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提高镰刀霉菌产复合纤维素酶的酶比活力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90442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1105550.5

    申请日:2023-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镰刀霉菌产复合纤维素酶的酶比活力的发酵培养基及其应用,属于微生物发酵培养技术领域。所述发酵培养基的组分包括竹笋壳31.6g/L、米糠25g/L、柠檬酸氢二铵2.0g/L、氯化钡0.15g/L和蔗糖酯1.15g/L;所述发酵培养基的pH值为6.2。本发明通过调整发酵培养基的组分与产酶条件,以纤维素结晶度高的竹笋壳为唯一碳源作为诱导剂,并在发酵过程中添加蔗糖酯成分作为活性剂,改变纤维素酶的性质,增强纤维素酶的酶比活力,可使发酵后所产降解以结晶纤维素为底物的纤维素酶的酶活得到显著提高,通过发酵培养镰刀霉菌能够获得具有完全降解结晶纤维素能力的复合纤维素酶。

    粪肠球菌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7034165B

    公开(公告)日:2020-06-19

    申请号:CN201710401514.1

    申请日:2017-05-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粪肠球菌的高密度发酵培养基及其发酵工艺,发酵培养基组分及其含量如下:甘油20~30g/L、豆粕10~15g/L、硫酸铵1~3g/L、三水合磷酸氢二钾2~3g/L、三水合乙酸钠3~8g/L、二水合柠檬酸钠2~4g/L、七水合硫酸镁0.3~0.8g/L、一水合硫酸锰0.1~0.3g/L。发酵工艺:采用高溶氧(25%)并结合甘油为碳源发酵,以碳酸钠恒定发酵液pH值5.5,并在发酵过程中流加补料控制甘油浓度在10g/L,培养16小时后OD(600nm)大于35标志发酵结束,发酵液含粪肠球菌活菌数可达8×1010CFU/mL以上。本发明采用高溶氧结合甘油为碳源的发酵方式降低了发酵液中的乳酸浓度,发酵液含粪肠球菌可以达到8×1010CFU/mL以上,减小生物量的分离费用,缩短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一种嗜酸乳杆菌高密度液体培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38654B

    公开(公告)日:2020-01-24

    申请号:CN201610407425.3

    申请日:2016-06-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嗜酸乳杆菌高密度液体培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嗜酸乳杆菌经过三角瓶培养基以及种子罐培养基扩繁后进入发酵罐,发酵18h,培养温度为35℃,搅拌转速200rpm,pH采用2mol/L的NaOH通过种子罐补碱泵自动控制在7.3,并且通入氮气与氢气的混合气体(氮气体积/氢气体积=10:1)维持发酵罐压力0.05MPa,期间每隔30min取样一次并检查葡萄糖残余浓度,通过发酵罐上的补料泵补充葡萄糖维持发酵罐内葡萄糖浓度2g/L。本发明方法通过控制葡萄糖浓度来协调菌体生长,并且合适的pH值与还原性气体氢气的浓度,有效的提高了嗜酸乳杆菌的培养浓度。

    一种多角体蛋白包裹型植酸酶

    公开(公告)号:CN104560934B

    公开(公告)日:2016-05-11

    申请号:CN201510079969.7

    申请日:2015-02-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角体蛋白包裹型植酸酶,利用杆状病毒表达系统,同时将质型多角体蛋白基因和植酸酶基因分别构建到pFastBacTMDual载体的PH与p10启动子下,并在植酸酶基因前引入SP引导基因,通过与病毒骨架重组,获得重组杆状病毒。通过该单一病毒感染Sf9或Sf21昆虫细胞,直接可以在细胞内产生所需要的多角体蛋白包裹型植酸酶颗粒,并且这种重组型的病毒也同样可以获得扩增,被多角体蛋白包裹的植酸酶为0.1~1μm颗粒,具有耐酸、抗高温、持久缓释等特点。

    一种纯淀粉上浆苎麻织物的一浴退浆精练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05237A

    公开(公告)日:2023-10-20

    申请号:CN202311093106.6

    申请日:2023-08-29

    Inventor: 曾静 郭建军 袁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纯淀粉上浆苎麻织物的一浴退浆精练方法,属于纺织品染整前处理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将α‑淀粉酶ApkAm酶液与镰刀菌YL2发酵生产的粗酶液复配,得到复配酶,利用所述复配酶对所述纯淀粉上浆苎麻织物进行酶处理,再经过水洗的步骤。本发明采用α‑淀粉酶及多酶体系粗酶液组成复配酶,其联合作用于苎麻织物,各种生物酶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优良的协同效应,本发明的方法使苎麻织物退浆率达到98.33%,并大幅降低苎麻纤维的刺痒感和废水COD值,提高了苎麻织物的毛效、白度以及透气率,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和前处理苎麻织物品质,减少能耗、水耗、以及污染物的排放,达到清洁化生产要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