业多能微网三阶段多时间尺度协同运行框架;继而建立钢铁企业多能微网运行模型。以最小运营成本为目标,考虑碳排放成本,通过引入基于场景的随机优化方法,解决新能源出力不确定性对微网运行的影响;通过三阶段模型求解,获取钢铁企业生产工序规划及微网分布式设备运行策略。本发明能够充分利用钢铁生产流程与微网间耦合关系,在新能源出力不确定的情况下实现最小运营成本,有利于钢铁企业参与工业负荷管理,缓解电力系统供需矛盾,为消纳分布式新能源提供支撑,对工业微网的建设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种考虑多维生活需求的居民有限理性用电需求响应决策的确定方法和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130067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284139.3

    申请日:2024-09-13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多维生活需求的居民有限理性用电需求响应决策的确定方法和系统,所述方法根据用户的生产生活需求,建立相应负荷功率模型;根据“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构建各心理账户下的用电成本和舒适度评估模型;利用前景理论对各心理账户评估模型进行修正,构建不同心理账户的综合用电前景函数;结合家用电器的功率模型和社会责任需求约束,构建居民有限理性用电需求响应决策模型;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取用户在市场信号变化下的有限理性用电需求响应决策行为。本发明考虑了需求响应机制下居民用户做出用电决策时的有限理性心理,能够真实反映出用户用电响应决策行为,进而促进对居民用户可调节潜力的挖掘。

    一种基于通用物质流模型的工业生产与能源调度方法、存储介质和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8863330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806904.7

    申请日:2024-06-2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通用物质流模型的工业生产与能源调度方法、存储介质和设备,所述工业生产与能源调度方法通过分析原料输入、产品输出和物料存储间的耦合关系,建立基于矩阵表达的通用物质流模型;通过分析生产设备运行特征,建立典型生产设备模型,构建典型生产设备物质流与能量流的耦合关系;以能源成本最小为目标,提出工业生产优化模型;基于变量松弛及可行域缩减,提出模型加速求解算法;通过优化模型的求解,获取最小能源成本对应的工业企业生产及能源系统调度策略。本发明精确描述工业生产中物质传输、转化等特性,实现物质、能源流耦合,降低用能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同时为工业企业参与电网调度、消纳分布式清洁能源贡献力量。

    一种兼顾多能耦合和工序优化的钢铁企业外购电可调潜力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61122B

    公开(公告)日:2022-09-30

    申请号:CN202110684720.4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兼顾多能耦合和工序优化的钢铁企业外购电可调潜力评估方法,通过分析钢铁企业内部的煤气、蒸汽、电力及余热等多能介质耦合特性和可调节能量转化设备,建立钢铁企业内部多能耦合模型及能源系统可调节约束;根据生产工序可调节特性建立钢铁生产工序可调节约束,并构建生产工序与能源系统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外购电负荷调整量最大为目标,提出兼顾多能耦合和工序优化的钢铁企业外购电可调潜力评估模型;通过优化模型的求解获取外购电最大可调潜力及对应的能源系统与生产工序的调度运行策略。本发明能够充分挖掘钢铁企业内部能源系统和生产工序的可调潜力,在降低用能成本的同时为电力系统降低负荷峰谷差、消纳分布式清洁能源贡献力量。

    一种兼顾多能耦合和工序优化的钢铁企业外购电可调潜力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361122A

    公开(公告)日:2021-09-07

    申请号:CN202110684720.4

    申请日:2021-06-21

    Applicant: 河海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兼顾多能耦合和工序优化的钢铁企业外购电可调潜力评估方法,通过分析钢铁企业内部的煤气、蒸汽、电力及余热等多能介质耦合特性和可调节能量转化设备,建立钢铁企业内部多能耦合模型及能源系统可调节约束;根据生产工序可调节特性建立钢铁生产工序可调节约束,并构建生产工序与能源系统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外购电负荷调整量最大为目标,提出兼顾多能耦合和工序优化的钢铁企业外购电可调潜力评估模型;通过优化模型的求解获取外购电最大可调潜力及对应的能源系统与生产工序的调度运行策略。本发明能够充分挖掘钢铁企业内部能源系统和生产工序的可调潜力,在降低用能成本的同时为电力系统降低负荷峰谷差、消纳分布式清洁能源贡献力量。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