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41658C

    公开(公告)日:2008-12-10

    申请号:CN200710019707.7

    申请日:2007-02-06

    Abstract: 一种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的制造方法,制备步骤为:将一定计量比的氧化铝粉末、硝酸钇、硝酸铈和硝酸钆配成沉淀母液,用NaOH、NH3·H2O或NH3HCO3中的至少一种配制成沉淀剂溶液;沉淀母液温度维持在10~70℃,匀速搅拌,沉淀剂溶液加入到沉淀母液中,待pH值达6.8~11时,停止添加沉淀剂,并继续保温和搅拌;沉淀结束的母液固液分离,再用水清洗所得固体,干燥,向烘干后的粉体中加入氟化物作为反应助剂,将混合后的粉体置于高温气氛炉内,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冷却后出炉,得烧结荧光粉体。将冷却的烧结粉体通过传统工艺粉碎,分筛,最终得到荧光粉。该方法合成温度低、粉体表面损伤程度小、纯度高且能有效控制粉体微观形貌。

    一种稀土铝酸盐基质荧光粉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82413B

    公开(公告)日:2010-12-01

    申请号:CN200710191122.3

    申请日:2007-12-07

    Abstract: 一种铝酸盐基质荧光粉的制造方法,包括原料预处理、湿法混料、一次高温空气合成、一次粉碎分级、二次高温还原、二次分级及表面包覆七个步骤,最终得到表面包覆有MgO膜的铝酸盐荧光粉成品。本发明的方法充分结合湿化学法和固相反应法以及现代气流粉碎分级技术的优点,通过对合成原料的预处理以及湿法混料工艺,提高了合成原料的反应活性,同时结合高温固相法及气流分级技术,可对荧光粉的中心粒径及其分布实现有效控制,最终可制造出发光效率高且粒径细小分布集中的荧光粉产品,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

    一种稀土铝酸盐基质荧光粉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82413A

    公开(公告)日:2008-05-21

    申请号:CN200710191122.3

    申请日:2007-12-07

    Abstract: 一种铝酸盐基质荧光粉的制造方法,包括原料预处理、湿法混料、一次高温空气合成、一次粉碎分级、二次高温还原、二次分级及表面包覆七个步骤,最终得到表面包覆有MgO膜的铝酸盐荧光粉成品。本发明的方法充分结合湿化学法和固相反应法以及现代气流粉碎分级技术的优点,通过对合成原料的预处理以及湿法混料工艺,提高了合成原料的反应活性,同时结合高温固相法及气流分级技术,可对荧光粉的中心粒径及其分布实现有效控制,最终可制造出发光效率高且粒径细小分布集中的荧光粉产品,具有显著的应用前景。

    稀土红色荧光粉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0415849C

    公开(公告)日:2008-09-03

    申请号:CN200710019706.2

    申请日:2007-02-06

    Abstract: 一种稀土红色荧光粉,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MaNbSicO(2c+a+3b/2):Eux,Ry;其中,M为Mg、Ca、Sr或Ba中的至少一种,0.05<a<3.0;N为Y、La或Gd中的至少一种,0<b<5.0;R为Ce、Pr、Nd、Sm、Tb、Dy或Er中的至少一种;1.0<c<4.0;0.001<x<5;0.0001<y<0.5。一种制备稀土红色荧光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以Si、Mg、Ca、Sr、Ba、Y、La、Gd、Ce、Pr、Nd、Sm、Tb、Dy或Er的氧化物或它们的碳酸盐或硝酸盐为原料,并按材料的结构式组成及化学计量比称取所述原料;将各原料搅拌充分混匀,置于空气中灼烧,混匀粉体的灼烧温度为900~1550℃,灼烧时间为2~12h;经研磨、筛选后,即制成稀土激活的红色荧光粉。

    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12376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710019707.7

    申请日:2007-02-06

    Abstract: 一种钇铝石榴石荧光粉的制造方法,制备步骤为:将一定计量比的氧化铝粉末、硝酸钇、硝酸铈和硝酸钆配成沉淀母液,用NaOH、NH3·H2O或NH3HCO3中的至少一种配制成沉淀剂溶液;沉淀母液温度维持在10~70℃,匀速搅拌,沉淀剂溶液加入到沉淀母液中,待pH值达6.8~11时,停止添加沉淀剂,并继续保温和搅拌;沉淀结束的母液固液分离,再用水清洗所得固体,干燥,向烘干后的粉体中加入氟化物作为反应助剂,将混合后的粉体置于高温气氛炉内,采用保护气氛加热,冷却后出炉,得烧结荧光粉体。将冷却的烧结粉体通过传统工艺粉碎,分筛,最终得到荧光粉。该方法合成温度低、粉体表面损伤程度小、纯度高且能有效控制粉体微观形貌。

    稀土红色荧光粉及其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012375A

    公开(公告)日:2007-08-08

    申请号:CN200710019706.2

    申请日:2007-02-06

    Abstract: 一种稀土红色荧光粉,其特征在于结构式为MaNbSicO(2c+a+3b/2):Eux,Ry;其中,M为Mg、Ca、Sr或Ba中的至少一种,0.05<a<3.0;N为Y、La或Gd中的至少一种,0<b<5.0;R为Ce、Pr、Nd、Sm、Tb、Dy或Er中的至少一种;1.0<c<4.0;0.001<x<5;0.0001<y<0.5。一种制备稀土红色荧光粉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以Si、Mg、Ca、Sr、Ba、Y、La、Gd、Ce、Pr、Nd、Sm、Tb、Dy或Er的氧化物或它们的碳酸盐或硝酸盐为原料,并按材料的结构式组成及化学计量比称取所述原料;将各原料搅拌充分混匀,置于空气中灼烧,混匀粉体的灼烧温度为900~1550℃,灼烧时间为2~12h;经研磨、筛选后,即制成稀土激活的红色荧光粉。

    自发光电缆警示器及其配套安装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01452748B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0810155287.X

    申请日:2008-10-23

    Abstract: 一种自发光电缆警示器及其配套安装工具。警示器由外环和内环组成,内环至少为两个,安装在外环内;内环和外环同心且在同一方向设有向开口;外环由颜色不同左半环和右半环组成,其中一个半环由自发光材料制成。配套安装工具由支架、两对电缆固定夹、两根套管、盛载半环、移动杆、两个连接头和两根令克棒组成;支架的顶部呈U字型,两对缆固定夹分别安装在支架两侧,支架的下端穿过相应套管与相应令克棒相连;盛载半环固定在移动杆的顶部,位于电缆固定夹的下方,移动杆穿过相应套管并可上下移动,其下端与相应令克棒相接;支架和移动杆通过两个套管连为一体。本发明可使驾乘人员在安全距离内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清楚的看到电缆。

    一种发光二极管用荧光粉的后处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26019A

    公开(公告)日:2008-02-20

    申请号:CN200710132013.4

    申请日:2007-09-0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发光二极管用荧光粉的后处理方法,包括一次酸洗处理、二次酸洗处理、高温回复处理、硅烷化处理及烘干等步骤。通过对荧光粉进行上述处理后,荧光粉的发光亮度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小幅提升,同时,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后处理方法处理的荧光粉所制成的单色发光二极管或白光发光二极管,其光通以及耐候性均较未处理荧光粉制成的发光二极管有了明显得改善。

    自发光电缆警示器及其配套安装工具

    公开(公告)号:CN101452748A

    公开(公告)日:2009-06-10

    申请号:CN200810155287.X

    申请日:2008-10-23

    Abstract: 一种自发光电缆警示器及其配套安装工具。警示器由外环和内环组成,内环至少为两个,安装在外环内;内环和外环同心且在同一方向设有向开口;外环由颜色不同左半环和右半环组成,其中一个半环由自发光材料制成。配套安装工具由支架、两对电缆固定夹、两根套管、盛载半环、移动杆、两个连接头和两根令克棒组成;支架的顶部呈U字型,两对缆固定夹分别安装在支架两侧,支架的下端穿过相应套管与相应令克棒相连;盛载半环固定在移动杆的顶部,位于电缆固定夹的下方,移动杆穿过相应套管并可上下移动,其下端与相应令克棒相接;支架和移动杆通过两个套管连为一体。本发明可使驾乘人员在安全距离内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可以清楚的看到电缆。

    一种表面包覆型长余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440280A

    公开(公告)日:2009-05-27

    申请号:CN200810244038.8

    申请日:2008-12-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表面包覆型长余辉荧光粉及其制备方法。该荧光粉中作为核体的荧光粉为碱土铝酸盐荧光粉,其化学结构式为Sr(1-x-y)Al2O4:Eux,Dyy(0.001≤x≤0.05,0.001≤y≤0.1)、Sr(4-x-y)Al14O25:Eux,Dyy(0.0005≤x≤0.04,0.0001≤y≤0.08)或Ca(1-x-y)Al2O4:Eux,Ndy(0.001≤x≤0.06,0.001≤y≤0.1),壳层为有机包覆层。本发采用有机表面改性技术对荧光粉实现表面有机化,显著改善荧光粉与有机介质之间存在的相容性问题,提升荧光粉的使用特性。本发明提供的荧光粉表面包覆层制造方法工艺简单,可控,易于推广应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