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695006B
公开(公告)日:2023-07-18
申请号:CN202110163604.8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从Dorea sp.CAG317和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 H10中获得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以枯草芽孢杆菌168作为底盘细胞,pMA5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实现该酶的表达。通过强组成型启动子筛选,成功将该重组菌在弱酸条件下催化效率提高至单酶重组菌株的12‑13倍,重组菌株B.subtilis 168/pMA5‑spovG‑DS‑srfA‑RC在30分钟内可产生244.3g/L的D‑阿洛酮糖,转化率为32.6%并消除了反应溶液褐变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2695006A
公开(公告)日:2021-04-23
申请号:CN202110163604.8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达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的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从Dorea sp.CAG317和Clostridium cellulolyticum H10中获得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以枯草芽孢杆菌168作为底盘细胞,pMA5为表达载体构建重组枯草芽孢杆菌,实现该酶的表达。通过强组成型启动子筛选,成功将该重组菌在弱酸条件下催化效率提高至单酶重组菌株的12‑13倍,重组菌株B.subtilis 168/pMA5‑spovG‑DS‑srfA‑RC在30分钟内可产生244.3g/L的D‑阿洛酮糖,转化率为32.6%并消除了反应溶液褐变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5851673A
公开(公告)日:2023-03-28
申请号:CN202211130008.0
申请日:2022-09-1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β‑淀粉酶突变体及其应用,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β‑淀粉酶突变体是对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β‑淀粉酶的第252位和/或第503位的氨基酸进行定点突变获得的。本发明在天然β‑淀粉酶的基础上,通过理性设计,结合定点突变生物技术改造β‑淀粉酶分子结构,分析了突变后残基对酶热稳定性的影响,并最终获得了稳定性提高的突变体G252T、F503S及组合突变体G252T/F503S,本发明的β‑淀粉酶突变体在热稳定显著提高的同时酶的活性不受影响,本发明的β‑淀粉酶突变体比野生型更适合于催化淀粉生成麦芽糖的应用,更利于生产工艺的灵活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29863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08324.7
申请日:2019-03-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全细胞转化生产异麦芽酮糖的方法,属于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产异麦芽酮糖的方法,此方法为利用可表达编码蔗糖异构酶的基因(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的枯草芽孢杆菌工程菌全细胞转化生产异麦芽酮糖,利用此方法转化生产异麦芽酮糖,具有转化率、生产强度以及产率高的优势;利用本发明的方法转化生产异麦芽酮糖9h,即可将反应体系中500g/L的蔗糖转化为443g/L的异麦芽酮糖,蔗糖转化率高达94%、异麦芽酮糖产率高达88.6%、异麦芽酮糖时空产率高达49.2g/L·h。
-
公开(公告)号:CN115873832A
公开(公告)日:2023-03-31
申请号:CN202210987248.6
申请日:2022-08-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9/44 , C12N15/56 , C12N15/70 , C12N1/21 , C12P19/16 , C12P19/12 , C12P19/04 , C12P19/00 , C12R1/1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性提高的普鲁兰酶突变体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工程领域。本发明在高酶活长野芽胞杆菌来源普鲁兰酶的基础上,筛选获得两株单点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菌株D147F,G690M以及一株组合突变体D147F/G690M。且突变体在热稳定显著提高的同时,酶的活性不受影响。本发明中的这些突变体比天然普鲁兰酶更适用于工业生产,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景和产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51237B
公开(公告)日:2022-05-06
申请号:CN202110558173.5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9/90 , C12N15/61 , C12N15/70 , C12N15/77 , C12N1/21 , C12P19/24 , C12P19/12 , C12R1/19 , C12R1/125 , C12R1/15 , C12R1/8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性提高的蔗糖异构酶突变体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工程领域。本发明在高酶活分散泛菌来源蔗糖异构酶的基础上,筛选获得两株单点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菌株V280L,S499F以及一株组合突变体V280L/S499L。三株突变体在热稳定显著提高的同时,酶的活性不受影响。本发明中的这些突变体比天然蔗糖异构酶更适用于工业生产,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景和产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3151237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558173.5
申请日:2021-05-2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9/90 , C12N15/61 , C12N15/70 , C12N15/77 , C12N1/21 , C12P19/24 , C12P19/12 , C12R1/19 , C12R1/125 , C12R1/15 , C12R1/8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稳定性提高的蔗糖异构酶突变体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工程领域。本发明在高酶活分散泛菌来源蔗糖异构酶的基础上,筛选获得两株单点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菌株V280L,S499F以及一株组合突变体V280L/S499L。三株突变体在热稳定显著提高的同时,酶的活性不受影响。本发明中的这些突变体比天然蔗糖异构酶更适用于工业生产,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景和产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064480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210967823.6
申请日:2022-08-12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9/26 , C07K19/00 , C12N15/56 , C12N15/62 , C12N15/75 , C12N1/21 , C12P19/14 , C12P19/12 , C12P19/04 , C12P19/00 , C12R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稳定性提高的α‑葡萄糖苷酶环化突变体及其构建方法,属于基因工程和酶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在嗜热厌氧乙醇菌来源α‑葡萄糖苷酶的基础上,通过不同的异肽键来使蛋白环化,获得了三株热稳定性提高的突变菌株SpyTag‑AGL‑SpyCatcher、SnoopTag‑AGL‑SnoopCatcher和SdyTag‑AGL‑SdyCatcher,突变体在热稳定显著提高的同时,酶的活性发生明显的降低。本发明中的这些环化突变体比天然α‑葡萄糖苷酶更适用于工业生产且构建方式简单,具有非常巨大的应用前景和产业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2725255B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110165094.8
申请日:2021-02-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1/21 , C12N9/96 , C12N15/61 , C12N11/14 , C12N11/10 , C12N11/04 , C12P19/24 , C12P19/02 , C12R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重组菌株的构建及全细胞固定化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DSDPEase基因N端融合SAPs,筛选出热稳定性提高的SAPs‑DSDPEase重组菌株。为提高重复利用性,本发明通过添加适当比例的二氧化钛与海藻酸钠形成混合固定化载体,制备固定化细胞。重组菌株B.subtilis168/pMA5‑SAP1‑DSDPEase40℃孵育48h后残余酶活为58%。按照优化后的条件制备的固定化细胞连续操作10次,固定化小球机械强度依然维持在80%,残余酶活回收率保留58%。利用固定化细胞合成D‑阿洛酮糖,催化反应80min,D‑阿洛酮糖产量可达153.3g/L,转化率为30.4%。
-
公开(公告)号:CN112725255A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2110165094.8
申请日:2021-02-06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1/21 , C12N9/96 , C12N15/61 , C12N11/14 , C12N11/10 , C12N11/04 , C12P19/24 , C12P19/02 , C12R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重组菌株的构建及全细胞固定化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通过在DSDPEase基因N端融合SAPs,筛选出热稳定性提高的SAPs‑DSDPEase重组菌株。为提高重复利用性,本发明通过添加适当比例的二氧化钛与海藻酸钠形成混合固定化载体,制备固定化细胞。重组菌株B.subtilis168/pMA5‑SAP1‑DSDPEase40℃孵育48h后残余酶活为58%。按照优化后的条件制备的固定化细胞连续操作10次,固定化小球机械强度依然维持在80%,残余酶活回收率保留58%。利用固定化细胞合成D‑阿洛酮糖,催化反应80min,D‑阿洛酮糖产量可达153.3g/L,转化率为30.4%。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