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化容补水泵转子动平衡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165730A

    公开(公告)日:2014-11-26

    申请号:CN201410388932.8

    申请日:2014-08-08

    Abstract: 核电化容补水泵转子动平衡试验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在组装前,首先对转子中的每个叶轮单独进行静平衡试验,使其符合标准规定范围;2)将各级叶轮组装在泵轴上,通过三坐标测量仪分别检查轴的跳动和各个叶轮的密封环外圆对孔的同心度,使其达到图纸要求;3)用高速动平衡试验机将核电化容补水泵转子部件采用去重法,使其符合ISO1940-1标准规定范围G2.5级标准;4)将核电化容补水泵整机装配后,对非驱动端轴承座测点、吐出端泵筒体测点、驱动端轴承座测点进行泵的振动测量,在各测试点处测得的振动0.5~1.5mm/s。本发明操作方便,试验准确,提高了产品质量,延长了使用奉命。

    一种正常余热排出泵热冲击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85042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07886.1

    申请日:2016-0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7/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常余热排出泵的热冲击试验装置,包括数据处理系统,低温回路、高温回路、循环泵、加热罐、加压回路、流量计等,加压回路设置有加压泵,加压泵由储液罐供液,加压回路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冷水罐连接,加压回路与冷水罐之间的管道上串联有两个三通接头,第一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加热罐连接,第二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制冷机连接。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在满足传统正常余热排出泵试验台架的性能试验、汽蚀试验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正常余热排出泵在设计工况下泵送介质由10℃至高于177℃热冲击的试验技术要求,提高了有热态、热冲击工况需求的核电泵热冲击试验、验证技术水平和能力。

    一种水力部件对称布置可靠性高的核电化容补水泵

    公开(公告)号:CN104154027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88811.3

    申请日:2014-08-08

    Abstract: 一种水力部件对称布置可靠性高的核电化容补水泵,包括泵盖、泵筒体、导流体、泵轴,所述泵筒体内泵轴中部对称设置有A组叶轮和B组叶轮,二组叶轮外侧均设置有机械密封部件;泵筒体左面泵盖上连接有轴承支架A,泵筒体右面连接有轴承支架B,轴承支架B右面连接有驱动端轴承部件,轴承支架A左面连接有非驱动端轴承部件;驱动端轴承部件包括圆柱滚子轴承和测温元件;非驱动端轴承部件包括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测温元件。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其受力点在泵轴中间,轴向力得到了自动平衡,大大提高了泵的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发明适用于超小流量、超高扬程多级离心泵。本发明适用于双筒体结构(BB5)高扬程多级离心泵。

    一种正常余热排出泵热冲击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85042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610007886.1

    申请日:2016-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常余热排出泵的热冲击试验装置,包括数据处理系统,低温回路、高温回路、循环泵、加热罐、加压回路、流量计等,加压回路设置有加压泵,加压泵由储液罐供液,加压回路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冷水罐连接,加压回路与冷水罐之间的管道上串联有两个三通接头,第一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加热罐连接,第二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制冷机连接。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在满足传统正常余热排出泵试验台架的性能试验、汽蚀试验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正常余热排出泵在设计工况下泵送介质由10℃至高于177℃热冲击的试验技术要求,提高了有热态、热冲击工况需求的核电泵热冲击试验、验证技术水平和能力。

    正常余热排出泵热冲击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533364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007086.5

    申请日:2016-01-07

    Abstract: 正常余热排出泵的热冲击试验装置,包括数据处理系统,低温回路、高温回路、循环泵、加热罐、加压回路、流量计等,加压回路设置有加压泵,加压泵由储液罐供液,加压回路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冷水罐连接,加压回路与冷水罐之间的管道上串联有两个三通接头,第一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加热罐连接,第二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制冷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在满足传统正常余热排出泵试验台架的性能试验、汽蚀试验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正常余热排出泵在设计工况下泵送介质由10℃至高于177℃热冲击的试验技术要求,提高了有热态、热冲击工况需求的核电泵热冲击试验、验证技术水平和能力。

    一种核电站用启动给水泵密封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036623U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20791040.2

    申请日:2015-10-14

    Abstract: 一种核电站用启动给水泵密封环结构,是密封环为剖分结构,由密封环A、密封环B组成;在密封环的内圈设置有螺旋槽,密封环A的外圈中部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宽度尺寸L1;密封环B的外圈中部设置有凸棱,凸棱两边设置有对称的凹槽,两个凹槽的底部为圆角,凸棱宽度尺寸L3,凸棱顶部与叶轮中心间隔有宽度尺寸L2;密封环A的环形凹槽宽度尺寸L1等于密封环B的凸棱宽度尺寸L3加凸棱两边凹槽的宽度;叶轮进口的外轮毂外圈设置有螺旋槽,该螺旋槽与密封环螺旋槽的旋向相反,形成双重密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拆方便,采用螺旋槽降低了密封环处、级间、平衡鼓处的泄漏量,提高泵的容积效率,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种新型核电启动给水泵

    公开(公告)号:CN205036591U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20791099.1

    申请日:2015-10-1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用于1400MWe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的新型轴向剖分启动给水泵,包括定子部件、转子部件;定子部件包括泵体、泵盖,泵体/泵盖间采用销定位,平面垫片密封,泵盖顶部设有排气口;转子部件包括轴、叶轮、中间密封节流套、中间调节套、平衡套及平衡环、泵体叶轮密封环、中间密封环;自冷风扇组件包括风扇、风扇罩、传动键。本实用新型的泵体/叶轮密封环、平衡环、中间密封环的外圆设有与口环同心的半圆凸肩与泵体凹槽相配合,满足轴向、径向定位;采用可调式流道对中调节套,水力损失小;驱动及非驱动端轴承座部件采用中开式结构设计,中开面采用销定位,提高了泵的效率水平和装拆工艺水平,维护成本低、运行可靠性高。

    一种用于启动给水泵的驱动轴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064347U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20796429.6

    申请日:2015-10-16

    Abstract: 一种用于启动给水泵的驱动轴承结构,驱动轴承结构中间设置有泵轴,泵轴的左右两端设置有防尘盘,两防尘盘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隔套A、油环套、圆柱滚子轴承、隔套B;隔套A、油环套外圈设置有后轴承压盖、油室套,隔套B的外圈设置有前轴承压盖;后轴承压盖、前轴承压盖之间设置有驱动端轴承盖;油室套上设置有甩油环;驱动端轴承盖上设置有测温元件;后轴承压盖、前轴承压盖分别通过螺钉与驱动端轴承体联接;驱动端轴承体的下端设置有管堵,左端面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驱动端轴承盖上设置有数个散热片,并通过双头螺柱、螺母与驱动端轴承体联接。本实用新型拆装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和故障率高的问题,降低了成本。

    水力部件对称布置可靠性高的核电化容补水泵

    公开(公告)号:CN204041512U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20447184.1

    申请日:2014-08-08

    Abstract: 水力部件对称布置可靠性高的核电化容补水泵,包括泵盖、泵筒体、导流体、泵轴,所述泵筒体内泵轴中部对称设置有A组叶轮和B组叶轮,二组叶轮外侧均设置有机械密封部件;泵筒体左面泵盖上连接有轴承支架A,泵筒体右面连接有轴承支架B,轴承支架B右面连接有驱动端轴承部件,轴承支架A左面连接有非驱动端轴承部件;驱动端轴承部件包括圆柱滚子轴承和测温元件;非驱动端轴承部件包括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测温元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大大提高了泵的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超小流量、超高扬程多级离心泵。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双筒体结构(BB5)高扬程多级离心泵。

    正常余热排出泵导轴承式加长密封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3906369U

    公开(公告)日:2014-10-29

    申请号:CN201420298917.X

    申请日:2014-06-06

    Abstract: 正常余热排出泵导轴承式加长密封环结构,包括叶轮口环、导轴承体、叶轮,叶轮与叶轮口环间隙配合,导轴承体的内圆周与叶轮口环的外圆周之间设置有导轴承,导轴承采用金属滑动轴承;叶轮口环采用加长设计。本实用新型强化了密封效果,提高了悬臂式转子的运行稳定性,增加转子的湿态临界转速,通过密封环上下压差产生的水膜刚度起到了辅助支撑的作用;具有自调功能,可以消除轴系对中不好的缺陷,可靠性好,特别适用于连续运行并且年运行时间较长的场合。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