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核电站用正常余热排出泵的叶轮水力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85047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615271.2

    申请日:2016-02-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用正常余热排出泵的水力部件(叶轮、导叶)优化方法,首先进行叶轮、导叶水力初步设计,包括如下优化步骤:确定目标函数→设定自变量和初始值→制定正交试验方案→执行试验→目标函数值计算→寻找最优组合→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本发明的叶轮水力优化方法,首先运用经验设计进行初步设计,在该设计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寻优,找出影响目标函数值的关键因素,建立正交表格,设计3组叶轮与9组导叶组合的水力方案,然后利用Fluent软件计算9组方案的目标函数值,对结果进行分析,选出各因素的最优组合,此方法优化速度快、优化阶段无需加工制造、周期短、成本低。

    一种气动双隔膜泵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76110B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510414290.9

    申请日:2015-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双隔膜泵试验装置,水箱的右侧下方设置有进口阀门,进口阀门向右依次连接有进口管道、三通接头A、进口管道、金属软管A、气动双隔膜泵的进口管,气动双隔膜泵的进口管上设置有进口压力变送器;进口阀门、进口管道、三通接头A在同一中心线上;水箱的右侧上方设置有出口阀门,出口阀门向右依次连接有出口管道、流量计、出口管道、三通接头B,出口管道与三通接头B的连接段设置有出口压力变送器;出口管道、流量计、出口阀门在同一中心线上;气动双隔膜泵安装在试验安装座上。本发明能通过压缩空气气站为气动双隔膜泵提供动力源,能够满足气动双隔膜泵的性能试验、汽蚀试验、杂质试验、耗气量试验等一系列的试验要求。

    一种气动双隔膜泵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4976110A

    公开(公告)日:2015-10-14

    申请号:CN201510414290.9

    申请日:2015-07-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动双隔膜泵试验装置,水箱的右侧下方设置有进口阀门,进口阀门向右依次连接有进口管道、三通接头A、进口管道、金属软管A、气动双隔膜泵的进口管,气动双隔膜泵的进口管上设置有进口压力变送器;进口阀门、进口管道、三通接头A在同一中心线上;水箱的右侧上方设置有出口阀门,出口阀门向右依次连接有出口管道、流量计、出口管道、三通接头B,出口管道与三通接头B的连接段设置有出口压力变送器;出口管道、流量计、出口阀门在同一中心线上;气动双隔膜泵安装在试验安装座上。本发明能通过压缩空气气站为气动双隔膜泵提供动力源,能够满足气动双隔膜泵的性能试验、汽蚀试验、杂质试验、耗气量试验等一系列的试验要求。

    一种正常余热排出泵热冲击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85042B

    公开(公告)日:2017-10-27

    申请号:CN201610007886.1

    申请日:2016-01-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常余热排出泵的热冲击试验装置,包括数据处理系统,低温回路、高温回路、循环泵、加热罐、加压回路、流量计等,加压回路设置有加压泵,加压泵由储液罐供液,加压回路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冷水罐连接,加压回路与冷水罐之间的管道上串联有两个三通接头,第一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加热罐连接,第二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制冷机连接。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在满足传统正常余热排出泵试验台架的性能试验、汽蚀试验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正常余热排出泵在设计工况下泵送介质由10℃至高于177℃热冲击的试验技术要求,提高了有热态、热冲击工况需求的核电泵热冲击试验、验证技术水平和能力。

    一种正常余热排出泵热冲击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5485042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610007886.1

    申请日:2016-0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04D27/0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正常余热排出泵的热冲击试验装置,包括数据处理系统,低温回路、高温回路、循环泵、加热罐、加压回路、流量计等,加压回路设置有加压泵,加压泵由储液罐供液,加压回路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冷水罐连接,加压回路与冷水罐之间的管道上串联有两个三通接头,第一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加热罐连接,第二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制冷机连接。本发明结构设置合理,在满足传统正常余热排出泵试验台架的性能试验、汽蚀试验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正常余热排出泵在设计工况下泵送介质由10℃至高于177℃热冲击的试验技术要求,提高了有热态、热冲击工况需求的核电泵热冲击试验、验证技术水平和能力。

    一种水力部件对称布置可靠性高的核电化容补水泵

    公开(公告)号:CN104154027A

    公开(公告)日:2014-11-19

    申请号:CN201410388811.3

    申请日:2014-08-08

    Abstract: 一种水力部件对称布置可靠性高的核电化容补水泵,包括泵盖、泵筒体、导流体、泵轴,所述泵筒体内泵轴中部对称设置有A组叶轮和B组叶轮,二组叶轮外侧均设置有机械密封部件;泵筒体左面泵盖上连接有轴承支架A,泵筒体右面连接有轴承支架B,轴承支架B右面连接有驱动端轴承部件,轴承支架A左面连接有非驱动端轴承部件;驱动端轴承部件包括圆柱滚子轴承和测温元件;非驱动端轴承部件包括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测温元件。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其受力点在泵轴中间,轴向力得到了自动平衡,大大提高了泵的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发明适用于超小流量、超高扬程多级离心泵。本发明适用于双筒体结构(BB5)高扬程多级离心泵。

    正常余热排出泵热冲击试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05533364U

    公开(公告)日:2016-08-31

    申请号:CN201620007086.5

    申请日:2016-01-07

    Abstract: 正常余热排出泵的热冲击试验装置,包括数据处理系统,低温回路、高温回路、循环泵、加热罐、加压回路、流量计等,加压回路设置有加压泵,加压泵由储液罐供液,加压回路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冷水罐连接,加压回路与冷水罐之间的管道上串联有两个三通接头,第一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加热罐连接,第二个三通管接头通过管道、弯头、阀门与制冷机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在满足传统正常余热排出泵试验台架的性能试验、汽蚀试验的基础上,还能满足正常余热排出泵在设计工况下泵送介质由10℃至高于177℃热冲击的试验技术要求,提高了有热态、热冲击工况需求的核电泵热冲击试验、验证技术水平和能力。

    一种用于启动给水泵的驱动轴承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064347U

    公开(公告)日:2016-03-02

    申请号:CN201520796429.6

    申请日:2015-10-16

    Abstract: 一种用于启动给水泵的驱动轴承结构,驱动轴承结构中间设置有泵轴,泵轴的左右两端设置有防尘盘,两防尘盘之间从左至右依次设置有隔套A、油环套、圆柱滚子轴承、隔套B;隔套A、油环套外圈设置有后轴承压盖、油室套,隔套B的外圈设置有前轴承压盖;后轴承压盖、前轴承压盖之间设置有驱动端轴承盖;油室套上设置有甩油环;驱动端轴承盖上设置有测温元件;后轴承压盖、前轴承压盖分别通过螺钉与驱动端轴承体联接;驱动端轴承体的下端设置有管堵,左端面设置有若干个散热片;驱动端轴承盖上设置有数个散热片,并通过双头螺柱、螺母与驱动端轴承体联接。本实用新型拆装方便,解决了现有技术系统的复杂性和故障率高的问题,降低了成本。

    水力部件对称布置可靠性高的核电化容补水泵

    公开(公告)号:CN204041512U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20447184.1

    申请日:2014-08-08

    Abstract: 水力部件对称布置可靠性高的核电化容补水泵,包括泵盖、泵筒体、导流体、泵轴,所述泵筒体内泵轴中部对称设置有A组叶轮和B组叶轮,二组叶轮外侧均设置有机械密封部件;泵筒体左面泵盖上连接有轴承支架A,泵筒体右面连接有轴承支架B,轴承支架B右面连接有驱动端轴承部件,轴承支架A左面连接有非驱动端轴承部件;驱动端轴承部件包括圆柱滚子轴承和测温元件;非驱动端轴承部件包括双列角接触球轴承和测温元件。本实用新型结构紧凑合理,大大提高了泵的运行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超小流量、超高扬程多级离心泵。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双筒体结构(BB5)高扬程多级离心泵。

    一种核电站用启动给水泵密封环结构

    公开(公告)号:CN205036623U

    公开(公告)日:2016-02-17

    申请号:CN201520791040.2

    申请日:2015-10-14

    Abstract: 一种核电站用启动给水泵密封环结构,是密封环为剖分结构,由密封环A、密封环B组成;在密封环的内圈设置有螺旋槽,密封环A的外圈中部设置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宽度尺寸L1;密封环B的外圈中部设置有凸棱,凸棱两边设置有对称的凹槽,两个凹槽的底部为圆角,凸棱宽度尺寸L3,凸棱顶部与叶轮中心间隔有宽度尺寸L2;密封环A的环形凹槽宽度尺寸L1等于密封环B的凸棱宽度尺寸L3加凸棱两边凹槽的宽度;叶轮进口的外轮毂外圈设置有螺旋槽,该螺旋槽与密封环螺旋槽的旋向相反,形成双重密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装拆方便,采用螺旋槽降低了密封环处、级间、平衡鼓处的泄漏量,提高泵的容积效率,推广应用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