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359458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62105.3
申请日:2023-03-17
Applicant: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观测收集地表径流的装置,包括汇水围板,所述汇水围板插在坡面上,所述汇水围板内固定连接有汇水槽,所述汇水槽位于所述坡面下游位置,所述汇水槽平齐或稍低于所述坡面地表,所述汇水槽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口上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软管穿过所述汇水围板,所述软管远离所述汇水槽一端连通有储水容器,所述汇水围板长度为200cm,所述汇水围板宽度为50cm。本装置便于携带安装,受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小,可以多点布置方便对野外降雨分配进行短期或长期观测;对原位土壤干扰破坏小,利于及时快速的开展监测工作;安装后对其他动植物影响小且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08935014B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1810892640.6
申请日:2018-08-07
Applicant: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IPC: A01G25/1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树木维护设备,属于树木种植技术领域,包括用于盛水的容器主体、设置在容器主体下端的用于向目标树木浇水的出水口、设置在插设在目标树木外周的用于检测土壤含水量的含水率测定仪以及用于和含水率测定仪连接的控制器;出水口处设有出水开关,控制器用于控制出水开关开启或关闭;容器主体上还设有用于供电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和控制器、含水率测定仪以及出水开关连接。本发明提供的树木维护设备,节能环保,而且不受地域的限制,能够在市区或野外进行实施,能够根据土壤的含水率自动进行补水浇灌,节省了大量的人工,提高了树木的成活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706691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29070.4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利用分层铲观测土壤入渗规律的便携装置,包括若干分层铲,若干分层铲在土壤剖面从上至下依次设置,分层铲包括铲头和汇水槽,铲头与汇水槽固定连接,汇水槽前端开放,铲头插入土壤剖面中,相邻两个汇水槽之间设置有刚性丝网和塑料布,刚性丝网与土壤剖面抵接,塑料布位于刚性丝网外侧,汇水槽上开设有出水口,出水口上连通有软管,软管远离出水口一端连通有储水容器;汇水围板插在坡面上,汇水围板位于分层铲上方。本装置便于携带安装,受地形等因素的限制小,可以多点布置方便对野外土壤的降雨入渗进行短期或长期观测;对原位土壤干扰破坏小,利于及时快速的开展监测工作;安装后对其他动植物影响小且安全稳定。
-
公开(公告)号:CN116326414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474847.2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IPC: A01G17/00 , E02D17/20 , E03B3/02 , E03F5/10 , A01G22/00 , A01G31/02 , A01G13/02 , A01G7/06 , A01C15/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生植物配合集水导根体系稳固破碎坡面的方法,本发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布设种源包;将种源包布设在破碎坡面凹坑位置;步骤二,种植适生植物;在破碎坡面的两侧挖多个定植穴,间隔种植灌木植物和藤本植物,同时将导根管竖直摆放在根系周围;在定植穴的基础上修建集水坑,集水坑反坡修建,集水坑内的植物基部附近设有挡水堰,用无纺布覆盖植物基部地面及挡水堰,导根管端口处埋设在无纺布上;步骤三,组建固坡体系;集水坑与种源包之间设有缓渗管,种源包依靠缓渗管的拉拽作用固定在破碎坡面凹坑位置;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固坡效果大幅提高,连续性强、操作便捷、安全性高、提高降水利用率、减少投入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5860370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478776.5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10/0639 , G06Q10/10 , G06Q50/02 , A01G23/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林业经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密度人工纯林径级结构和植株分布的调控方法,包括三步:首先获取待抚育林分植株数据:以林分某一角为原点建立直角坐标系,调查待抚育林分各单棵植株的胸径并记录其位置,将胸径按照不同大小分成若干径级;然后确定各径级间伐株数;根据林分所需的目标密度和现有密度计算出总间伐株数,并将这些间伐株数分摊到各径级,使间伐后各径级范围剩余的植株数量趋于一致;接着判定各径级中的待伐目标植株和保留植株。按照所判定的待伐目标植株进行间伐,达到调控高密度人工纯林径级结构和植株分布的目的,使林分具有更合理的年龄结构、径级结构和垂直层次,有利于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性经营。
-
公开(公告)号:CN11110883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2010023271.4
申请日:2020-01-09
Applicant: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 河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坡地阔叶林形成均匀枯落物和腐殖质层的方法,其包括:措施一:疏伐或修枝透光,引导林下灌木和草本生长;措施二:设置生物拦挡,阻止落叶顺坡而下;措施三:开挖存储沟,蓄积枯落物,加速分解;存储沟挖在所述生物拦挡朝向坡上一侧。本发明通过引入人为措施增加光照条件、引导林下灌草生长,增加下垫面阻滞吸纳能力,阻止落叶顺坡而下,挖沟加大地面枯落物的储存和保持能力,且沟面在径流的掏蚀作用下,沟壁坍塌进而对沟内枯落物进行自然覆盖、压实,与枯落物接触、混合,有助于土壤微生物与枯落物的充分接触,促进腐烂和坡地腐殖质的形成,加速枯落物分解,提高枯落物返还土壤养分的速度和能力,对森林土壤的培肥和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
-
公开(公告)号:CN120021509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444621.7
申请日:2025-04-10
Applicant: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困难立地种子直播造林的辅助装置和使用方法,包括:保护器,用于防止种子和幼苗受到鸟兽危害;供水装置,设置在保护器上,并与保护器可拆卸连接,用于为保护器内的种子和幼苗补水并减少水分蒸发。保护器使种子和幼苗受到鸟兽危害,对生境扰动较弱,有利于物种多样性稳定;供水装置可以遮阴,减少水分蒸发促进种子萌发,并且还有利于水分向土壤深层扩散,引导根系向下生长,提高抗旱能力;辅助装置可重复利用,减少生产成本;所需物资成本低,易采购、加工和运输,施工操作便捷,省时省力,依靠简单人工操作即可完成;后期维护简单,向供水装置内补水就可以实现向土壤深层输水。
-
公开(公告)号:CN120021497A
公开(公告)日:2025-05-23
申请号:CN202510447224.5
申请日:2025-04-10
Applicant: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IPC: A01G2/2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衰退灌木林更新的方法,属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领域,包括依据水资源禀赋和天然灌木分布模式确定更新灌木林数量、密度和分布方式,柔韧枝条灌木采用压条更新;制备压条辅助生根装置、基质及促生根药剂,压条辅助生根装置具有封闭的生根腔和与生根腔相连接的集水器,在生根腔内填充基质;将压条辅助生根装置下端安装于凹坑中,在压条上涂抹促生根药剂,并操作压条穿入生根腔中;检查基质湿润、压条生根情况,并向生根腔内补水;压条上根系生长至生根腔内部后,剪断压条而形成独立植株。本发明提供的促进衰退灌木林更新的方法,提高了生态环境修复过程中的生根速度,同时补水操作可以快捷、方便地完成。
-
公开(公告)号:CN115669494B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211478804.3
申请日:2022-11-24
Applicant: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的方法,其包括联合采取如下措施:A、抚育间伐,开窗透光;B、径级调控以提升径级结构多样性,增加垂直层次;按照待抚育林不同胸径分成若干径级,遵循采伐后各径级植株的剩余数量趋近于一致的原则,将总间伐株数分摊到各个径级的植株;C、清除枯落物阻隔,露出土壤,对土壤进行破土翻耕,促进种子萌发定居;D、采取人工喷洒秸轩腐熟剂的措施加速华北落叶松林下枯落物分解。本发明方法科学严谨,采用四种措施相结合,从林分光照、结构、土壤、养分等层面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体系,解决了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天然更新难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349545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549278.3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河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促进栎类林实生苗自然更新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划分立地类型,选择自然更新的适宜地区;S2、在拟改造栎类林地内开窗透光,择优保留母树;S3、在母树下开挖集种沟,促进栎类种子定居;S4、幼苗后续维护;S5、有序重复该方法,直至林分改造完成。本发明从栎类次生林密度过大,空间竞争激烈、早期萌生苗挤压实生苗营养空间、枯落物阻隔种子接触土壤、土壤和水分等立地条件差、虫鼠害严重等几个影响自然更新的主要限制因子出发,通过筛选立地、开大林窗、刨除伐桩、开挖反坡集种沟等一系列技术措施,有效解决栎类次生林实生苗自然更新不良问题,促进栎类林的正向演替,实现了栎类林生态功能的快速恢复。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