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724179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090232.0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07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化学传感器领域和激光防护领域,公开了一种中性金属配合物铱‑联吡啶二羧酸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从配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出发,选择磷光性能比较好的1‑苯基吡唑螯合配体与三水·三氯化铱形成苯基吡唑环金属铱二聚体,然后在一定反应条件下利用二氯桥断裂与辅助配体2,2‑联吡啶‑5,5'二羧酸相结合,形成铱‑联吡啶二羧酸金属配合物。再应用晶体工程学原理,采用高温高压反应釜法即水热合成,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铱‑联吡啶二羧酸金属配合物经过晶核析出、晶体生长等过程,得到晶体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09053812B
公开(公告)日:2020-08-28
申请号:CN201810783299.0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07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防护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金属铱二聚体与5,10,15‑三苯基‑20‑(4‑吡啶基)卟啉配位连接形成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晶体材料具有优秀的非线性吸收性能。本发明主要针对目前铱配合物在激光防护方面存在的性能不足与溶解性差等缺点,通过使用卟啉作为主要配体来增大其电子离域,从而改善其非线性光学性能。本发明通过配位效应将含金属铱二聚体与5,10,15‑三苯基‑20‑(4‑吡啶基)卟啉配位形成有机‑无机杂化功能配合物,然后在通过扩散法得到最终的晶体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比单一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具有更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同时利用组分间的协同效应也会使杂化功能材料具有比其单一材料更加突出的结构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9360409A
公开(公告)日:2019-02-19
申请号:CN201811124488.3
申请日:2018-09-26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驾驶风格的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编队控制方法,涉及智能网联混合动力汽车领域,首先借助车联网技术及智能交通系统获得前后车距离、道路限速、交通信号灯等实时信息,利用粒子群滚动优化算法求解最优车速;然后结合不同驾驶风格的驾驶员跟踪目标车速所得到的误差大数据,利用BP神经网络和补偿算法求解驾驶辅助系统的指令速度。再通过混合动力汽车能量管理控制发动机和电机转矩在最优转矩附近。本发明结合智能交通系统和驾驶员驾驶风格,求解驾驶辅助系统的指令速度,并对混合动力汽车进行实时能量管理控制,达到了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和提高车辆燃油经济性的目的,为混合动力汽车结合智能交通环境与智能辅助驾驶提供了新的方向。
-
公开(公告)号:CN109053812A
公开(公告)日:2018-12-21
申请号:CN201810783299.0
申请日:2018-07-17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07F15/0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激光防护材料领域,公开了一种通过金属铱二聚体与5,10,15‑三苯基‑20‑(4‑吡啶基)卟啉配位连接形成的非线性光学晶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晶体材料具有优秀的非线性吸收性能。本发明主要针对目前铱配合物在激光防护方面存在的性能不足与溶解性差等缺点,通过使用卟啉作为主要配体来增大其电子离域,从而改善其非线性光学性能。本发明通过配位效应将含金属铱二聚体与5,10,15‑三苯基‑20‑(4‑吡啶基)卟啉配位形成有机‑无机杂化功能配合物,然后在通过扩散法得到最终的晶体材料。本发明的复合材料比单一的有机或无机材料具有更好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同时利用组分间的协同效应也会使杂化功能材料具有比其单一材料更加突出的结构特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8979811A
公开(公告)日:2018-12-11
申请号:CN201810513598.2
申请日:2018-05-2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F01N5/02 ,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7 , H01M10/6556 , H01M10/65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源散热及废热利用系统及控制方法,该系统同时包括发动机高温冷却回路、动力电池高温冷却回路、动力电池低温加热回路以及一套温差发电装置。通过系统中温度传感器反馈的信息,由电控单元ECU控制不同电磁阀的开关,从而实现不同回路之间的切换。同时在系统中加入的温差发电装置可以利用回路中不同水箱中循环冷却液的温度差实现温差发电。该系统对发动机和动力电池进行冷却,保证在低温环境中动力电池能够得到加热并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同时利用系统温差进行发电的功能,既保证动力电池和发动机的正常工作状态,保护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亦发挥了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减排的优势。
-
公开(公告)号:CN104741595B
公开(公告)日:2017-04-05
申请号:CN201510010718.3
申请日:2015-01-09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B22D37/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定向凝固领域,是一种浇注时控制金属液面高度的装置及制备方法。本装置结构由内置耐热合金丝的漏斗和控制电路组成。耐热合金丝内置于漏斗壁内,合金丝上端露出部分与金属质接线柱相连,下端露出部分留有一定长度的余量,用于控制金属液面高度。当浇注的金属液面到达一定高度,与耐热合金丝接触,使耐热合金丝、液态金属、冷却铜盘、指示性电子元件及电源形成闭合回路,指示性电子元件工作。本发明,浇注时自动控制金属液面高度装置的优点是,在封闭的保温加热器内,当人眼无法判断金属液面位置时,能有效的防止金属液溢出损坏炉体石墨件。
-
公开(公告)号:CN106011540A
公开(公告)日:2016-10-12
申请号:CN201510622767.2
申请日:2015-09-28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镍基高温合金领域,特指一种低铼第三代镍基单晶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其成份包括Cr、Co、W、Mo、Re、Ta、Al、Hf和Ni,其中Re:3.0‑4.5%,其特征在于:控制Ta/(W+Mo)值在1:1‑2之间。该发明主要步骤是采用真空自耗炉,将原材料制备成为自耗电极,通过多次试验制备成为母合金;再采用螺旋选晶法通过定向凝固炉制备单晶试棒,最后对单晶高温合金试棒进行热处理。本发明合金主要通过调整Ta/(W+Mo)比值来提高合金的持久强度及抗热腐蚀性,使得合金满足第三代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性能,且含Re量少,并且在900℃时长期时效无TCP相析出,稳定性好。
-
公开(公告)号:CN105254640A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510621785.9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07D487/22 , G02F1/36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87/22 , C07B2200/13 , G02F1/36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军工强激光防护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类具有较好非线性吸收性能的有机过渡金属锡卟啉轴向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杂化光敏功能材料,以及制备这些有机-无机共价功能化纳米材料的方法。本发明目的是针对石墨烯溶解性较差、分散稳定性差和目前强激光防护材料的局限,开发具有良好溶解性的新型卟啉共价石墨烯类非线性吸收材料。本发明通过采用1,3-偶极环化加成和自由基加成将有机过渡金属锡卟啉共价轴向键连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通过二者之间的协同效应,改善石墨烯的溶解性和分散稳定性以及增强其非线性吸收性能,而不是两类不同光学功能材料简单的物理混杂,所得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和溶解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218556A
公开(公告)日:2016-01-06
申请号:CN201510624728.6
申请日:2015-09-25
Applicant: 江苏大学
IPC: C07D487/22 , C01B31/04 , G02F1/355 , G02F1/36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7D487/22 , G02F1/355 , G02F1/361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军工强激光防护材料领域,涉及卟啉-还原氧化石墨烯非线性光学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为自由基亲电加成制备的卟啉共价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纳米杂化非线性吸收光学功能材料。本发明主要是针对目前激光防护材料存在的问题和石墨烯类材料溶解性较差的局限,开发具有良好溶解性的新型卟啉共价功能化的还原氧化石墨烯类非线性吸收光学功能材料,通过采用自由基亲电加成将卟啉共价修饰在还原氧化石墨烯表面,制备的有机-无机纳米杂化光敏功能材料集卟啉与还原氧化石墨烯两者的特性于一体,同时利用组分间的协同效应使杂化材料具有比其单一材料更优良的非线性光学性能,并且改善了石墨烯的溶解性和分散稳定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3761789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0834539.7
申请日:2021-07-23
Applicant: 江苏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萤火虫群算法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估算电池SOC的方法,属于电动汽车电池管理技术领域。本发明方法为:获取动力电池的荷电状态和外部特性数据,对外部特性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利用萤火虫群算法优化BP神经网络,优化内容包括最优隐含层神经元个数、权值和阈值,将最优隐含层的权值和阈值作为待优化参数基于萤火虫群算法迭代求解,用最优位置点对应的权值和阈值更新BP神经网络;最后,通过优化后的BP神经网络估算电池的SOC。本发明能动态地对电池SOC进行预测,即在不同电池状态下都能实现对锂电池SOC的精确估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