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159769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60993.3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产L‑薄荷醇的基因工程菌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属于代谢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酵母菌为出发菌株,在酵母菌内构建了L‑薄荷醇的代谢途径,首次实现了发酵法生产L‑薄荷醇。本发明构建的产L‑薄荷醇的基因工程菌,利用廉价的发酵培养基培养4d左右,L‑薄荷醇的发酵产量达到5.03mg/L。与当前L‑薄荷醇的生产技术相比,发酵法生产L‑薄荷醇周期短,反馈市场需求快,生产过程仅需常见的发酵原料,无需添加长叶薄荷酮、百里酚等植物来源前体物质,克服了植物原料的限制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987954A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1420022.2
申请日:2019-12-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G01N21/892 , G01N2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除皮革表面缺陷检测盲区的方法及系统,属于机器视觉表面检测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通过提供一种线阵和面阵正交复合的机器视觉检测系统,采用侧入式面阵系统辅助检测,比较二者检测结果得出最终检测结果,使得对于皮革的在线监测既能够检测出折痕、气泡、穿孔等各项同性的缺陷以及皮革传送方向上的光哑度不均匀、油墨、压印等各项异性的缺陷,也能够检测出与皮革传送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光哑度不均匀、油墨、压印等各项异性的缺陷,使得对皮革表面压印、油墨等缺陷的识别率可达到100%,大幅度降低产品的次品率。同时,相较于光度立体视觉等技术,本发明在消除了缺陷检测盲区的前提下,大大减少相机使用数量,降低生产成本。
-
公开(公告)号:CN110398801A
公开(公告)日:2019-11-01
申请号:CN201910705260.1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散射效率的导光板散射网点设计方法,属于液晶显示和照明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通过散射效率的大小确定导光板散射网点的结构类型,在确定了散射网点结构类型后,以网点的密度设置为优化变量,网点之间的最小间隔为约束条件,出光照度均匀度为评价函数,对网点的密度进行优化得出导光板的散射网点的密度排布,解决了目前依靠经验对网点结构和网点密度进行调整排布所带来的导光板的生产成本大且无法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的问题,使得导光板网点结构设计过程中能够快速的选定最优网点结构,且依据散射效率确定出的网点结构,在达到相同出光均匀度要求的前提下,网点数目减少60%左右,导光板的加工时间和成本均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7946224A
公开(公告)日:2024-04-30
申请号:CN202410156909.X
申请日:2024-02-0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重组无序蛋白的无膜细胞器的构建及其在调控代谢合成中的应用。通过设计八肽基本元件,构建由肽段重复串联构成的重组无序蛋白,导入表达宿主中,得到生物分子凝聚体即无膜细胞器,在枯草芽孢杆菌胞内构建了具有良好流动性、稳定性与温敏性的无膜细胞器并对其进行验证,证明构建得到的重组无序蛋白具有高度的可编程性。利用可视化实验对无膜细胞器的功能进行测试,构建得到的无膜细胞器不仅可以允许小分子化合物的扩展渗透,而且可以招募特定的靶向蛋白,能够应用于调控目标化合物代谢。
-
公开(公告)号:CN113502235B
公开(公告)日:2023-04-28
申请号:CN202110757496.7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表达内质网大小调节因子的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和应用,属于代谢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酿酒酵母BY4741为出发菌株,强化MVA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tHMG1(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IDI(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以及ERG20(法尼基焦磷酸合酶)以提高角鲨烯前体代谢物产量,敲除ROX1基因以促进菌体生长,发酵生产角鲨烯产量为1.44g/L。进一步强化内质网大小调节因子相关基因INO2、SCS22、TCB2和IST2以扩大内质网表面积增强细胞蛋白质合成能力,发酵产量达到2.06g/L,提高了43.1%。
-
公开(公告)号:CN112175849B
公开(公告)日:2022-10-18
申请号:CN202011060996.7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1/19 , C12N9/88 , C12N9/02 , C12N9/04 , C12N9/90 , C12N15/53 , C12N15/60 , C12N15/61 , C12P7/02 , C12R1/8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L‑薄荷醇产量提高的重组酵母菌,属于代谢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酵母菌为出发菌株,采用诱导型启动子表达基因ERG20WW或/和NPPS,重构MVA代谢合成途径,使得化合物IPP与DMAPP更趋向于合成化合物GPP与NPP,进而更利于L‑薄荷醇的代谢合成。采用诱导型启动子过表达基因L3H,提高L3H酶的表达量,促进柠檬烯转化为反式异胡椒醇,或通过蛋白酶融合表达tLIS与L3H基因,克服因L3H酶活过低而导致L‑薄荷醇发酵产量低的因素。采用YPD液体培养基发酵4d,发酵至对数生长期后期添加10%的半乳糖水溶液诱导EEG20WW、NPPS基因与L‑薄荷醇代谢途径基因的表达,保证了细胞的正常生长繁殖,L‑薄荷醇的发酵产量最高达到30.14mg/L。
-
公开(公告)号:CN114774419A
公开(公告)日:2022-07-22
申请号:CN202210435744.0
申请日:2022-04-24
Applicant: 江南大学
IPC: C12N15/113 , C12N15/75 , C12N1/21 , C12P19/00 , C12R1/1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温敏型基因回路系统及其构建方法与应用。本发明设计重构了一系列适用于B.subtilis的温敏型生物传感器;基于CRISPRi系统构建双向基因回路,并将双向基因回路与单输入多输出基因回路结合构建了高版本单输入多输出基因回路,实现多个代谢模块在不同发酵时间点的激活表达或/和下调表达。之后将获得的基因回路动态调控参与2’‑FL代谢合成的3个模块:2’‑FL合成模块,辅因子供给模块和竞争途径模块。利用基因回路进行动态调控能够将细胞生长阶段与2’‑FL合成阶段解耦连,缓解宿主细胞的代谢压力,合理分配代谢流,实现2’‑FL的高效合成。
-
公开(公告)号:CN113502235A
公开(公告)日:2021-10-15
申请号:CN202110757496.7
申请日:2021-07-05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强化表达内质网大小调节因子的酿酒酵母菌株的构建和应用,属于代谢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以酿酒酵母BY4741为出发菌株,强化MVA代谢途径中的关键基因tHMG1(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IDI(异戊烯基焦磷酸异构酶)以及ERG20(法尼基焦磷酸合酶)以提高角鲨烯前体代谢物产量,敲除ROX1基因以促进菌体生长,发酵生产角鲨烯产量为1.44g/L。进一步强化内质网大小调节因子相关基因INO2、SCS22、TCB2和IST2以扩大内质网表面积增强细胞蛋白质合成能力,发酵产量达到2.06g/L,提高了43.1%。
-
公开(公告)号:CN110398801B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1910705260.1
申请日:2019-07-31
Applicant: 江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散射效率的导光板散射网点设计方法,属于液晶显示和照明技术领域。所述方法通过散射效率的大小确定导光板散射网点的结构类型,在确定了散射网点结构类型后,以网点的密度设置为优化变量,网点之间的最小间隔为约束条件,出光照度均匀度为评价函数,对网点的密度进行优化得出导光板的散射网点的密度排布,解决了目前依靠经验对网点结构和网点密度进行调整排布所带来的导光板的生产成本大且无法对其进行进一步优化的问题,使得导光板网点结构设计过程中能够快速的选定最优网点结构,且依据散射效率确定出的网点结构,在达到相同出光均匀度要求的前提下,网点数目减少60%左右,导光板的加工时间和成本均得到了大幅度降低。
-
公开(公告)号:CN118345056A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410280548.X
申请日:2024-03-12
Applicant: 江苏集萃未来食品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 江南大学
IPC: C12N9/00 , C12N9/74 , C12N15/62 , C12N15/11 , C12N15/75 , C12N1/21 , C12N9/24 , C12P19/26 , C12R1/12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空间分离的正交翻译系统及其应用。本发明为了增强微生物宿主内靶基因的特异性翻译表达,减少背景基因的错误翻译,提供了一种空间分离的正交翻译系统。具体地,首先将靶基因的密码子替换成TAG终止密码子,其次选取RTBA与凝血酶F2作为mRNA‑蛋白互作系统,之后异源表达TyrRS/tRNA,该系统可以将O‑甲基‑L‑酪氨酸掺入到琥珀终止密码子UAG中,并进一步将TyrRS与F2分别与无序蛋白融合表达,最终实现靶基因的翻译选择性提高至4.01倍。最后,对N‑乙酰葡糖胺差相异构酶AGE进行改造获得突变体AGEOMeY,其专一性常数kcat/Km相比于野生型提升了86.0%,并进一步在枯草芽孢杆菌胞内利用最优的正交翻译系统实现了AGEOMeY的特异性翻译表达,目标产物产量高达2.1g/L。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