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4229967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67476.6
申请日:2014-09-15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2F1/5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蒙脱石改性三聚氰胺/壳聚糖漆雾凝聚剂,其特征在于:它由单独存放的蒙脱石改性三聚氰胺溶液和壳聚糖的乙酸溶液组成,在使用时蒙脱石改性三聚氰胺溶液与壳聚糖的乙酸溶液的体积比为1:0.2-1.0。所述的蒙脱石改性三聚氰胺溶液是将三聚氰胺、尿素和甲醛缩合反应生成的交联聚合物与蒙脱石溶液按两者的质量比为1-5:1混合,在温度40-50℃的条件下,调节所述的混合溶液的pH值为1.8-2.2,陈化。本发明的漆雾凝聚剂,对漆雾处理效率高达95%以上;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处理含漆废水用量少,性价比优势明显;配制工艺简单,处理喷漆废水操作方便,程序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02875201B
公开(公告)日:2014-04-09
申请号:CN201210362627.2
申请日:2012-09-2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5F11/08 , C12N1/20 , C12N1/18 , C12N1/14 , C12R1/065 , C12R1/69 , C12R1/865 , C12R1/885 , C12R1/01 , C12R1/645
Abstract: 一种丝状真菌复合高效秸秆速腐剂,它由丝状真菌、米曲霉、绿色木霉、酿酒酵母、假丝酵母、枯草芽孢、解钾菌、解磷菌、固氮菌和促进剂复合而成,可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秸秆的快速处理。本复合高效秸秆速腐剂引入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并加入了相应的酶活促进剂,显著的提高了纤维素分解酶的活性,成功的将秸秆分解的周期缩短至15天以内。本复合高效秸秆速腐剂用于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既解决了秸秆随意堆放、无控焚烧污染的问题,又可以产生有机肥、生物菌肥,因此可减少一定量的化肥使用,从而减缓耕地板结和水土流失的过程。其使用为直接喷撒在农作物秸秆表面,经过覆盖、发酵,最终使秸秆腐解还田。
-
公开(公告)号:CN106741709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710041382.6
申请日:2017-01-20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63B43/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种客船防倾覆气囊分级释放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船体两侧的气囊组、姿态传感器、水压传感器和中央处理器;气囊组包括多个水平布置的气囊,多个气囊依次竖直向上排布,最下层气囊为底层气囊,其余依次向上排布的气囊为上层气囊,底层气囊设置在船体两侧的上层甲板处,上层气囊设置在船体的上层建筑上。本发明具有释放速度快、手动与自动相结合的特点,充分利用水对气囊的浮力,还可有效防止信息误读取导致的上层气囊误释放,同时提供多重保险,当前层气囊失效时,后层气囊能在极短时间内迅速打开,达到增长延缓客船倾覆时间的效果,进步提高内河客船的应急能力与安全系数。
-
公开(公告)号:CN105415724B
公开(公告)日:2018-10-09
申请号:CN201510872620.9
申请日:2015-12-0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29D2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装薄膜制造机,其包括:底板(1‑6),以及按工艺流程排列在该底板上的薄膜供给机构、充气泵(1‑1)、薄膜热轧机构(1‑2)、薄膜切断机构(1‑3)和夹持装置(1‑4)。本发明能够快速制造量化,高质量,自适应的充气包装薄膜,从热轧、充气、热封和切割一气呵成,与现有的薄膜制造机相比,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能实现高质量PA PE共挤充气包装薄膜的制作。
-
公开(公告)号:CN104293701B
公开(公告)日:2017-12-08
申请号:CN201410480655.3
申请日:2014-09-19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12N1/20 , C12N1/14 , C05F11/08 , C12R1/085 , C12R1/125 , C12R1/145 , C12R1/645 , C12R1/69 , C12R1/88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领域,涉及一种应用于秸秆高效速腐的复合菌剂,它是由脱蜡菌剂和解素菌剂组成,其中:所述的脱蜡菌剂为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巴氏梭菌(Clostridium pasteurianum)的复合菌剂,所述的解素菌剂为白腐真菌(P.chrysosporium)、曲霉菌(Aspergilus oryzae)、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组成的复合菌剂。其可实现秸秆的高效速腐,并将其转化为环保的有机肥,实现生物能源的循环再生。
-
公开(公告)号:CN105415724A
公开(公告)日:2016-03-23
申请号:CN201510872620.9
申请日:2015-12-02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B29D2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包装薄膜制造机,其包括:底板(1-6),以及按工艺流程排列在该底板上的薄膜供给机构、充气泵(1-1)、薄膜热轧机构(1-2)、薄膜切断机构(1-3)和夹持装置(1-4)。本发明能够快速制造量化,高质量,自适应的充气包装薄膜,从热轧、充气、热封和切割一气呵成,与现有的薄膜制造机相比,本发明自动化程度高,能实现高质量PA PE共挤充气包装薄膜的制作。
-
公开(公告)号:CN103922451B
公开(公告)日:2016-01-20
申请号:CN201410164874.0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聚硅酸改性蒙脱石复合自来水絮凝剂,它由聚硅酸溶液与改性蒙脱石溶液配制而成,其中:所述聚硅酸溶液和改性蒙脱石溶液的体积比为(4-10):(5-8);所述的改性蒙脱石溶液是由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铝、蒙脱石和水按质量比为:1:1:(1-4):(5-8):(86-92)混合而成。本发明所述絮凝剂絮凝颗粒大,沉降速度快,对于浊度75-110NTU的原水一次处理就能达到国家标准3NTU以内,使其与传统的聚铝絮凝剂相比与传统聚铝类絮凝剂相比,出水浊度下降8.18%,药剂成本下降7.86%,铝离子浓度下降58%以上,饮用水更加安全,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4229961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467454.X
申请日:2014-09-15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环保型壳聚糖季铵盐与聚合氯化铝的自来水复合絮凝剂,其特征在于:它由环保型壳聚糖季铵盐溶液与聚合氯化铝溶液组成。它是将壳聚糖季铵盐溶解配成壳聚糖季铵盐溶液,搅拌状态下向壳聚糖季铵盐溶液滴加戊二醛,每升壳聚糖季铵盐溶液所用戊二醛的添加量为1-4mol,然后在50-60℃微热下反应2-4h,再向溶液中缓慢滴加聚合氯化铝溶液,所述壳聚糖季铵盐溶液和聚合氯化铝溶液的体积比为1:1-4,最后熟化得到的。本发明的自来水复合絮凝剂絮凝颗粒大,沉降速度快,对原水浊度的去除率达到99.34%,略高于传统絮凝剂,原水浊度在70—100NTU之间一次处理就能达到国家标准1NTU以内。
-
公开(公告)号:CN103922451A
公开(公告)日:2014-07-16
申请号:CN201410164874.0
申请日:2014-04-23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2F1/5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环保型聚硅酸改性蒙脱石复合自来水絮凝剂,它由聚硅酸溶液与改性蒙脱石溶液配制而成,其中:所述聚硅酸溶液和改性蒙脱石溶液的体积比为(4-10):(5-8);所述的改性蒙脱石溶液是由氢氧化钠、碳酸氢钠、氯化铝、蒙脱石和水按质量比为:1:1:(1-4):(5-8):(86-92)混合而成。本发明所述絮凝剂絮凝颗粒大,沉降速度快,对于浊度75-110NTU的原水一次处理就能达到国家标准3NTU以内,使其与传统的聚铝絮凝剂相比与传统聚铝类絮凝剂相比,出水浊度下降8.18%,药剂成本下降7.86%,铝离子浓度下降58%以上,饮用水更加安全,具有明显的经济与环境效益。
-
公开(公告)号:CN102875201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210362627.2
申请日:2012-09-26
Applicant: 武汉理工大学
IPC: C05F11/08 , C12N1/20 , C12N1/18 , C12N1/14 , C12R1/065 , C12R1/69 , C12R1/865 , C12R1/885 , C12R1/01 , C12R1/645
Abstract: 一种丝状真菌复合高效秸秆速腐剂,它由丝状真菌、米曲霉、绿色木霉、酿酒酵母、假丝酵母、枯草芽孢、解钾菌、解磷菌、固氮菌和促进剂复合而成,可用于小麦、玉米、水稻等秸秆的快速处理。本复合高效秸秆速腐剂引入高效纤维素分解菌,并加入了相应的酶活促进剂,显著的提高了纤维素分解酶的活性,成功的将秸秆分解的周期缩短至15天以内。本复合高效秸秆速腐剂用于农业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既解决了秸秆随意堆放、无控焚烧污染的问题,又可以产生有机肥、生物菌肥,因此可减少一定量的化肥使用,从而减缓耕地板结和水土流失的过程。其使用为直接喷撒在农作物秸秆表面,经过覆盖、发酵,最终使秸秆腐解还田。
-
-
-
-
-
-
-
-
-