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950348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881602.2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8/65 , A61K8/34 , A61K8/73 , A61K8/55 , A61K8/49 , A61K8/14 , A61K8/03 , A61Q19/08 , A61Q19/00 , A61Q19/10 , A61K38/39 , A61K47/10 , A61K9/1277 , A61K9/00 , A61K47/24 , A61K47/26 , A61K47/36 , A61P17/02 , A61P17/18 , A61P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载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的甘油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医药及化妆品技术领域,包括磷脂、甘油、吐温80、壳聚糖季铵盐、透明质酸钠、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和PBS缓冲溶液。制备具有高度变形性能,能够有效穿透角质层的甘油体,并对其进行壳聚糖季铵盐和透明质酸钠的双层修饰以递送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能够有效解决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亲水性强、分子量大,难以穿透皮肤角质层的问题,显著提高重组人源Ⅲ型胶原蛋白的生物利用率和经皮渗透。
-
公开(公告)号:CN11995034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881603.7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8/63 , A61K8/34 , A61K8/36 , A61K8/06 , A61Q19/08 , A61Q19/02 , A61Q19/00 , A61Q19/10 , A61Q17/00 , A61P2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载甘草次酸的无助表面活性剂微乳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包括,香芹酚/百里香酚、脂肪酸、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和水;其中,以原料质量百分比计,所述甘草次酸为0.1~5%,所述香芹酚/百里香酚为0.1~5%,所述脂肪酸为0.1~10%,所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为1~30%,余量用水补足至100%。本发明所制备的负载甘草次酸的无助表面活性剂微乳包含了甘草次酸和香芹酚/百里香酚,香芹酚/百里香酚既增加甘草次酸溶解度,又促进甘草次酸经皮吸收,是一种具有抗氧化和抗炎、抗菌的化妆品复合功效组合物。
-
公开(公告)号:CN11995034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881605.6
申请日:2024-12-1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61K8/60 , A61K8/68 , A61K8/34 , A61K8/14 , A61Q19/00 , A61Q19/08 , A61K31/7024 , A61K9/1277 , A61K47/10 , A61K47/18 , A61P17/18 , A61P1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载羟基积雪草双糖苷的水醇囊泡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医药及化妆品技术领域,包括磷脂、神经酰胺、胆固醇和脂肪酸、丙二醇、甘油、羟基积雪草双糖苷和PBS缓冲溶液。在包载体中加入醇类物质(丙二醇和甘油)可以有效解决羟基积雪草双糖苷在水中不稳定,易析出的问题。通过使用特定比例的磷脂、神经酰胺和羟基积雪草双糖苷等成分复配,可以有效提高羟基积雪草双糖苷的生物利用率和经皮渗透,此外,其复配可以共同增效,具有优异的舒敏、抗炎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4403117B
公开(公告)日:2016-08-03
申请号:CN201410742071.9
申请日:2014-12-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克林乳液及其制备方法,该皮克林乳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淀粉纳米晶0.05~3%,氨基酸0.001~2%,食用油10~90%,余下为水。本发明制备的皮克林乳液在广泛的酸性pH1~5范围内保持稳定,在碱性条件下,通过调节复配使用淀粉纳米晶和氨基酸的种类、以及淀粉纳米晶与氨基酸的浓度和比例,可控制乳液的破乳时间;同时,在模拟人体消化进程中,本发明的皮克林乳液达到了在胃液中稳定、肠液中释放的缓控释效果。因此,本发明的皮克林乳液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胃肠缓控释体系,用于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活性成分的运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5476880A
公开(公告)日:2016-04-13
申请号:CN201510932387.9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8/064 , A61K8/25 , A61K8/37 , A61K8/64 , A61K8/891 , A61K2800/10 , A61Q19/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载表皮生长因子的乳液制备方法,属于乳液包埋领域。本发明针对表皮生长因子生物活性周期短且经皮吸收效果差的问题,创新性的将表皮生长因子包埋在油包水型皮克林乳液中,不仅提高了其生物稳定性,还通过外油相的亲肤性增强其经皮吸收效果。本发明采用疏水性SiO2和亲油性表面活性剂复配稳定乳液,乳液储藏过程中保持稳定,不分层。本发明思路新颖,制备简单,实用性强,对于水溶性表皮生长因子在化妆品中的有效应用提供了可行性的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04403117A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申请号:CN201410742071.9
申请日:2014-12-0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皮克林乳液及其制备方法,该皮克林乳液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淀粉纳米晶0.05~3%,氨基酸0.001~2%,食用油10~90%,余下为水。本发明制备的皮克林乳液在广泛的酸性pH1~5范围内保持稳定,在碱性条件下,通过调节复配使用淀粉纳米晶和氨基酸的种类、以及淀粉纳米晶与氨基酸的浓度和比例,可控制乳液的破乳时间;同时,在模拟人体消化进程中,本发明的皮克林乳液达到了在胃液中稳定、肠液中释放的缓控释效果。因此,本发明的皮克林乳液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胃肠缓控释体系,用于食品、保健品或药品中活性成分的运输,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02511511A
公开(公告)日:2012-06-27
申请号:CN201110407688.1
申请日:2011-12-09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01N65/22 , A01N25/04 , A01P1/00 , A23L3/3472
Abstract: 一种含有薄荷油的纳米抗菌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乳液包埋技术领域。本发明的薄荷油纳米乳液体系是由薄荷油、中链甘油三酸酯、乳化剂、水等组分制备而成的。本发明的创新之处是采用薄荷油和中链甘油三酸酯的混合物作为油相制备乳状液,克服了由于薄荷油密度低引起的乳状液分层现象,并通过高压均质制备得到稳定的纳米乳液体系。在抗菌实验中,本发明的薄荷油纳米乳液表现出比未包埋的薄荷油更好的抑菌效果,抑菌时间更长久,起到控制释放的效果。本发明思路新颖,流程简单,实用性强,所得到的薄荷油纳米乳液可以作为一种安全长效的抗菌剂在食品中使用,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公开(公告)号:CN114452227B
公开(公告)日:2023-04-21
申请号:CN202210066941.X
申请日:2022-01-2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反溶剂重结晶法制备水包油包醇多重皮克林乳液的方法,该多重皮克林乳液包括,油水两难溶性活性物、多元醇、油相、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疏水性气相二氧化硅、去离子水;该制备方法选用多元醇替代内水相,提高了油水两难溶活性物的载量,并在此基础上使用两步法制备水包油包醇多重皮克林乳液,在第二步乳化过程中内醇相中的活性物发生反溶剂重结晶析出,并与亲水性气相二氧化硅共稳水油界面,赋予体系超强稳定性。本发明所制备的水包油包醇多重皮克林乳液,一方面为油水两难溶性活性物提供了溶解环境,能显著提高油水两难溶性活性物在乳液中的载量;另一方面,在制备过程中发生的反溶剂重结晶现象又能赋予体系超强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07960634A
公开(公告)日:2018-04-27
申请号:CN201711370101.8
申请日:2017-12-17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A23L2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23L27/72 , A23L27/70 , A23V2002/00 , A23V2200/224 , A23V2250/21 , A23V2250/18 , A23V2250/1842 , A23V2300/10 , A23V2250/511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敏型香精香料双包埋方法,更具体的说是一种利用多孔淀粉吸附载有香精香料脂质体的方法,属于食品添加剂领域。该方法采用脂质体包埋香精香料风味物质,再使用多孔淀粉吸附脂质体,形成双重吸附包埋体系,在常温下能保护风味物质,减少其损失,而在80±5℃下可以控制风味物质释放,以达到在食品体系中的温控释放的目的。本发明更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多孔淀粉吸附200nm以上纳米级颗粒的方法,解决了多孔淀粉对于纳米级颗粒吸附的难题。此外,本发明所涉及原料为磷脂、少量非表面活性剂、玉米淀粉等,均为食品级原料,安全、无毒,且成本低廉,适用于食品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06750556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611014015.9
申请日:2016-11-18
Applicant: 江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K5/00 , C08J5/18 , C08J2301/28 , C08J2305/00 , C08J2305/02 , C08J2389/00 , C08K5/092 , C08K5/1545 , C08L2201/08 , C08L2203/16 , C08L1/284 , C08L1/28 , C08L5/02 , C08L89/00 , C08L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光氧化的可食用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抗光氧化可食用包装膜以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可食用包装膜基质65%~90%,天然色素0.2~2%,护色剂5~20%,水5~15%。本发明制备的可食用包装膜,可通过改变成膜基质和天然色素的种类及比例,获得不同颜色及抗氧化能力的可食用包装膜材料,此包装膜无论在光照还是避光条件下,能表现出稳定的抗光氧化能力,可满足不同食品体系对抑制光氧化的需求。另外,护色剂的添加能进一步提高色素薄膜的稳定性,持续发挥薄膜的抗氧化效果。因此,本发明的抗光氧化可食用包装膜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抗光氧化包装材料,用于易受光氧化影响的食物包装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