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化实现氮气辅助超声处理铝合金工艺的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884605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410060953.0

    申请日:2024-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化实现氮气辅助超声处理铝合金工艺的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平移机构和铝熔体超声机构;平移机构和升降机构分别通过电控柜控制实现安装在整个装置末端的铝熔体超声机构的平移和升降运动,其中,铝熔体超声机构的上下升降行程为0~300mm,其左右平移行程为0~300mm,该行程范围与挤压铸造机的安装空间相匹配,平移机构和升降机构的运行执行元件为气缸和直线导轨;本发明实现自动化的处理舀料勺里面的高温铝熔体,同时在挤压铸造机内部有限的空间内,能够适配进行氮气辅助超声处理工艺的挤压铸造机,并且整个机构在运动过程中不与现场其他设备有干涉行为,保证了氮气辅助超声处理工艺的安全性与自动化实现。

    一种车辆纵向车速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45755B

    公开(公告)日:2022-01-07

    申请号:CN202010520884.9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纵向车速估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计算各车轮的等效车轮转动角加速度;计算相应车轮的实际车轮转动角加速度;将等效车轮转动角加速度和对应车轮的实际车轮转动角加速度的偏差、车轮滑转/滑移率作为车轮失稳判定依据,确定车辆实时失稳车轮数量和组合情况;根据车辆实时失稳车轮数量和组合情况进行纵向车速计算;计算道路坡度角;根据道路坡度角对所计算的纵向车速进行校正。本发明能够提高车辆参数估计的工况适应性。

    一种分布式驱动越野车复杂越野工况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45696B

    公开(公告)日:2021-09-10

    申请号:CN202010348271.1

    申请日:2020-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驱动越野车复杂越野工况辨识方法,将车辆简化为一个旋转动力学系统,进行复杂越野工况车辆旋转动力学建模,进行车辆运动状态及车轮附着状态分析;将悬空车轮的同轴及同侧车轮作为翘板的支点,悬空车轮及其对角车轮作为翘板两端;以两个支点连线为旋转轴,根据车辆绕该旋转轴的旋转加速度判断车辆稳定状态;基于反证方法进行复杂越野工况辨识,若车轮实际滑转率与基于普通越野工况假设推理的滑转率结论相矛盾,且满足冗余条件时,则当前车辆行驶工况为复杂越野工况。本发明通过分析驱动越野车辆在复杂越野工况下的受力状态,解决了越野车辆不能及时准确判断当前行驶路面为复杂越野工况造成的车辆失稳和整车驱动力不足问题。

    一种分布式驱动越野车复杂越野工况辨识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45696A

    公开(公告)日:2020-09-11

    申请号:CN202010348271.1

    申请日:2020-04-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布式驱动越野车复杂越野工况辨识方法,将车辆简化为一个旋转动力学系统,进行复杂越野工况车辆旋转动力学建模,进行车辆运动状态及车轮附着状态分析;将悬空车轮的同轴及同侧车轮作为翘板的支点,悬空车轮及其对角车轮作为翘板两端;以两个支点连线为旋转轴,根据车辆绕该旋转轴的旋转加速度判断车辆稳定状态;基于反证方法进行复杂越野工况辨识,若车轮实际滑转率与基于普通越野工况假设推理的滑转率结论相矛盾,且满足冗余条件时,则当前车辆行驶工况为复杂越野工况。本发明通过分析驱动越野车辆在复杂越野工况下的受力状态,解决了越野车辆不能及时准确判断当前行驶路面为复杂越野工况造成的车辆失稳和整车驱动力不足问题。

    一种无人驾驶越野车跨壕沟的自动识别与控制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808509A

    公开(公告)日:2019-05-28

    申请号:CN201910138854.9

    申请日:2019-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无人驾驶越野车跨壕沟的自动识别与控制系统,根据车辆周围障碍物信息,通过图像处理及信息融合方法,结合车辆位姿信息计算壕沟中心线与车辆纵向轴线的夹角;判断模块根据壕沟的尺寸信息、壕沟中心线与车辆纵向轴线的夹角,判断车辆能否跨越壕沟,并制定跨越策略;在判断模块判定车辆能够跨越壕沟时,路径规划模块根据制定的跨越策略,规划跨越壕沟路径,确定路径点和路径点速度;路径跟踪模块按照确定的路径点和路径点速度,实时控制转向轮的转向角和驱动轮的转矩,控制车辆按照预定的跨越壕沟路径自动跨越壕沟。本发明通过图像处理和信息融合技术判断是否有壕沟,并设置对应的跨越策略,保证车辆自动跨越一定宽度范围内的壕沟。

    基于感应加热及电磁成形的镁合金/碳钢管件复合连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84701B

    公开(公告)日:2017-10-24

    申请号:CN201410629858.4

    申请日:2014-11-11

    Abstract: 本发明基于感应加热及电磁成形的镁合金/碳钢管件复合连接方法,是利用温热电磁成形的方法提高镁合金成形性能,同时将电磁感应加热和电磁成形复合使用,利用同一个线圈实现感应加热与成形功能,来提高异种金属管的连接效率,便于实现自动化控制,同时成形时复合了温热成形与电磁成形工艺,提高了连接成形性能。本发明将镁合金管材与碳钢管材搭接,通过线圈的电磁感应加热使镁合金内管达到设定温度后,电磁成形线圈对镁合金内管进行放电,使镁合金管件发生强烈塑性变形与外管碰撞,产生连接。本方法通过储能电容对电磁成形线圈瞬间放电产生强脉冲磁场,使温热的内管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高速成形,与刚度较高的碳钢外管发生高速碰撞产生结合。

    一种车辆纵向车速估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45755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520884.9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纵向车速估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计算各车轮的等效车轮转动角加速度;计算相应车轮的实际车轮转动角加速度;将等效车轮转动角加速度和对应车轮的实际车轮转动角加速度的偏差、车轮滑转/滑移率作为车轮失稳判定依据,确定车辆实时失稳车轮数量和组合情况;根据车辆实时失稳车轮数量和组合情况进行纵向车速计算;计算道路坡度角;根据道路坡度角对所计算的纵向车速进行校正。本发明能够提高车辆参数估计的工况适应性。

    一种越野车辆纵向驱动力协调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845708A

    公开(公告)日:2020-10-30

    申请号:CN202010520872.6

    申请日:2020-06-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越野车辆纵向驱动力协调控制方法,包括:当发生车轮滑转失稳时,驱动防滑控制介入:针对单车轮滑转失稳:首先确定最优滑转率,然后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算法原理,以最优滑转率为控制目标,以驱动电机转矩作为控制变量,采用预设计的全局滑模控制器进行纵向驱动力协调控制;针对整车车轮滑转失稳:首先选取车辆纵向车速和转向角作为安全性约束条件参数,确定协调优化原则,然后以车辆纵向车速和转向角作为输入变量、以动力性补偿系数作为输出,对滑转损失转矩补偿进行动态调节;最后根据转矩补偿期望,针对不同滑转工况基于协调优化原则进行转矩补偿分配。本发明能够提高车辆稳定性与动力性控制的工况适应性。

    一种高倍聚光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联产组件及组装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7222153B

    公开(公告)日:2019-05-17

    申请号:CN201710541330.5

    申请日:2017-07-0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倍聚光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联产组件及组装装置,高倍聚光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联产组件组装装置包括高倍聚光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联产组件、定位组装部件、移动升降部件、点胶部件、抓取部件、总控制器、A‑B组分混胶部件、A‑B组分储胶罐。高倍聚光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联产组件具有清洁、无噪声,坚固耐用、散热透气性能良好、分频/聚光一体化利用的优点;高倍聚光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联产组件组装装置用于高倍聚光太阳能热电、光电复合联产组件的加工组装,具有操作方便、高效的优点,并且极大地提高了太阳能的综合利用效率和发电效率,降低了能耗和生产成本。

    一种电控可卸载式车轮收放装置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329014B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1910316980.9

    申请日:2019-04-19

    Inventor: 付翔 杨鹏 吴森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控可卸载式车轮收放装置,包括下横臂、传动短轴、扭杆弹簧、车轮收放作动器、电磁式卸载机构和滑动花键套;下横臂与传动短轴固连;传动短轴与扭杆弹簧同轴设置,并且二者之间能够通过滑动花键套连接;车轮收放作动器设置在传动短轴上,用于当滑动花键套轴向滑动与扭杆弹簧脱离连接,而与车轮收放作动器连接时,驱动传动短轴、悬架及车轮抬升;电磁式卸载机构与所述的滑动花键套连接,用于完成滑动花键套的轴向滑动。本发明采用电磁式卸载机构和车轮收放作动器结合,能够快速响应并完全卸除车轮收放过程中悬架弹性和阻尼元件施加于车轮收放装置的载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