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材料圆柱壳无损检测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90714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410201799.4

    申请日:2024-02-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材料圆柱壳无损检测系统及方法,属于材料检测领域,复合材料圆柱壳无损检测系统包括:加热装置、第一红外探头和第二红外探头;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一红外探头和所述第二红外探头并排设置于复合材料圆柱壳的外侧,且所述加热装置、所述第一红外探头和所述第二红外探头与所述复合材料圆柱壳的轴向呈相对运动设置。本发明通过加热装置对复合材料圆柱壳进行加热后,再通过第一红外探头和第二红外探头采集多个位置处的多张热图,通过对热图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确定复合材料圆柱壳上的缺陷位置和缺陷类型,实现复合材料圆柱壳的多点对比,解决现有复合材料检测方法的缺陷识别能力低的技术问题。

    一种纤维缠绕智能管道及其制作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8119706A

    公开(公告)日:2018-06-05

    申请号:CN201711393844.7

    申请日:2017-12-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L9/16 F17D5/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纤维缠绕智能管道及其制作工艺。包括内衬层、结构层和外保护层;其中还包括在内衬层表面缠绕有一根布置有光栅的光纤,预留有光纤连接口,连接上激光器和信号处理器。在管道内壁还布置有水压力传感器、水质检测装置;在管道外壁还布置有土压力传感器。本发明将光纤与纤维缠绕管道融为一体,既能使光纤传感器更精准地反应出管道的变化,也克服了光纤易被损坏的问题。再加上水压力传感器,水质检测装置和土压力传感器,可实现实时在线检测管道状况的功能。管道与管道可以通过光纤连接口将检测系统连接起来,形成管网检测系统。

    一种连续长纤维缠绕增强热塑性管及其制作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679047B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152580.7

    申请日:2012-05-17

    Inventor: 陈建中 李卓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输送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各种介质的管道结构及其制作工艺。一种连续长纤维缠绕增强热塑性管,其特征在于,它由管状的管道内衬层、管道结构层和管道外保护层采用缠绕的方式进行制作一体结构,管道结构层位于管道内衬层与管道外保护层之间;所述管道内衬层、管道外保护层的材料均为热塑性塑料,管道结构层的材料为连续长纤维。本发明的管道具有比传统的热塑性或热固性管道更好的强度、刚度、抗冲击性能、断裂韧性、耐温耐腐蚀性能、防渗漏性能等,可广泛应用于给水排水工程、石油化工行业、煤气天然气输送、海水淡化、核电等领域,并可适应于大口径、高刚度、高强度、高腐蚀性等特殊环境和需求。

    一种连续长纤维缠绕增强热塑性管及其制作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679047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52580.7

    申请日:2012-05-17

    Inventor: 陈建中 李卓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输送固体、液体和气体等各种介质的管道结构及其制作工艺。一种连续长纤维缠绕增强热塑性管,其特征在于,它由管状的管道内衬层、管道结构层和管道外保护层采用缠绕的方式进行制作一体结构,管道结构层位于管道内衬层与管道外保护层之间;所述管道内衬层、管道外保护层的材料均为热塑性塑料,管道结构层的材料为连续长纤维。本发明的管道具有比传统的热塑性或热固性管道更好的强度、刚度、抗冲击性能、断裂韧性、耐温耐腐蚀性能、防渗漏性能等,可广泛应用于给水排水工程、石油化工行业、煤气天然气输送、海水淡化、核电等领域,并可适应于大口径、高刚度、高强度、高腐蚀性等特殊环境和需求。

    预应力混凝土玻璃钢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052524A

    公开(公告)日:2011-05-11

    申请号:CN201110009188.2

    申请日:2011-01-17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给排水管道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玻璃钢复合管及其制备方法。其主要技术特征为:包括管体,所述的管体由内至外由玻璃钢内衬层、玻璃钢结构层、过渡层、混凝土结构层、玻璃钢筋缠绕层、外保护层组成,玻璃钢内衬层和玻璃钢结构层的右端部为承口,左端部为插口,玻璃钢结构层的外壁除插口部分外涂有树脂石英砂颗粒形成过渡层,过渡层的外壁浇注有混凝土结构层,混凝土结构层的外壁绕制有玻璃钢筋缠绕层,玻璃钢筋缠绕层的外壁制作有外保护层。本发明预应力混凝土玻璃钢复合管具有刚度高、强度好、耐腐蚀性能好、水力性能好的特点。

    玻璃钢净化罐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1838091A

    公开(公告)日:2010-09-22

    申请号:CN201010132613.2

    申请日:2010-03-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地埋式玻璃钢净化罐,属于市政与环保技术领域。玻璃钢净化罐,它包括筒体、左封头、右封头,筒体、左封头和右封头均为玻璃钢材质,左封头位于筒体的左端,右封头位于筒体的右端,筒体、左封头和右封头为一体结构,筒体上设有进口接头和排放接头,进口接头和排放接头与筒体为一体结构;其特征在于:筒体的内壁上沿轴向固定有2排及以上的内支撑杆层,相邻的内支撑杆层与内支撑杆层之间相距离200mm以上,筒体的外壁上沿轴向固定有2个以上的环形外加强筋,相邻的外加强筋与外加强筋之间相距离200mm以上。本发明具有耐腐蚀性能强、刚度好、成本低的特点。

    玻璃钢管长期性能测试中试样破坏时间的测试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118203A

    公开(公告)日:2008-02-06

    申请号:CN200710053030.9

    申请日:2007-08-2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钢管长期环弯曲应变试验中试样破坏时间的测试方法。玻璃钢管长期性能测试中试样破坏时间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腐蚀液能导电的特性,在玻璃钢管试样5内的底部管壁两侧设置耐腐蚀性并能导电的第一中断电极11、第二中断电极12;将玻璃钢管试样5内加入硫酸腐蚀液时,第一中断电极11与第二中断电极12由腐蚀液接通,利用硫酸腐蚀液导电特性使微处理器外部中断引脚处于高电平,微处理器开始记录通电时间;当玻璃钢管试样5在变形和硫酸腐蚀作用下发生断裂,硫酸沿裂口流出玻璃钢管试样5,第一中断电极11与第二中断电极12断开,微处理器外部中断处于低电平,微处理器停止计时,得到试样破坏时间。本发明具有降低劳动强度、准确性高的特点。

    玻璃钢夹砂顶管中继间接力顶进施工工艺及其中继间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260503C

    公开(公告)日:2006-06-21

    申请号:CN200410012786.5

    申请日:2004-02-27

    Abstract: 一种玻璃钢夹砂顶管中继间接力顶进施工工艺及其中继间装置。该装置是在中继间钢套筒内的前、后玻璃钢夹砂顶管端部设置加宽均压钢环,加宽均压钢环的内伸边缘上设计加劲肋板,加劲肋板与前、后玻璃钢夹砂顶管的内壁固连,以确保均布在前、后加宽均压钢环之间的中继间千斤顶能正常工作。该工艺的要点是采用上述装置对玻璃钢夹砂顶管进行接力顶进,当前根顶管到位后,其后的中继间千斤顶开始顶进,顶进完成后松开此中继间千斤顶油缸,使后面的中继间千斤顶继续顶进,依此类推循环,直至前根顶管完全到位;然后将其后的中继间组件拆下,密封中继间钢套筒上的安装孔,并利用主千斤顶或后面的中继间千斤顶将后根顶管继续顶进,以填充原中继间所占有的空隙。

    一种复合材料点阵圆柱壳结构及其制作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10697268A

    公开(公告)日:2020-01-17

    申请号:CN201910949391.4

    申请日:2019-10-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材料点阵圆柱壳结构,包括从内到外的内衬层、内结构层、点阵结构层和外结构层,所述内衬层、内结构层和外结构层均采用树脂基复合材料制成的带状结构,所述点阵结构层包括骨架结构和缠绕结构,所述骨架结构包括薄片层和分隔块,所述薄片层包括上薄片层和下薄片层,所述分隔块等间距的设置在上、下薄片层之间,缠绕结构为采用纤维或织物按螺旋缠绕的方式缠绕在骨架结构外。其刚度高、成本低,并且易于实现。

    碳芯增强复合智能管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202278B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510666087.0

    申请日:2015-10-1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芯增强复合智能管。由内向外依次为玻璃钢内衬层,厚度为1~5mm;混凝土结构层,厚度为70~200mm;碳芯传感预应力层,厚度为1~20mm;玻璃钢外保护层,厚度为1‑2mm;其中,所述碳芯传感预应力层是将离线预成型、截面规则的连续碳芯施加预应力后输送至混凝土结构层上缠绕制作而成;相邻碳芯间用树脂混凝土或玻璃钢材料进行填充。充分利用了碳芯具有高强度、力电感知的特点,通过缠绕及预应力工艺,使碳芯在管壁内形成传感预应力层;在大幅度地提高复合管的抗外荷载刚度的同时,可对管材服役间进行实时健康监测的功能,使得管道具有自我感知的智能化特点。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