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芯片液冷散热用硅基腔槽

    公开(公告)号:CN114783967B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210329385.0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芯片液冷散热用硅基腔槽,在半导体硅片上刻蚀出带微柱阵列的腔槽,在腔槽上下游制作带均匀分流功能的圆柱阵列,并将半导体硅片与半导体硅片盖板键合为一体形成宽型通道结构。液冷工质由进液孔流入后分流进入宽型腔槽通道内,在通道中通过沸腾汽‑液两相流动对芯片进行冷却后由出液孔流出。本发明可以维持和大幅增强流动沸腾过程中液相沸腾和液膜蒸发的换热性能,并显著抑制沸腾过程中工质返流和局部“烧干”现象的产生。本发明带微柱阵列的腔槽冷却结构能够直接与半导体硅基芯片集成为一体,复制性和移植性强,能够有效减少芯片局部热点的产生,保障芯片性能乃至整个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具有结构简单、散热性好和稳定性高的特点。

    一种具有可变惯质系数的摩擦型旋转惯容器

    公开(公告)号:CN11692831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950743.4

    申请日:2023-07-31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可变惯质系数的摩擦型旋转惯容器,包括:输入轴、预紧机构、主动端盖、从动端盖、摩擦轮、摩擦轮转向机构组件、飞轮、飞轮接合组件、输出轴、传感器和ECU等。该装置通过摩擦轮与主、从动端盖内接触摩擦面的摩擦作用,实现输入轴至输出轴的传动,通过控制预紧机构驱动压紧螺母转动,调节弹簧压缩量与预紧力,实现对接触摩擦力的调节。飞轮为惯性元件,ECU通过控制摩擦轮转角,无级改变主、从动端盖传动比,实现惯容器惯量的连续调节,通过控制摩擦盘与不同飞轮的接合,实现惯质系数的可变。本发明专利通过摩擦的方式,实现惯量的连续调节与惯量惯质系数的可变,成本低廉,拓宽了惯容器的实现方式,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一种高通量乳液分离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068523B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1911327459.1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油水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通量乳液分离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所提供的乳液分离材料是由高迂曲度的多孔层和大孔径结构的膜层组成,复合后形成具有良好机械稳定性的多孔层/膜层复合材料,并通过疏水改性提高油水选择性。本发明所提供的制备方法对于纤维种类要求较低,扩展了纤维来源,具有较高的灵活性;本发明组成简单、制备方便、结构可控,具有较高的乳液分离通量,在高通量乳液分离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种兼具抗紫外和热管理功能的生物质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88189B

    公开(公告)日:2022-05-17

    申请号:CN202010031342.5

    申请日:2020-01-1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膜材料技术领域,涉及多功能人体热管理膜,尤其涉及一种兼具抗紫外和热管理功能的生物质膜材料,具有双层结构,由金属铝或分级LDHs纳米片金属铝包覆的生物质纤维和棒状结构的ZnO包覆的生物质纤维组装而成,其中,所述生物质纤维直径10~50μm,所述棒状结构的ZnO的尺寸为100~200 nm。通过巧妙地改变膜内层的红外发射率实现人体热管理,选用氧化锌纳米棒作为抗菌和防紫外辐射材料。该材料的组成和结构可控,外部结构有序排列纳米棒增加表面粗糙度,内部由光滑涂层向多级LDHs粗糙表面改变实现了从保温到散热性能的调节,具有较好的抗紫外、抗菌、透气性和柔韧性,可用于人体热管理材料。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环境友好,具有节能减排的特点。

    一种可穿戴MnO2纳米线杂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115690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1911323125.7

    申请日:2019-12-20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膜材料技术领域,涉及制备可穿戴人体热管理复合膜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可穿戴MnO2纳米线杂化膜,具有叠层结构,所述杂化膜由β‑MnO2纳米片/α‑MnO2纳米线、α‑MnO2纳米线和Ag/α‑MnO2纳米线有序交织而成,所述β‑MnO2纳米片/α‑MnO2纳米线具有花状多孔结构和较低的红外反射率,β‑MnO2纳米片的厚度为10~25 nm。本发明所制得材料一面光滑和另一面粗糙的表面,具有不对称红外辐射性能,其组成和结构可控,兼具抗菌性能和透气性能和不对称红外辐射性能,膜的厚度在微米级,具有较好的柔韧性,可用于精准人体热管理。本发明还公开了所述杂化膜的合成方法,其操作简单,有望工业化,它的研究和应用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在民用和军事领域都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光敏半导体Zr-TCPP MOFs负载Ag纳米粒子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抗菌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1110843B

    公开(公告)日:2022-04-26

    申请号:CN201911293480.4

    申请日:2019-12-1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光催化复合抗菌材料,尤其涉及一种光敏半导体Zr‑TCPP MOFs结构负载Ag纳米粒子复合材料ZMP‑Ag的制备方法,将ZrCl4、苯甲酸加入DMF中混匀,再加入水和卟啉,混合均匀成溶液,移入反应釜,50~200℃水热反应1~48 h,离心分离清洗,制得Zr‑TCPP MOFs(ZPM);再将ZPM溶于0.1~10 mM的AgNO3溶液,移入反应釜,50~200℃持续反应1~48 h,离心分离清洗,制得ZMP‑Ag。本发明通过水热法制备出高效稳定的光催化抗菌材料ZPM‑Ag,制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好;ZPM‑Ag在六次循环运行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且毒性低和环境友好的抗菌材料。因此,较高的可见光利用率和优异的杀菌性能使ZPM‑Ag在抗菌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钴掺杂MoS2/NiS2多孔异质结构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于电催化析氢

    公开(公告)号:CN113279005A

    公开(公告)日:2021-08-20

    申请号:CN202110420166.9

    申请日:2021-04-1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复合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涉及钴掺杂MoS2/NiS2多孔异质结构材料制备方法。本发明以导电碳布为功能基底,通过系列的水热、煅烧、溶剂热反应在活化后的碳布纤维上均匀生长NiS2纳米片;以NiS2纳米片的硫原子为“种子”,NiS2纳米片2D结构为骨架,在NiS2纳米片上同步生长MoS2纳米片和进行钴掺杂,得到钴掺杂、MoS2纳米微球包裹的NiS2多孔异质结构。本发明自下而上制备Co‑MoS2/NiS2/CC,操作过程简单可控,产物负载率高;催化剂由NiS2纳米片支撑,生长在NiS2纳米片上的Co掺杂MoS2纳米片,2D的NiS2纳米片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导电性,能增强电子传输效率,提高催化剂的分散性,并加速水裂解步骤基本反应。本发明工艺简单、条件相对温和、催化剂得率高、生产成本低等优点,可大规模生产。

    一种设计基于双边滤波的运动补偿高质量4D-CBCT图像重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70489B

    公开(公告)日:2021-07-30

    申请号:CN201910837231.0

    申请日:2019-09-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设计基于双边滤波的运动补偿高质量4D‑CBCT图像重建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建立基于瞬时代数重建技术(SART)的3D‑CBCT运动补偿重建模型,重建出参考相位(即0%相位)的高质量CBCT图像;2)构建迭代优化过程,估计0%相位与其他4D相位图像之间的4D图像变形场(Deformable Vector Field,DVF)模型,进而求解出包含运动器官表面之间反向滑动运动的精确4D‑DVF解;3)将高质量0%相位图像按照4D‑DVF最优解依次变形,获取最终高质量4D‑CBCT图像序列。该方法能在不改变目前常规放疗线性加速器硬件结构的基础上,实现高质量4D‑CBCT图像的精确重建;从而进一步提高肺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前图像引导定位的精确性。

    印迹多孔吸附锂/铷离子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174049B

    公开(公告)日:2021-07-20

    申请号:CN201810886657.0

    申请日:2018-08-0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材料制备和分离技术领域,涉及锂/铷离子双吸附材料的制备,尤其涉及一种印迹多孔吸附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本发明先对碳纳米管进行羟基化处理,通过3‑缩水甘油基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KH560中硅连接的三甲氧基与碳纳米管上的羟基发生反应,引入环氧基团;再与印迹对叔丁基杯[4]芳烃IC4A的酚羟基开环复合,得到印迹多孔吸附材料。对叔丁基杯[4]芳烃的络合效果结合离子印迹技术,能够对锂/铷离子进行高效的选择性双吸附。本发明还公开了将所制得材料应用于盐湖卤水中锂离子和铷离子的吸附。本发明所述方法操作较为简单,所制得印迹多孔吸附材料结构稳定,比表面较大,再结合离子印迹技术,可以增加材料的吸附位点,提高材料的吸附性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