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厚煤层窄煤柱双巷掘进与留巷稳定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4349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411627266.9

    申请日:2024-11-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特厚煤层窄煤柱双巷掘进与留巷稳定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首采工作面的巷道位置确定;从两侧开始分别掘进,其中一侧通过单巷掘进方式掘出首采工作面回风平巷,另一侧通过留窄煤柱双巷掘进方式同时掘出非对称的首采工作面运输平巷和首采工作面进风平巷;S2:首采工作面内平巷的掘进;S3:在首采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在首采工作面运输平巷的超前工作面对顶板实施切顶卸压,在首采工作面进风平巷滞后工作面对煤柱板与斜坡过渡段煤体进行注浆加固;S4:接续工作面的掘进和回采。通过两巷非对称布置提高窄煤柱侧向围压、形成“上弱下强”结构转移优先变形位置适应顶板运动及优化煤柱锚固环境,实现特厚煤层窄煤柱双巷掘进与留巷稳定控制。

    一种井下采矿用的支护安全防护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2796802B

    公开(公告)日:2023-04-07

    申请号:CN202110088290.X

    申请日:2021-01-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井下采矿用的支护安全防护设备,包括有单拱支护件和栅栏式连接器,单拱支护件包括有:受压柱件、斜支撑柱和主支撑柱件,斜支撑柱一端与受压柱件两端铰接,主支撑柱件顶端与斜支撑柱铰接,受压柱件底端设有第一转动座和第二转动座,主支撑柱件设有第三转动座;第一分力连杆和第二分力连杆,连杆与斜支撑柱中心铰接,所述连杆另一端与第三转动座铰接;倒V双连杆架,其两端与支撑柱件铰接,其顶端设有螺纹杆;栅栏式连接器包括有:竖向丝杆驱动器,设置在主支撑柱件一侧;栅栏杆,其两端与竖向丝杆驱动器铰接;还包括有覆盖在单拱支护件上的落石防护网,本设备能适应支护不同尺寸的矿道,且结构稳定。

    一种离层注浆封堵贯通裂隙的方法及该方法专用的微胶囊

    公开(公告)号:CN11862221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0

    申请号:CN202410723293.X

    申请日:2024-06-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离层注浆封堵贯通裂隙的方法及该方法专用的微胶囊,涉及煤矿井工开采后的填充领域。在特定条件下施工可及时封堵漏浆点裂隙,为离层注浆过程出现的漏浆点提供一套有效的封堵方案。步骤1、若在进行离层注浆的过程中压力突然降低,则判定为在离层空间中出现联通地表的裂隙;步骤2、在注浆站点处投放内部填充有吸水树脂及光敏树脂的微胶囊,使微胶囊随浆液一同注入离层中,投放过程中确保投放点避光,避免微胶囊提前发生反应;步骤3、当注浆压力回升后代表封堵有效,保持压力继续注浆,直到压力稳定后结束流程。本发明的使用和推广有效提高了离层注浆工程的系统性施工。

    一种巷道突水溃砂消能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481685A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410613935.0

    申请日:2024-05-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巷道突水溃砂消能装置,包括:多组布置在巷道上的消能部件;每组消能部件具有分流块、消能挡板;分流块的周侧由弧形面、半圆弧面、竖平面围成;消能通道的入口端朝向突水溃砂涌入方向、出口端经过弯曲后朝向突水溃砂涌入方向,通过鱼嘴型分流结构的分流块与J型结构的消能挡板形成共水砂流通过的消能通道,本发明在不影响巷道使用情况下,整体占用空间小且结构紧凑,并当突水溃砂发生时,部分水砂流通过消能通道的弯曲部进行摩擦,消耗水砂流的动能,减少其对巷道的冲击与破坏,同时消能通道出口端经弯曲后朝向水砂流的涌入方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拦截和淤积溃砂,为后期注浆等治理提供条件。

    一种采动离层隔水层重构用石蜡基注浆材料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417151A

    公开(公告)日:2024-01-19

    申请号:CN202311419201.0

    申请日:2023-10-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动离层隔水层重构用石蜡基注浆材料及方法,涉及一种保护含水层的隔水层重构注浆材料及方法。属于能够控制凝固时间的流动性浆液,可在煤层采动过程中含水层下方产生的离层及裂隙中充分充填。所述石蜡基注浆材料包括沙漠沙、滑石粉、石蜡,三者混合润滑油后加热搅拌,形成石蜡基注浆材料。本发明在隔水岩层附近实施注浆工程,可在隔水层产生离层期间充填封堵孔隙,注入的浆液以流体形态向裂隙和离层空间中均匀扩散,随后凝固为固体支撑岩层,防止上方岩层继续下移变形,导致含水层再次失水,此时注浆材料和原破损隔水层进行重构形成隔水性更强的新岩层,可长期稳定保护含水层,避免地下水流失。

    一种运用负泊松比结构灌浆体的预应力锚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273322A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410538649.2

    申请日:2024-04-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用负泊松比结构灌浆体的预应力锚固方法,属于边坡支护技术领域。在锚杆的锚固段通过含新型材料的灌浆来增强锚杆的锚固作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加固边坡时,在穿过滑动面的钻孔中放入异型锚杆,然后在异型锚杆和钻孔之间填充负泊松比结构体与灌浆体混合而成的灌浆材料;所述负泊松比结构体为三维的实体结构,呈立方体状,并且立方体的六个表面均朝向立方体中心凹陷。本发明能够通过利用新型的负泊松比材料的力学性质,加强锚杆在锚固工程中的支护作用,规避了传统锚杆稳定性较差,支护阻力不足,施工工艺复杂的问题。

    西部浅埋煤层风积沙充填防治突水溃沙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08350A

    公开(公告)日:2023-11-24

    申请号:CN202311300339.9

    申请日:2023-10-09

    Abstract: 本发明具体涉及西部浅埋煤层风积沙充填防治突水溃沙方法,包括测定风积沙的临界自溜角α,煤的临界自溜角β,以及煤层倾角γ;当γ<α时,采用采区布置方式,将C形膏体充填与风积沙充填结合。当β>γ>α时,采用带区仰采布置方式,在每一个直接顶破断距内向采空区充填形成风积沙充填体,充填与采煤不间断;当γ>β时,采用带区仰采布置方式,在每一个直接顶破断距内向采空区充填形成风积沙充填体,充填与采煤不间断进行,预掘下一工作面巷道作为运煤通道。本发明综合考虑煤层倾角,风积沙自溜角、煤的自溜角的关系确定了不同回采方案,克服了风积沙充填时向采煤工作面自溜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回采效率与充填防治突水溃沙效果。

    浅埋煤层多源水害条件下安全高效采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801527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45312.2

    申请日:2025-01-13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防治水领域,具体涉及浅埋煤层多源水害条件下安全高效采煤方法。本发明针对浅埋煤层多源水害条件,将采区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且下半部分煤层回采时导水裂隙带不导通多源水害;上半部分布置倾向工作面,下半部分布置走向工作面,且选择采区边界的一个倾向工作面作为连通走向工作面和大巷的通道,在下半部分走向工作面回采结束后,将采区中的多源水通过钻孔排放至采空区,然后在回采上半部分煤层,避免上半部分煤层回采导通上部多源水害造成危险。本发明可以实现安全高效采煤,且能减少多源水处理时间、处理周期与处理效果,无需建立地面水库,并且保证该区域仍有水源可用。

    浅埋煤层多重复杂介质水防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737191A

    公开(公告)日:2025-04-01

    申请号:CN202411846325.1

    申请日:2024-12-16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煤矿防治水领域,具体涉及浅埋煤层多重复杂介质水防治方法;将大巷布置于浅部底板岩层中,通过石门与区段巷连接,能够保证大巷的稳定性;提出导水临界标高的概念,通过在导水临界标高以下布置L形采煤工作面可以形成蓄水用采空区,且回采期间不受多重复杂介质水影响;之后将多重复杂介质水排放至蓄水用采空区中,解决采区其余煤层尤其是导水临界标高以上煤层的安全回采问题;采区其余煤层采用矩形采煤工作面回采;在L形采煤工作面与矩形采煤工作面之间布置隔水煤柱能够避免排放至采空区中的水对矩形工作面回采产生影响。本发明可以解决浅埋煤层多重复杂介质水对煤层的安全回采问题,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煤炭回采率。

    一种矿井地表富水区的疏水方法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291708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37889.1

    申请日:2023-03-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矿井地表富水区的疏水方法,涉及煤矿井下水害防治技术领域。可以使得地表富水区的水流受重力作用借助裂隙区及垮落区的裂隙通道向采空区汇集,有效控制富水区水流向采空区转移。在待开采煤层上方出现富水区时,按以下步骤进行疏水:步骤一、在已开采煤层形成的采空区上方地表处,寻找高于临近的富水区中水位标高的位置,记为打孔位置;步骤二、自步骤一找出的打孔位置向富水区的底部钻孔,直至连通富水区,形成排水孔,并使得排水孔经过采空区上方的裂隙区。解决了富水区下的压煤问题,增大了煤炭资源的采出率,同时也杜绝了采空区的遗煤发火,减少了水害事故的发生,保证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