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船舶系缆力减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113026A

    公开(公告)日:2019-01-01

    申请号:CN201811016528.2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一种船舶系缆力减小方法,在不改变目前浮式系船柱情况下,在船舶钢缆绳与浮式系船柱的柱体间增加缓冲耗能装置,缓冲耗能装置由缆圈、套筒、弹簧、拉杆、挂钩组成,缓冲耗能装置的一端挂于浮式系船柱的柱体,当船舶停泊系缆时,船舶钢缆绳挂于缓冲耗能装置的另一端挂钩,船舶与浮式系船柱之间为钢缆绳与缓冲耗能装置的串联系统,当钢缆绳受拉时,拉杆一端的压板随拉杆一起压缩弹簧,弹簧发生位移做功,吸收耗散船舶的动能,采用弹性模量小于钢缆绳弹性模型的弹簧,串联系统的抗拉刚度即小于钢缆绳的抗拉刚度,即可减小系缆力。本发明船舶系缆力减小方法原理清晰、结构简单、易于实现、效果显著,为保障已建船闸大型化船舶通航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一种具备抗振性能的水力式升船机阀门系统优化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638534B

    公开(公告)日:2018-08-31

    申请号:CN201611218468.3

    申请日:2016-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抗振性能的水力式升船机阀门系统优化设计方法,为了减小水力式升船机输水阀门系统在高水头条件下发生的振动,本发明通过“优化三阀门的空间布置型式+改造阀后管道体型”相结合的手段,将原来位于相同高程并列布置的三个阀门变为空间“品”字形布置,同时用具有“圆柱体”外形的抗振体替换阀后多叉管汇合段,消除阀后低压漩涡区、减小脉动压力、降低流速,从而达到抗振的目的。本发明优化设计的抗振体过流截面为圆形,避免了方形结构顶角的应力集中问题,且便于设计施工。经过模型试验验证,本发明能有效降低阀后水流的脉动压力及管道边壁的振动幅值,简化了阀后多叉管体型,保障了水力式升船机输水系统阀门的安全运行。

    一种平面阀门吊杆振动减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04022B

    公开(公告)日:2017-11-21

    申请号:CN201610146141.3

    申请日:2016-03-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阀门吊杆振动减小方法,从增加结构约束出发,在吊杆中间对称布置两组滚动装置,每组滚动装置由三个自适应滚轮和支架组成,同时在阀门井上下游侧壁设置两个轨道槽,在每个轨道槽的三个侧面与自适应滚轮对应的位置分别预埋一根轨道,每侧三个自适应滚轮与轨道相贴,在阀门启闭过程中,六个自适应滚轮随吊杆一同上下沿轨道滚动,吊杆受到水平方向约束,其最主要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被抑制,具有显著的减振效果,另外,自适应滚轮通过碟簧压缩变形自动适应轨道的不平整度,保证阀门吊杆运行顺畅。

    一种平面阀门吊杆振动减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804022A

    公开(公告)日:2016-07-27

    申请号:CN201610146141.3

    申请日:2016-03-1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B7/52 E02C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平面阀门吊杆振动减小方法,从增加结构约束出发,在吊杆中间对称布置两组滚动装置,每组滚动装置由三个自适应滚轮和支架组成,同时在阀门井上下游侧壁设置两个轨道槽,在每个轨道槽的三个侧面与自适应滚轮对应的位置分别预埋一根轨道,每侧三个自适应滚轮与轨道相贴,在阀门启闭过程中,六个自适应滚轮随吊杆一同上下沿轨道滚动,吊杆受到水平方向约束,其最主要的水平方向的振动被抑制,具有显著的减振效果,另外,自适应滚轮通过碟簧压缩变形自动适应轨道的不平整度,保证阀门吊杆运行顺畅。

    一种船舶进出升船机承船厢下沉量减小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695413A

    公开(公告)日:2015-06-10

    申请号:CN201510136326.1

    申请日:2015-03-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E02C5/02

    Abstract: 一种船舶进出升船机承船厢下沉量减小方法,在承船厢底部沿纵向均匀对称布置等惯性连通管连接承船厢两端水体,管道中间布置可逆泵,在船舶出厢时,船尾水面下降,控制系统根据承船厢内水位计提供的水面降低值,启动可逆泵向船尾水域补水,在船舶进厢时,船首水面雍高,控制系统根据水位计提供的水位雍高值,启动可逆泵排水,在补水或排水过程中,控制系统时刻根据水位变化调节变频器控制可逆泵流量,始终保证承船厢水面趋于正常水位,从而显著减小船舶下沉量,确保船舶进出承船厢安全,另外也有助于消除长波波动、偏心荷载等不利影响,提高升船机运行效率。

    掺气减蚀模型减压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35414B

    公开(公告)日:2014-09-24

    申请号:CN201110214269.6

    申请日:2011-07-28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防止高流速泄水建筑物空蚀破坏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掺气减蚀模型减压试验方法,掺气减蚀模型减压试验的装置包括减压箱、真空泵和设有掺气设施的掺气减蚀模型,真空泵通过真空泵抽气管道与减压箱连接,掺气减蚀模型位于减压箱内,掺气设施上接有通气管;将掺气设施的通气管通至减压箱外部,从常压环境中进气,但掺气减蚀模型仍处于减压箱的真空环境中,减压箱的真空度为传统减压试验的理论值。本发明解决了减压试验模型和原型通气量不相似的问题,科学地反应原型工程的掺气减蚀效果,对于高流速泄水建筑物掺气减蚀措施的设计与优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